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一、二线城市中18~30岁的年轻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在这样一个复杂混沌的时代,讲述青年志呼吸与观测青年文化的方法与思考框架,分享青年志对于这个时代的观察以及前瞻性的趋势判断。书中首先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接着将深入阐释个体演进时期的宏观背景——“大平原时代”,今天“游牧青年”的核心向往与焦虑以及核心行动准则。之后,我们将论述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对个体化的三大命题,提出他们对于生活、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三大向往、相关焦虑和实践,以及对应的商业启示。最后在结尾,我们将对商业未来作出前瞻,并系统阐述和探讨,商业在今天社会与文化的新情境下,应该具备的新角色、新使命、新能力与新方法,推动商业创新。
##用了太多“当下概念”,挺浅的。不过本身就是一本当下消费观察的合集,也没啥好说的。(可以买,跟《场景革命》之类差不多,当作以往营销模式检索的书蛮不错的。
评分2018年第88本。青年志出品,Zafka主笔。与Zafka的交流让我收获巨大,这本书对现在的我也是非常适合,边读边思考印证。
评分##前半部分很好
评分2018年第88本。青年志出品,Zafka主笔。与Zafka的交流让我收获巨大,这本书对现在的我也是非常适合,边读边思考印证。
评分##青年文化研究的一本书,读起来非常快且有部分共鸣,但是并没有太多关于95及00后异常新颖的发现和洞察,可能还是更适合给广告公司和品牌方提案时做背书
评分2018年第88本。青年志出品,Zafka主笔。与Zafka的交流让我收获巨大,这本书对现在的我也是非常适合,边读边思考印证。
评分##前面有一个人评价的的确很对,这本书就应该一篇公众号讲完,或者说,这本书的篇幅缩短80%,只留下20%,会是一个极其有启发性的内容。因为在中国,有些东西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家会自己想象、发散。然而图书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丰满。愣是随意扩充,内容开始胡编乱造,甚至前面讲的和后面讲的内容前后矛盾,显然是写的太多“论断”式的东西,最后受不住了导致的。本来可以不用打一分,但是这本书的整体评分竟然有7.7,不能忍,果断需要拉低分数才合理。点解?罗永浩说的:该死的大局观。
评分##看第一、二章就行了,点抓得挺好,概括精准,然而为消费主义背书导致内容深度不够,缺乏经济学社会学的分析,总是在所研究的“青年”到底算底层还是中产之间徘徊……(剧透:P190出现了你瓣)
评分##青年文化研究的一本书,读起来非常快且有部分共鸣,但是并没有太多关于95及00后异常新颖的发现和洞察,可能还是更适合给广告公司和品牌方提案时做背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