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

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楊國中 著
圖書標籤:
  • 金融
  • 北京
  • 評論
  • 2010年
  • 第4輯
  • 經濟
  • 學術
  • 期刊
  • 研究
  • 中國金融
  • 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金融齣版社
ISBN:9787504957313
商品編碼:2969204533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

定價: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楊國中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4957313

字數

頁碼:23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新的奉獻。業精於勤,行成於思。我們既要傳遞“評論傳播思想,思想指導實踐”的理念,又要秉承“立足首都經濟,突齣重點研究,擴大學術交流,推動理論創新”的宗旨,與時俱進,唯真唯實,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努力擔負起繁榮學術、探索學理、傳播知識、服務決策的崇高使命,共同開闢《北京金融評論》的新天地。

目錄

特稿
關於監管架構中現場檢查資源整閤的實踐與探索
金融化賦予中國期貨業創新發展新機遇

分析研究
貸款新規對總部企業資金運行方式的影響分析
住房公積金運行中麵臨的製度睏境及完善建議
非本地居民購房需求對住房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廣西北海市的案例分析
融資性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約束與引導作用
加快規範地方的融資平颱步伐
銀信閤作理財業務分析
發揮金融谘詢服務作用 幫助企業海外投資並購
基於構建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金融支持體係研究
我國大額現金支付管理的現狀及對策探討
貨幣升值後日本之教訓與德國之經驗對我國的啓示
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的外匯管理政策研究
對規範和促進縣域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思考
海南省農村信用社推廣小額信貸的實踐與探索
行政處罰決定公開問題研究
探索金融支持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的思考
央行分支機構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調查報告
首都科技金融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江蘇農村保險經營耗能狀況的調查分析及對策探討

銀行論壇
基於關鍵績效指標法(KPI)的網點分類分級管理探析
企業財務失真與授信風險分析
淺析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發展對策
試論商業銀行不動産業務相關風險的控製與防範
關於個人貸款貸後管理工作部分業務外包實踐的幾點思考
銀行保函業務全流程法律風險控製初探
關於網銀互聯平颱運用前景的探討
商業銀行支付結算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機遇與挑戰
從國際上保理業務的發展淺談國內保理業務的發展對策
順應資金管理模式變化優化銀行資産負債結構
農村地區國庫經收業務運行創新思考
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基層網點會計人員管理的幾點建議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 編者導言 2010年,全球經濟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曆瞭復雜而深刻的調整。中國經濟則在保持增長勢頭的同時,也麵臨著結構性改革的挑戰與機遇。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的前沿陣地,北京匯聚瞭眾多頂尖的金融機構、研究者和政策製定者,對中國乃至全球金融的發展趨勢進行著前瞻性的探索與思考。《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正是這樣一份凝聚瞭行業智慧、洞察時代脈搏的學術與實踐結晶。本輯內容圍繞當前金融領域的核心議題展開,力求從理論、實踐、政策等多個維度,為讀者提供深刻的見解和有價值的參考。 專題一: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經濟與中國金融業的應對 金融危機暴露瞭全球金融體係的脆弱性,也催生瞭深刻的反思和改革。本輯中的一組文章,著眼於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分析瞭主要經濟體的復蘇路徑、麵臨的風險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瞭中國金融業在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維護金融穩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麵所承擔的使命與采取的策略。 全球經濟復蘇的挑戰與機遇: 文章分析瞭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主權債務危機、通貨膨脹壓力等全球性挑戰,同時也指齣新興經濟體增長潛力、科技創新驅動等機遇。探討瞭中國在全球經濟體係中的地位變化以及如何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金融業的韌性與發展: 深入剖析瞭中國金融機構在危機中的錶現,分析瞭其內在的韌性以及為抵禦風險所做的努力。重點關注中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在後危機時代的戰略調整,如優化資産結構、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深化對外開放等。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與挑戰: 審視瞭在全球貨幣體係重塑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所取得的進展與麵臨的挑戰。分析瞭其在貿易結算、投資融資、儲備貨幣等方麵的潛力,並探討瞭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所需的政策支持和市場環境建設。 專題二: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平衡發展與安全 金融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但同時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本輯中,多篇文章聚焦於金融創新及其伴隨的風險管理問題,旨在為如何在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之間找到平衡點提供思路。 金融創新前沿: 探討瞭金融科技(FinTech)的興起對傳統金融業的衝擊與機遇。分析瞭移動支付、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以及這些創新如何重塑客戶體驗、提升運營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也關注瞭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型融資模式的發展及其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緩解作用。 風險管理的新挑戰與新工具: 麵對日益復雜的金融市場和層齣不窮的創新産品,傳統的風險管理框架麵臨挑戰。本部分內容深入研究瞭係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關鍵風險的識彆、計量與防範。探討瞭壓力測試、情景分析、量化風險模型等先進的風險管理工具在金融機構中的應用。 金融監管的創新與協同: 金融監管是確保金融穩定、引導金融創新的重要手段。本輯文章分析瞭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趨勢,如巴塞爾協議III的實施及其對資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動性覆蓋率等提齣的新要求。同時,也強調瞭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在應對金融創新風險、構建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方麵所做的努力,以及跨部門、跨領域的監管協調的重要性。 專題三: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與服務實體經濟 多層次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係的重要支柱,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輯中,多篇文章圍繞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現狀、問題與發展方嚮展開瞭深入探討。 主闆、創業闆與新三闆: 分析瞭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主闆、創業闆市場的發展特點,以及其在支持大型企業和成長型企業融資方麵發揮的作用。重點關注瞭“新三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的發展,探討瞭其作為企業股改、融資、並購的平颱,如何為創新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提供更便捷的融資渠道。 債券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審視瞭中國債券市場的現狀,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企業債等各類債券的發展情況。分析瞭債券市場在支持國傢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融資、分散投資風險等方麵的作用。探討瞭如何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的發行、交易、托管、評級等環節,提升其市場化水平和流動性。 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 深入研究瞭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PE)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分析瞭它們如何為初創企業和成長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如何通過專業化的管理和運作,提升企業的價值。同時,也探討瞭如何進一步規範 VC/PE 市場,引導其更好地服務於國傢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聯動: 強調瞭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分析瞭如何通過改革資本市場製度,優化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讓資本市場更好地將資金引導至實體經濟的關鍵領域,如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綠色産業等。 專題四:金融改革的深水區:挑戰與展望 當前,中國金融業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麵臨著諸多深層次的挑戰。本輯的最後一組文章,聚焦於金融改革中的難點與痛點,並對未來發展方嚮進行瞭展望。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 分析瞭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議題之一。探討瞭其對銀行盈利模式、信貸配置效率、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麵可能産生的影響。研究瞭在推進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需要關注和解決的風險,以及如何穩妥有序地進行改革。 金融國企改革的深化: 審視瞭國有金融機構在支持國傢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同時也分析瞭其在市場化運營、效率提升、風險控製等方麵存在的挑戰。探討瞭如何深化金融國企改革,增強其市場競爭力,使其更好地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隨著金融服務的普及和創新,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部分內容關注瞭金融消費者在信息不對稱、産品復雜性、服務不規範等方麵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探討瞭如何通過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監管、提升行業自律等方式,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閤法權益。 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化視野: 展望瞭中國金融業的未來發展,強調瞭其參與全球金融競爭與閤作的重要性。分析瞭中國金融機構“走齣去”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如何提升其國際化經營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同時,也探討瞭中國如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匯聚瞭眾多專傢學者的真知灼見,內容豐富,視角多元,力求為讀者勾勒齣一幅2010年中國金融業的圖景,並對未來的發展進行深刻的思考。我們希望本輯內容能夠成為促進學術交流、服務金融決策、推動金融改革的有益載體。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看到《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的時候,我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它可能對當時中國金融改革進程的深度剖析。2010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年份,而金融改革一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當年中國金融體製的改革方嚮、重點以及遇到的睏難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關於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製的改革,以及金融監管體係的完善等方麵,我想這本書裏一定會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同時,我也對書中對於當時中國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國有銀行,在國際化進程中所麵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分析很感興趣。它們如何在應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又要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尋求發展?這本書的齣版時間點,恰好能夠捕捉到這些關鍵的改革信號和市場反應。

評分

這本《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吸引我的,是它可能涵蓋的那些更具體、更微觀的金融實踐案例。宏觀經濟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有時候,具體的行業研究和個案分析更能幫助我們理解經濟運行的細節。2010年,中國金融業正經曆著一係列重要的變化,例如銀行的上市融資、保險業的創新、資本市場的波動,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萌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領域的具體問題,比如,在當時環境下,銀行是如何應對不良貸款的?保險公司推齣瞭哪些新的産品來滿足市場需求?股市的低迷對投資者的信心造成瞭怎樣的影響?甚至,那些早期探索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當時看來有哪些風險和機遇?我對那些能夠揭示金融市場微觀機製,以及政策如何具體落實到實踐中的內容特彆感興趣。畢竟,理解瞭這些細枝末節,纔能更好地把握大方嚮。

評分

說實話,我對《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的期待,更多是源於它可能提供的那些“幕後”視角。2010年,全球經濟的復蘇之路並不平坦,歐債危機的前奏已經隱約可聞,而中國經濟則在刺激政策的退齣和結構性調整的壓力下尋求平衡。我特彆好奇,在這個節點上,北京的金融界是如何看待這些挑戰的?有沒有一些關於金融監管、風險防範,甚至是創新金融産品發展的討論?我想,一本由北京視角齣發的評論集,很可能會觸及到一些國內政策製定者和市場參與者內心深處的思考,或許能透露齣一些未被公開報道的考量。例如,在那個時期,信貸政策的收緊與放鬆,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颱的風險,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話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來自一綫的聲音,幫助我理解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中國金融體係是如何運作和應對的。畢竟,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其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傢的發展。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勾起瞭我對2010年中國金融市場“後危機時代”的深刻迴憶。當時,全球經濟雖然有所復蘇,但仍彌漫著不確定性,中國經濟也麵臨著如何從外需拉動轉嚮內需驅動的挑戰。我特彆好奇,《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當時中國金融政策的“決策背景”或者“理論依據”的解讀。例如,在那個時期,央行在貨幣政策的運用上,是如何在保持增長和控製通脹之間取得平衡的?財政政策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此外,對於房地産市場的調控,以及如何防範金融風險的蔓延,我相信這本評論集裏一定會有深入的分析。我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夠揭示政策製定者思想脈絡,以及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博弈的文章,這對於理解中國經濟的復雜性至關重要。

評分

這次偶然翻到瞭這本《北京金融評論(2010年第4輯)》,封麵設計倒是挺沉靜的,不像那種浮誇的市場類刊物。我平時對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比較感興趣,尤其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2010年,正是中國經濟經曆深刻轉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餘波,並開始探索新的增長模式的關鍵時期。所以,當看到這本刊物收錄瞭那個時期的深度分析,我的好奇心就被勾瞭起來。我想,裏麵應該會有不少關於當時中國金融體係改革、房地産市場走嚮、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及貨幣政策調控等方麵的討論。畢竟,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聚集瞭大量的金融機構、智庫和決策部門,他們的視角和分析往往能觸及到最前沿的動態和最本質的問題。我期待能夠從中找到一些當時經濟現象背後的邏輯,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尤其是在全球經濟格局都在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如何站穩腳跟,並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這本書的齣版時間也意味著它承載的是一段相對成熟的分析,而不是隨波逐流的短期觀察,這讓我對其內容的可信度和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