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動畫創作與民間美術-姚桂萍 清華大學齣版社 9787302487609

BF-動畫創作與民間美術-姚桂萍 清華大學齣版社 9787302487609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姚桂萍 著
圖書標籤:
  • 動畫創作
  • 民間美術
  • 美術教育
  • 藝術設計
  • 繪畫
  • 插畫
  • 文化藝術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姚桂萍
  • BF係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裕京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87609
商品編碼:29777806741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動畫創作與民間美術 作者 姚桂萍
定價 38.00元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302487609 齣版日期 2017-1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七章組成,*章講解瞭中國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與語言特徵。第二章著重講解瞭民間美術的類型與地域特色,通過山西民間美術資源與動漫結閤的實例,分析動漫對保護民間美術的作用。第三章講解瞭中國民族動畫的多種類型,以及中國民間美術觀念對動漫創作的影響。第四章講解瞭山西剪紙的功能與特點,強調數字技術對於剪紙動畫創作的開拓作用。第五章強調瞭數字技術對於皮影動畫創作與傳播的拓展。第六章詳細分析瞭動漫藝術對木版年畫的藉鑒。第七章詳細分析瞭新媒體時代動漫藝術對民間美術的傳承與傳播的重要作用。本書的編寫基於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 “新媒體背景下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産——民間美術的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研究”。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動畫、漫畫、遊戲專業及相關專業院校的學習資料使用,對於相關專業入學、考研均有參考價值,也可作為數字娛樂、動漫遊戲愛好者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目錄

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民間美術概述1

節中國民間美術的觀念、特徵及分類1

一、中國民間美術的吉祥觀念1

二、中國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徵2

三、中國民間美術的分類4

第二節中國民間美術的語言特徵5

一、獨特的符號體係5

二、含蓄的錶達手法6

三、中國民間美術的造型觀念及特色7

第三節中國民間美術的吉祥圖形13

一、以動物形象為主的吉祥圖案14

二、以植物為主的吉祥圖案18

三、以人物為主的吉祥圖案23

四、其他25

第二章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山西民間美術概述28

節木版年畫28

一、平陽木版年畫28

二、新絳木版年畫34

第二節剪紙藝術36

一、中陽剪紙36

二、廣靈剪紙40

第三節皮影藝術42

一、山西孝義的皮影藝術42

二、山西孝義以外地區的皮影43

第四節麵塑藝術44

第五節布老虎藝術46

一、布老虎的藝術特色46

二、布老虎寓意47

三、布老虎製作工藝47

第六節民居磚雕藝術47

一、民居磚雕47

二、工藝流程48

第七節炕圍畫藝術49

一、美化居室的炕圍畫49

二、多樣的錶現手法49

第八節山西民間美術資源與動漫的結閤52

一、山西民間美術資源的價值52

二、山西民間美術資源的現狀與應用對策52

三、山西民間美術資源與動漫藝術結閤的案例分析53

第三章中國民族動畫63

節中國民族動畫概述63

一、中國民族動畫的創作風格63

二、多樣化的民族風格68

第二節中國民間美術觀念對動漫創作的影響77

一、中國民間美術與動漫77

二、中國民間美術對動畫創作的啓示79

三、中國民間美術與動畫的融閤發展87

第四章剪紙藝術與動漫88

節非物質文化遺産——山西民間剪紙藝術88

一、剪紙藝術概述88

二、山西民間剪紙的錶現形式和藝術特點89

三、剪紙的象徵性及寓意94

第二節剪紙藝術與動漫的結閤100

一、剪紙動畫的概念100

二、剪紙動畫的發展曆程100

三、剪紙動畫的造型、技術特點104

第三節數字媒體技術對剪紙動畫的影響106

一、早期剪紙動畫技術106

二、數字技術的運用107

三、利用數字媒體技術製作剪紙動畫的流程及實例——以《門神》為例107

第四節剪紙動畫的數字化應用118

一、剪紙動畫的數字化製作流程118

二、數字媒體技術在剪紙動畫前期創作中的應用119

三、數字媒體技術在剪紙動畫中期生産中的應用124

四、剪紙動畫傳播中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130

五、數字化應用給剪紙動畫所帶來的藝術美價值131

第五章皮影藝術與動漫136

節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産——皮影藝術136

一、皮影戲的定義136

二、皮影的産生與發展137

三、皮影人物的造型特徵139

四、皮影人物的動作節奏146

第二節皮影藝術與動漫藝術的結閤148

一、皮影與動漫結閤的淵源和演變148

二、皮影與動畫製作技術的結閤149

三、數字技術對皮影藝術創作與傳播的拓展152

四、動畫産業對皮影藝術的傳播156

第六章木版年畫藝術與動漫157

節木版年畫的藝術特色157

一、木版年畫的起源157

二、木版年畫的藝術特徵157

三、木版年畫的思想內涵163

第二節動漫藝術對木版年畫的藉鑒164

一、錶現手法的藉鑒165

二、形象的藉鑒166

三、色彩的藉鑒172

四、題材的藉鑒174

五、構圖的藉鑒175

六、寓意的藉鑒176

第七章民間美術的動漫化傳承與傳播178

節民間美術的動漫化錶達178

一、民間美術與動漫之間的關係179

二、動漫美術設計對民間美術的藉鑒錶達180

三、動漫藝術特性對民間美術傳承與傳播的優勢185

四、動漫數字技術下民間美術的應用189

第二節新媒體時代民間美術的動漫化傳播190

一、民間美術動漫化傳播的媒介形式190

二、民間美術動漫化傳播的媒介優勢191

第三節動畫産業與民間美術的關係193

一、民間美術的動漫産業化193

二、動漫的産業鏈模式194

三、動漫産業對民間美術的傳承195

參考文獻200


   編輯推薦
本書通過對不同形態和材料的山西民間美術類型的分析,來瞭解和掌握民間美術的思維方式及創作觀念,學習與研究民間美術的造型特點及其方法和規律,在此基礎上創造齣具有中國民族特徵和藝術風格的動畫作品,進一步傳播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

   文摘






   序言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視覺敘事的藝術:從符號到動態影像的演進》 本書導讀: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視覺敘事一直是信息傳遞、情感共鳴和文化傳承的核心載體。從古老的洞穴壁畫、精緻的宗教聖像,到現代光影交織的銀幕藝術,視覺語言的魅力從未褪色。本書旨在深入剖析視覺敘事從其萌芽期的符號係統,逐步發展為成熟的動態影像藝術的整個曆史脈絡、核心理論與創作實踐。我們不聚焦於特定媒介的技法教學,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宏觀的理論框架,理解視覺元素(如構圖、色彩、光影)如何被精心編排,以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題錶達。 第一部分:視覺符號的起源與基礎(約350字) 本部分將追溯視覺錶達的源頭,探討人類早期如何利用簡單的圖像和符號來記錄、交流和構建世界觀。我們將考察岩畫、泥闆刻文以及早期手抄本插圖中的視覺語言特徵。重點分析“符號學”在圖像解讀中的應用,理解一個視覺元素如何承載超越其物理形態的意義。從具象的錶達到高度抽象的幾何圖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號係統展現瞭驚人的多樣性與內在的共性。這一基礎的建立,對於理解後續所有視覺藝術形式的“語法”至關重要。我們將探討經典美學理論中對“形式追隨功能”的討論,以及早期藝術傢如何平衡對客觀世界的模仿與主觀情感的投射。在這一階段,視覺錶達的本質是信息的凝練與傳遞,而非純粹的娛樂。 第二部分:文藝復興至浪漫主義:空間、光影與情感的建構(約400字) 隨著透視法的發現和油畫技術的成熟,西方藝術進入瞭一個對“真實”空間和“瞬間”情感進行精確捕捉的新階段。本章將詳細論述文藝復興時期對綫性透視、空氣透視的科學化運用,以及倫勃朗、卡拉瓦喬等大師如何運用“明暗對比法”(Chiaroscuro)來引導觀眾的目光、塑造人物的心理深度。浪漫主義思潮的興起,使得視覺敘事不再滿足於錶麵的寫實,而是開始探求崇高、激情與異境。德拉剋洛瓦、透納的作品展示瞭如何通過誇張的色彩和動態的筆觸,激發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本部分還會簡要對比東方傳統繪畫(如中國山水畫的“散點透視”與留白哲學)在處理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的獨特處理方式,以拓寬讀者對“構建世界”的不同路徑的認識。 第三部分:攝影術的誕生與媒介的革新(約350字) 攝影術的發明,是視覺敘事史上的一次“奇點”。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效率捕捉瞭“真實”,對傳統繪畫構成瞭巨大衝擊,同時也開啓瞭全新的敘事維度。本章將分析早期攝影師如何從繪畫的構圖中汲取靈感,逐步確立攝影自身的語言體係,包括決定性的瞬間、紀實攝影的倫理與美學。隨後,我們將討論“濛太奇”理論的早期探索,盡管其成熟期在電影領域,但其原理——通過並置圖像來創造新的意義——在早期的攝影組畫和版畫中已有體現。我們探究攝影如何從單純的技術復製轉變為一種有力的社會評論工具和個人錶達的媒介。 第四部分:動態影像的崛起與敘事語法(約400字) 進入20世紀,隨著電影技術的成熟,視覺敘事終於獲得瞭完全的“時間”維度。本章是全書的核心,將係統梳理電影語言的構建過程。從盧米埃爾兄弟的客觀記錄,到梅裏愛的魔幻實驗,再到愛森斯坦對“吸引子濛太奇”的理論建構,我們解析瞭剪輯、景彆、場麵調度(Mise-en-scène)如何共同作用,構建起復雜的情感結構和敘事節奏。我們將重點討論經典好萊塢敘事範式(如三幕劇結構)如何有效地利用視覺規則來最大化觀眾的代入感,並對比歐洲先鋒電影(如超現實主義和德國錶現主義)對既定視覺語法的主動解構與重塑。理解動態影像的敘事機製,是理解當代所有屏幕媒體的基礎。 結語:後數字時代的視覺重構(約50字) 最後,本書將簡要展望數字技術和新媒體對傳統視覺敘事模式的挑戰與融閤。從互動裝置到虛擬現實,新的媒介正在不斷模糊觀看者與被觀看者之間的界限,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視覺錶達的本質與未來走嚮。本書旨在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石,使讀者能夠批判性地理解和有效地創造未來的視覺作品。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動畫創作。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動畫離不開日韓的動漫風格,或是歐美主流的3D技術。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民間美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那些剪紙、年畫、泥塑、皮影戲等等,雖然在形態上顯得樸拙,但其背後蘊含的色彩運用、綫條錶現、構圖方式,乃至其傳遞的吉祥寓意和生活哲理,都為動畫創作提供瞭極其豐富的養分。書中對於如何從民間美術中提煉視覺符號,如何將其轉譯成動畫語言,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元素構建獨特的敘事和情感錶達,都有非常詳盡的闡述,甚至給齣瞭具體的案例分析。這讓我意識到,中國動畫完全可以走一條獨具民族特色的發展道路,而民間美術,正是這條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所學應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嘗試用中國傳統的美學語言去講述現代的故事,讓觀眾在觀看動畫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位長期在動畫行業摸索的從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在日益同質化的市場環境下,如何創作齣真正有辨識度、有文化深度的作品,一直是縈繞在我腦海中的難題。而《BF-動畫創作與民間美術》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為我們指明瞭一條清晰的路徑。書中不僅探討瞭理論層麵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民間美術在不同動畫類型中的應用實例,無論是兒童動畫中的童趣錶達,還是成人動畫中的意境營造,亦或是實驗性動畫中的視覺探索,都給齣瞭非常具體的實踐指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民間美術門類特點的梳理,以及如何將其與動畫的鏡頭語言、色彩搭配、角色設計等要素相結閤的論述。這讓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藉鑒,而不是盲目地堆砌元素。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方法論,一種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現代藝術形式的有效工具。

評分

作為一名對動畫創作充滿熱情,同時又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情有獨鍾的讀者,當我偶然在書店瞥見《BF-動畫創作與民間美術》這本書時,內心便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巧妙地將當下熱門的動畫創作與曆史悠久的民間美術聯係起來,預示著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我好奇著作者姚桂萍老師究竟是如何在高科技的動畫製作技術和古老樸素的民間藝術之間架起橋梁的?是僅僅將民間美術的元素作為動畫的錶麵裝飾,還是深入挖掘其內在的精神內核,並將其巧妙地融入動畫敘事的邏輯與視覺風格之中?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為我揭示民間美術在動畫創作中潛在的巨大能量,如何用現代的媒介,讓那些承載著民族記憶與生活智慧的民間藝術煥發新的生命力,甚至引領一種全新的動畫美學方嚮。清華大學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其內容的深度與學術價值有瞭更高的信心,期待它能帶來一場知識的盛宴,為我的動畫創作之路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深刻的啓示。

評分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動畫創作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現代化解讀。姚桂萍老師在書中,將那些被我們視為“老古董”的民間藝術,用一種極其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齣來,並賦予瞭它們新的生命力。我驚喜地發現,許多我在童年記憶中模糊的民間藝術形象,在書中被賦予瞭全新的動畫語境,它們不再是陳列在博物館裏的展品,而是鮮活的、能夠與現代觀眾産生共鳴的視覺元素。書中對民間美術的色彩運用、綫條勾勒、造型特點的深入分析,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觀眾的情感和認知,都讓我大開眼界。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簡單的民間藝術,它們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審美情趣,以及與自然、生活緊密相連的智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通過動畫這一媒介,我們可以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以一種更具吸引力、更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給新一代。

評分

《BF-動畫創作與民間美術》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獨特而又深刻的視角,重新定義瞭“中國風”動畫的可能邊界。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皮毛化錶達,而是深入到民間美術的肌理之中,去探尋其獨特的造型語言、色彩哲學和精神內核,並將其與現代動畫的敘事方式、技術手段巧妙融閤。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形”與“神”的辯證統一的探討,如何從民間藝術的具象形態中提取齣其內在的神韻,並將其轉化為動畫人物的性格、場景的氛圍、乃至整個故事的情感基調。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創作技巧,更是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精神的再發現和再創造。它鼓勵我們大膽地去創新,去突破,去構建一個既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又符閤現代審美趨勢的動畫世界。這對於當下許多在“中國風”動畫創作上感到迷茫的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指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