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两千年

浩荡两千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晓波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总序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题记
前言 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第一部 公元前7世纪(春秋战国)——公元588年(魏晋南北朝)集权帝国的奠基期
第一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诞生
第三章 铁血兵马俑
第四章 商人的自由时代
第五章 帝国的逻辑
第六章 最后的世族
第二部 公元589(隋唐)——1367年(宋元)“世界第一”的黄金期
第七章 长安城里的商人
第八章 乱世思弘羊
第九章 虚弱的繁荣
第十章 走到尽头的变法
第十一章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
第三部 公元1368(明)——1869年(清)超稳定的夕阳期
第十二章 “男耕女织”的诅咒
第十三章 晋徽争雄
第十四章 权贵经济的巅峰
第十五章 寄生动物
第十六章 爬满虱子的“盛世”绸缎
第十七章 夕阳下的工商图景
第十八章 被鸦片击溃的帝国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用户评价

评分

##吴老师的忠粉,买了他出版的每一本书,从来都是不惜笔墨的好评、不遗余力的推荐。独这本,实在没法给它太清晰的定义,对一个2000多年都重农抑商的国家来说,经济和国家机器无法割裂。留在史料中关于经济的记载连斗鸡走狗的笔墨都不及,所以这本书读下来像是再重温断代史,实际又是再叙述经济史,史料和材料的匮乏即便是吴老师的书读起来也是边界模糊。把它定位成历史书籍,那就太差,说它是经济书籍又不太像。于是,第一次读吴老师的作品让我有了费劲和难受的观感!

评分

##几位商业头脑的人物下场都不太好啊

评分

##读完一声叹息。 深深体会到威廉福克纳所言,过去从未死亡,它甚至都未曾过去。

评分

##中国从商超开始至清朝的两千年的经济发展和成败得失。

评分

##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不少重复,不过更具体详细。 浩浩汤汤两千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中间又经历了哪些变法创新,最后演变成闭关锁国的清朝。

评分

##读完一声叹息。 深深体会到威廉福克纳所言,过去从未死亡,它甚至都未曾过去。

评分

##这讲的是历史吗。。。

评分

##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了世族经济,进入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历1000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

评分

##吴晓波的文笔和才思还是挺令人钦佩的,而且眼界也由改革开放三十年、再到一百年,直至两千年,把中国的经济研究研究不断深入。 1.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开篇序言写得比较深比较透,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精髓。全书提到过好些中国历史关键节点的重要政治和商业巨子,但是都没有特别展开。因为全书时间线拉得比较长,也主要是在从制度和文化层面讨论经济史。 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人物的雄才大略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各项变法可谓影响深远。但是作者并没有以仰视的视角去跪舔或者歌功颂德。反之,更多的是批判,尤其商鞅、桑弘羊等虽然居功至伟,但也难免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这其中确实满含了更多人文主义的深情。 3.中央集权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财政取之于民又很容易与民争利。一放就乱,藩镇割据,又威胁中央权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