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持》是一本探讨人与科技的关系的书,基于一位心理学博士20年的临床经验及其作为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者的脑—电研究成果。在这本面向大众的科普书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手机、电脑等便携式数字设备及让人“永不下线”的互联网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大脑的影响,从神经认知科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有力地证明了数字媒介与大脑和人类行为的关系,探讨了手机等如何对人的大脑进行劫持或操控,并给出了自己作为从业医师的实际建议,兼具可读性与可靠性。围绕着“数字媒介成瘾”这一主题,作者精心构建了全书的结构,既以社会观察及自己经手的实际病例作为例证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又专门介绍了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及数据成果作为科学支撑,兼具可读性与可靠性。书中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
与计算机和网络持续“联机”,究竟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如何从脑—电研究的角度来重新看待数字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手机或平板电脑究竟是解放了家长还是禁锢了儿童?游戏与社交网络是导致青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吗?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面对“数字一代”,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与指引?
数字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我们该如何处理数字媒介、网络社群对真实社交生活的影响?网络霸凌、狂躁、抑郁、群体性孤独、强迫性搜索……这一切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是我们使用的方法出了问题?
##可以反复看。其实写的观点不多,但总能激发特别多联想。毕竟我们都是数字一代了。
评分##套套。
评分##读完新书《劫持》,基于一位心理学博士20年的临床经验及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者的脑—电研究成果。在数字儿童和网络方面论述让我想到了尼尔·波茲曼另外两本书《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见解真诚深刻,且有科学依据,分析了什么是思维方式,什么是注意力分配,什么是智力,策略性和创造性,有了跳耳朵之后,读这本书特别有感触。
评分##这是我看得最认真的一本非小说类的专业书籍,并且边看边思考怎样看待和帮助自己改善数字成瘾的症状。我想更多的需要读这本书的是有了孩子的父母亲,要善待你的小朋友……
评分##只说问题:电脑、手机玩多或上瘾对人的大脑及认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却不给出戒除方法,差评,还医生写的…
评分##翻译的不行
评分##如何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多交朋友,多看书。少玩游戏,早点睡觉。作者分析了现在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太多的信息,太快的节奏,让我们永远焦虑且疲劳。难道这一切都要怪技术的错吗?好像也不对。远在技术出现之前,我们就已经面临了现在的问题。它不过是放大了一切。所以回到内心,回到生活,回到面对面的人。把自己变得有趣,让自己沉静下来,恢复探索的勇气,捡起想象的翅膀。才是解决一切的办法。
评分##关掉铃声
评分##关掉铃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