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城市、公司,乃至一切復雜萬物,是否都存在相通的內在生長邏輯?製約生命與死亡、城市化的擴張及公司壽命的決定因素究竟是什麼?人類能否通過融匯生物學、物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跨學科知識,找到揭開復雜萬物生長背後的簡單法則?
享譽全球的復雜係統性科學研究中心聖塔菲研究所前所長傑弗裏•韋斯特潛心研究數十年,經過反復試驗和求證,終於找到瞭解構復雜世界的簡單邏輯——規模法則。在韋斯特眼中,規模成為衡量世間萬物的不變標準,利用規模法則,復雜世界變得可量化、可預測、清晰明瞭且極度統一。規模法則闡明瞭從生命體到城市、從經濟體到公司的生長與衰敗都離不開其自身規模的製約,並與其規模呈一定比例關係,遵守統一的公式。這一算法框架不僅為人類思考未知世界提供瞭難得的簡單法則,而且能解答不同生命體的生長極限之謎,優化城市發展架構並找到推動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公司從初創到卓越的生長麯綫。
《規模》將幫助你重新思考生命、認識自身、瞭解你的生活與工作,並告訴你復雜世界其實充滿簡單的邏輯,隻要跳脫思維框架,打破學科限製,你就會重新看清你周遭的一切。
##這本書應該說就是商業暢銷書,類似黑天鵝灰犀牛這種書。從科普角度,就是冪律的案例集。就復雜科學的經濟應用來說,財富起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36719/和預知社會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38638/這兩本老書或許更好些
評分##隻要看第一章就夠瞭,後麵太囉嗦,證明不嚴謹。
評分##隻要看第一章就夠瞭,後麵太囉嗦,證明不嚴謹。
評分##2019003,1 為什麼不會齣現哥斯拉一樣龐大的生物?生物的體積增大和生物耗能的關係不是綫性關係,而是四分之三冪律的亞綫性關係,體積越大耗能越多但是單位體積的耗能會隨之減少;但是生物的終端係統的構造都是一緻的(毛細血管等),維護這些結構的耗能存在一個上限,當吸收的能量全部用於維持終端結構的時候生物就無法繼續增大體積 2 相比而言,城市的人口規模和其承擔景氣指標都呈現超綫性的關係,也就是說人口規模越大,工作崗位、餐館藝術館、專利的數量的速度會比人口上升的速度快得多;城市的終端也有很多不變得元素:人均工作崗位,人均通勤時間等 3 公司的規模規律介於生物和城市之間,開始是超綫性的增長,後期全都趨嚮於亞綫性的平衡甚至是衰亡趨勢 4 本書證明瞭將網絡比例理論從生物學延伸至社會組織是可行的方法。
評分##復利、指數級、分形…
評分##被人安利的一本書。看完瞭,有種手拿錘子,世界都是釘子的感覺。前麵關於指數的錯覺有點意思,但是一定要把心跳的次數和血管的參數,以及生物學的東西和城市,公司連接。實在覺得過於牽強。
評分##值得重復學習,作者發問的角度、答疑的深度均超過瞭絕大多數的暢銷作傢們,且是針對多年以來反復切磋的關鍵話題的。 最後關於重新定義“發展(進展)”以達至範式躍遷的設問實在太精湛瞭! 那麼“佛係”呢?不發展纔可持續呢?Unity呢?馮·諾依曼也是這樣想的,對吧?!
評分##這本書應該說就是商業暢銷書,類似黑天鵝灰犀牛這種書。從科普角度,就是冪律的案例集。就復雜科學的經濟應用來說,財富起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36719/和預知社會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38638/這兩本老書或許更好些
評分##作為科普讀物,語言真的有點讓我想撞牆,篇幅也略大。但是依然很有趣,一想到世界上還有一些人在思考這麼有意思的問題就感到還是值得活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