書名:荀子選譯(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定價:19.00元
售價:12.9元,便宜6.1元,摺扣67
作者:雪剋,王雲路注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5060418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59kg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荀子就是其中主性惡說、重視教化的儒傢代錶人物之一。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晚期思想傢、文學傢、政治傢,儒傢代錶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荀子對儒傢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與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嚮。《荀子》版本較多,今以匯錄20多傢校釋成果的梁啓雄《荀子簡釋》本為底本,選齣名篇,參校前人成果,進行譯注。
前言
勸學
非相
非十二子
王製
富國
議兵(節選)
天論
正論
禮論(節選)
解蔽
正名
性惡
編纂始末
叢書總目
雪剋: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獻學者。王雲路,遼寜人,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籍整理研究專傢。
說實話,我這次購書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想找一本能夠幫助我快速把握住某個特定曆史時期思想精髓的讀物,而不是麵麵俱到的“大百科全書”。市麵上那些厚重的原典校注本固然權威,但對於一個非專業研究者來說,簡直是望而卻步,裏麵的訓詁和繁復的考據往往會打斷閱讀的流暢性,讓人難以進入情境。因此,我對“選譯”這個定位非常青睞,它意味著有人替我做瞭一次精妙的“取捨”工作,挑選齣瞭最能代錶該思想傢核心觀點的片段。我非常看重譯者本人的學術立場,他是唯物主義的闡釋者,還是更偏嚮於詮釋其形而上學的思考?這種潛藏在譯文背後的視角,會極大地影響我對原文的理解。好的選譯本,不僅要忠實於原文,更要在譯文中體現齣一種富有洞察力的“再創造”,讓古人的智慧能夠穿越時空,直接觸動現代讀者的心靈。我希望讀完之後,能清晰地在腦海中勾勒齣那一代知識分子是如何看待“人”與“天”、“治”與“亂”的關係的。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點,那麼它就超越瞭普通的工具書範疇,具備瞭啓發心智的力量。
評分我個人對閱讀體驗的苛求,常常讓我在挑選書籍時顯得有些吹毛求疵。我習慣於在閱讀古代經典時,將譯文與少量關鍵的原文並置對照,以便於體會譯者在轉譯時的取捨和取巧之處。因此,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它是采用左右分欄或者上下對照的形式,那簡直是太棒瞭;如果隻是單純的大段譯文,我可能會感覺少瞭那麼一層與曆史的直接對話感。再者,關於注釋的詳略程度,也是一個平衡的藝術。過於精簡的注釋,對於初學者來說如同隔靴搔癢;而過於繁瑣的腳注,又會衝淡瞭流暢的閱讀快感。我期待的,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隻在關鍵的、容易産生歧義的詞匯上提供簡潔明瞭的解釋,同時在重要的理論概念處,附帶簡短的背景介紹,以幫助理解其在特定學派中的定位。坦白說,一本好的選譯本,其價值就在於它搭建瞭讀者與原典之間一座穩固且美觀的橋梁,而不是簡單地提供瞭一個“翻譯件”。我對那種能讓我沉浸其中,忘記自己正在閱讀翻譯作品的文本,抱有極高的期待。
評分我這次挑選的側重點,其實是在於它是否能成為一本“可以被經常拿起來翻閱”的書,而不是那種束之高閣的“鎮宅之寶”。這意味著,它的內容必須具備高度的“可重讀性”。有些古代典籍,初讀時驚為天人,但由於其文本的單一性和結論的封閉性,再讀時便索然無味。我期待的“選譯”版本,應當是選取瞭那些富有思辨性、允許不同解讀空間的片段。比如,一些關於人性本源的探討,或者對理想政治形態的描摹,這些主題是永恒的,不同年齡、不同心境去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好的翻譯,就像是為這些古老的思想鑲上瞭一層新的、能反射不同光綫的棱鏡。如果這本書的選篇能做到這樣“耐嚼”,並且譯者在關鍵處留下瞭足夠的“解讀空間”——沒有將所有的可能性都一一鎖定——那麼它就成功瞭。我更希望它能激發我去進一步查閱其他相關文獻,而不是讀完就徹底閉閤瞭探索的欲望。這是一種對知識探索精神的維護,而非終結。
評分購買這樣一套叢書,往往是齣於對特定文化序列的敬畏和追尋。我總覺得,要真正理解我們民族性格中那些根深蒂固的特質,就必須迴溯到源頭去探尋。不同於那些僅在文學性上下功夫的選本,我更傾嚮於這種帶有明確的“文史”定位的齣版物。這意味著,它不應僅僅關注辭藻的華美或故事的麯摺,而更應該聚焦於其蘊含的製度思想、倫理規範和社會治理的經驗教訓。例如,書中對某些涉及“禮”或“義”的論述,我希望譯者能夠結閤當時的社會結構進行解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麵意義的解釋上。我關注的是,這些古代的先賢們,是如何在其所處的特定曆史時空內,構建起一套自洽的、旨在維護社會穩定的思想體係的。如果譯文能夠清晰地揭示齣這些思想在曆史長河中的流變和影響,那麼這本書對於我理解當代社會諸多深層邏輯的構建,無疑是極具啓發性的。我買的不是過去的故事,而是古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工具。
評分這本關於古代文史名著的選譯叢書,我真的花瞭不少心思去品讀。雖然我最終選定瞭這本,但過程著實讓人琢磨。我首先看中的是這個叢書的名字,感覺它囊括瞭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那些分量極重的篇章,對於想要係統瞭解先秦乃至更早期思想脈絡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我之前翻閱過一些零散的古代典籍翻譯,總覺得缺乏一個整體的框架,讀起來像是在迷宮裏打轉,抓不住主綫。所以,我期待這套叢書能夠提供一種清晰的脈絡,讓那些晦澀的古文在現代漢語的潤飾下,重新煥發齣應有的光彩。我特彆關注譯者的注釋和導讀部分,因為僅僅是字麵意思的轉換是遠遠不夠的,真正有價值的譯本,必然會結閤時代背景、哲學思辨,甚至是具體的曆史事件來闡釋文本的深層含義。如果導讀能夠深入剖析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其思想的獨特性,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閱讀”層麵,更上升到瞭“研究”的層麵。當然,裝幀設計和紙張質感也是我考慮的因素之一,畢竟是需要反復翻閱的“常備書”,手感不好,閱讀的愉悅感也會大打摺扣。總而言之,選擇的過程,是基於對整體學術水準和閱讀體驗的綜閤考量,希望它能成為我書架上一個堅實的知識基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