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 9787509734797

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 978750973479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凡 著
图书标签:
  • 国际货币金融
  • 金融体制改革
  • 法律问题
  • 国际法
  • 经济法
  • 货币政策
  • 金融稳定
  • 国际经济
  • 法学
  • 金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34797
商品编码:296905439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

定价: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廖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9734797

字数:270000

页码:2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99kg

编辑推荐

《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政法社会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编著者廖凡。全球金融危机重刨世界经济,至今余波未平,暴露出既有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深层缺陷。本书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改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其间涉及的若干重要法律问题。作者刻意选择国际货币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这两个与金融危机关系为密切,各种讨论、争议和举措也为密集的领域,对相关改革及其所涉法律问题加以细致深入的分析,以期见微知著,获得更加细致深八、更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

《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政法社会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编著者廖凡。全球金融危机重刨世界经济,至今余波未平,暴露出既有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深层缺陷。本书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改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其间涉及的若干重要法律问题。作者刻意选择国际货币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这两个与金融危机关系为密切,各种讨论、争议和举措也为密集的领域,对相关改革及其所涉法律问题加以细致深入的分析,以期见微知著,获得更加细致深八、更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进、挑战与法律重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与演进成为了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焦点。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到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而这些调整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深刻的法律问题。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所涌现的各类法律挑战,并探讨构建更加公平、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法律路径。 第一部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历史演进与法律基石 回顾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进历程,是理解当前改革动因和方向的基础。本书将首先追溯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后布雷顿森林时代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金本位制的兴衰与国际法的早期萌芽: 本部分将探讨金本位制度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贸易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国家主权干预和经济动荡而崩溃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早期国际协议和国家间的协调,将作为理解后来国际金融法律框架的雏形进行介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法律框架: 重点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成立背景、宗旨、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在稳定国际货币秩序、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本部分将深入研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等核心法律文件,解析其规定的成员国义务、份额体系、汇率制度、危机援助机制等关键法律原则。 固定汇率制的瓦解与浮动汇率时代的挑战: 探讨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为何最终难以为继,特别是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带来的“特里芬困境”。分析美元贬值、资本自由化加速等因素如何促使主要经济体转向浮动汇率制,以及这一转变对国际收支、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管理等方面带来的新挑战,并简要梳理由此产生的相关国际规范和争端解决机制。 第二部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改革浪潮与法律困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深层结构性问题,并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推动了改革议程。本书将聚焦于危机后出现的关键改革领域,并深入分析其中的法律挑战。 金融监管的全球化与碎片化: 宏观审慎监管的兴起与法律整合: 分析危机暴露的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以及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新兴理念。探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机构在协调全球金融监管标准方面的作用,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等监管标准的法律效力及其在各国国内法的转化问题。 跨境金融监管的协调难题: 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在金融监管标准、市场准入、资本要求、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监管套利、监管真空和跨境冲突。分析国际监管合作协议的有效性,以及在信息共享、执法协助、危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障碍。 影子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挑战: 关注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活跃的各类金融活动,如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金融科技公司等。探讨如何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现有法律框架在识别、监测和监管这些机构方面的不足。 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与法律约束: 资本管制的可行性与国际法渊源: 梳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资本管制问题上的政策演变,从早期对资本流动的严格限制到后期对自由化的推崇,再到危机后对资本管制在特定情况下的重新认识。分析《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四条和第六条等相关条款的解释和适用,以及资本管制与国际贸易协定、投资协定之间的潜在冲突。 热钱冲击与主权国家风险: 探讨短期投机资本(热钱)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稳定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以及各国在维护自身经济主权和金融稳定方面的法律工具。分析在国际法层面,各国是否存在采取预防性或应对性资本管制的合法空间。 主权债务的重组与国际法律框架的缺失: “特设”重组机制的局限性: 审视危机后主权债务重组的实践,如希腊、阿根廷等国的案例,分析现有重组机制在缺乏统一国际法律框架下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集体行动条款”(CACs)的法律效应与争议: 探讨在债券发行中引入CACs作为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潜在法律工具,分析其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有效性、适用范围以及可能引发的法律挑战。 国际主权债务法院或仲裁机制的构想与阻力: 评估建立一个专门处理主权债务纠纷的国际法律机制的可行性,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政治、法律和实践层面的障碍。 第三部分: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察点,其发展不仅涉及中国的金融改革,也对全球货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基础与挑战: 探讨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开放、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建立等方面的法律改革进展。分析现有国际金融法律框架对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支持或制约,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货币冲突、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 SDR(特别提款权)角色的演变与法律意义: 分析特别提款权自创立以来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其在应对全球金融风险、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方面的潜在作用。探讨扩大SDR使用范围、优化SDR篮子构成等改革建议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法律地位提升: 审视金砖国家(BRICS)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提升的法律机制,以及其在推动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国际金融秩序方面的努力。分析对现有国际金融法律框架进行改革以反映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未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法律展望 面对日益复杂和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法律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思考。 应对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法律挑战: 探讨央行数字货币(CBDC)、加密资产、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新兴技术对现有货币和支付体系的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监管、消费者保护、反洗钱、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全新问题。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的法律框架构建: 分析气候变化风险对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以及发展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以引导资本流向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如信息披露要求、绿色债券标准、气候风险评估)促进可持续金融的发展。 国际金融法律的协同与创新: 总结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并提出构建更加灵活、适应性强、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的国际金融法律框架的建议。强调通过多边合作、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的协同,以及鼓励法律创新,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挑战,最终实现一个更加稳定、公平和繁荣的全球经济。 本书力求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对现实案例的审视,为读者呈现一个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而深刻的法律图景,并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专业,充满了严谨的学术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去理解。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本“硬核”的书籍,是因为我一直对国际经济的深层运作机制充满好奇。书中对国际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国际金融机构的法律属性,以及国家之间在金融领域合作与竞争的法律框架的探讨,都深深吸引了我。 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金融危机应对的法律层面分析,比如在处理银行倒闭、汇率失灵等极端情况时,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否存在法律真空或冲突。这本书似乎就着力于填补这方面的认知空白,它通过对一系列国际条约、司法判例以及学者观点的梳理,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图景。这种细致入微的研究,对于理解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至关重要。

评分

刚收到这本《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翻了几页就被它严谨的学术气质所吸引。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感,这大概是很多深度阅读爱好者都会在意的细节吧。我特别喜欢它扉页上的那句题词,虽然和本书内容本身没有直接关联,但却传递了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求,这在我看来,是学术著作的灵魂所在。 在内容方面,我关注的重点是其对现有国际金融法律框架的梳理和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无论是主权债务危机、汇率波动,还是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都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适用问题。这本书从宏观层面入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演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力边界,以及各国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法律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如何协调,以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章节感到兴趣,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至关重要。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某个章节,我立刻想到了前段时间热议的关于数字货币的国际监管问题。书中虽然可能没有直接谈论加密货币,但它对于外汇管制、跨境支付的法律规则以及金融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法律挑战的分析,无疑为理解这些新兴领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者在讨论国际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时,深入剖析了国家主权、法律冲突以及国际协议的执行困境,这些都是当下各国在制定数字货币监管政策时必须面对的难题。 我发现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也积极地探讨未来的可能性。比如,在论及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时,书中引用了一些关于完善投票权机制、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并从法律层面分析了实现这些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例如修改国际条约的复杂程序、各国利益的博弈等。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述,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和对潜在法律风险的警示。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法律条文解释,而是将法律问题置于更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之下进行审视。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各国之间在经济政策上的角力很感兴趣。书中关于主权债务的国际法律救济机制、跨境追索的司法实践、以及如何平衡国家金融安全与自由贸易原则的论述,都让我对这些现实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尤其是在讨论国际金融争端解决机制时,作者并没有回避其固有的局限性和效率问题,而是试图从法律的视角去探讨如何改进和优化。这种批判性的反思,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国际金融运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注意到书中提及了一些国际仲裁的案例,虽然具体细节可能我 belum 深入阅读,但其分析方法和法律逻辑已经展现出相当的深度,让我期待进一步的探索。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国际货币金融体制”这个概念仅有模糊的认知,更多的是从新闻中了解到一些零散的信息。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开始对其背后的法律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关于汇率制度的法律约束、国际支付体系的法律监管、以及各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权利和义务等,都得到了细致的阐述。 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国际金融法律的“软法”与“硬法”之争所吸引。作者似乎在探讨,除了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条约和判例,那些非正式的国际准则、行业惯例和政策建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的视角去理解和规范它们。这种对法律实践的动态观察,使得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非常具有启发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