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吴老师的忠粉,买了他出版的每一本书,从来都是不惜笔墨的好评、不遗余力的推荐。独这本,实在没法给它太清晰的定义,对一个2000多年都重农抑商的国家来说,经济和国家机器无法割裂。留在史料中关于经济的记载连斗鸡走狗的笔墨都不及,所以这本书读下来像是再重温断代史,实际又是再叙述经济史,史料和材料的匮乏即便是吴老师的书读起来也是边界模糊。把它定位成历史书籍,那就太差,说它是经济书籍又不太像。于是,第一次读吴老师的作品让我有了费劲和难受的观感!
评分##几位商业头脑的人物下场都不太好啊
评分##读完一声叹息。 深深体会到威廉福克纳所言,过去从未死亡,它甚至都未曾过去。
评分##中国从商超开始至清朝的两千年的经济发展和成败得失。
评分##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不少重复,不过更具体详细。 浩浩汤汤两千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中间又经历了哪些变法创新,最后演变成闭关锁国的清朝。
评分##读完一声叹息。 深深体会到威廉福克纳所言,过去从未死亡,它甚至都未曾过去。
评分##这讲的是历史吗。。。
评分##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了世族经济,进入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历1000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
评分##吴晓波的文笔和才思还是挺令人钦佩的,而且眼界也由改革开放三十年、再到一百年,直至两千年,把中国的经济研究研究不断深入。 1.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开篇序言写得比较深比较透,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精髓。全书提到过好些中国历史关键节点的重要政治和商业巨子,但是都没有特别展开。因为全书时间线拉得比较长,也主要是在从制度和文化层面讨论经济史。 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人物的雄才大略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各项变法可谓影响深远。但是作者并没有以仰视的视角去跪舔或者歌功颂德。反之,更多的是批判,尤其商鞅、桑弘羊等虽然居功至伟,但也难免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这其中确实满含了更多人文主义的深情。 3.中央集权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财政取之于民又很容易与民争利。一放就乱,藩镇割据,又威胁中央权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