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音乐学研究在一开始都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音乐的意义。罗森和所有伟大的音乐学家一样,都承认音乐必定会传达出某种意义。那么,在讨论和理解音乐时,意义是否存在边界,而边界又该如何划分?罗森认为,音乐的意义只存在于音乐本身,必须在音乐语言自身的框架之中来理解音乐,并在本书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另外,这本书分析说明了历代学者与理论家们在阐释音乐作品的意义时惯常使用的一些方法究竟有何优势与缺陷,为我们应该如何修正理解角度,更好地欣赏伟大的音乐作品提出了诸多精到且睿智的建议。
##当当和天猫已经有货,欢迎大家支持。书大了不少,谱例也大了不少,比上一本印得漂亮很多。除了论述具体的音乐作品之外,罗森在这本书里主要讲了理解音乐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和史料价值很丰富,也厘清了许多音乐研究者经常搞错的问题。
评分##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总觉得读起来很累,很绕。(读杨燕迪老师翻译的古典风格就不会累)
评分酣畅淋漓 罗森清晰地指出了人们在参与古典音乐时的普遍困惑 并进行了富有启发式的思辨 p.s.书中提到的“在18世纪末,所有其他艺术形式都十分艳羡音乐,这正是因为音乐拒绝自己被任何特定、严格的意义系统所控制”又让我想起了《艺术的起源》里的那句“诗歌主宰着整个现象世界;反之,音乐自家可以说:‘我的国度不在这个世界上。’” ^ ^
评分酣畅淋漓 罗森清晰地指出了人们在参与古典音乐时的普遍困惑 并进行了富有启发式的思辨 p.s.书中提到的“在18世纪末,所有其他艺术形式都十分艳羡音乐,这正是因为音乐拒绝自己被任何特定、严格的意义系统所控制”又让我想起了《艺术的起源》里的那句“诗歌主宰着整个现象世界;反之,音乐自家可以说:‘我的国度不在这个世界上。’” ^ ^
评分##……一些特別有趣的地方
评分##出色的作品一般会评价自己,任其自行的对象会道出自身。寻找形式的根据,意义得到总是自相矛盾的无意义,不如让音乐的概念在音乐概念的历史里自己铺陈自己,聚焦于音乐的表现和自身的语法,而不是望向那所谓音乐背后的东西
评分##好爱他,但是很多曲式分析还是看不懂
评分##出色的作品一般会评价自己,任其自行的对象会道出自身。寻找形式的根据,意义得到总是自相矛盾的无意义,不如让音乐的概念在音乐概念的历史里自己铺陈自己,聚焦于音乐的表现和自身的语法,而不是望向那所谓音乐背后的东西
评分##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总觉得读起来很累,很绕。(读杨燕迪老师翻译的古典风格就不会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