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半个多世纪后,内米洛夫斯基的遗著《法兰西组曲》终于在二〇〇四年出版,并获得当年的雷诺多文学奖。该奖项首次颁发给已故作家,也将内米洛夫斯基的传奇带回了公众视野。
小说本应由五个不同的“乐章”组成(参见本书附录一《手稿注释》),但内米洛夫斯基只来得及写完前两个乐章就遭纳粹杀害。第一乐章《六月风暴》描绘了一九四〇年巴黎大逃亡的画卷,冷峻地勾勒出逃亡路上资本家、平民、士兵、农民的百态。第二乐章《柔板》由道路转入小镇,微妙的对抗与缱绻在小镇居民和德国士兵之间展开。一段段有名有姓的命运,未传达的噩耗、未完成的爱情、未行动的觉醒,都将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魅力推至顶点。
现在有一个更加平淡无奇的问题,只是我一直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人们看到下一本书的时候,难道不会忘记前一本书的人物吗?正是为了避免这一点,我要写一本长达一千页的作品,而不是写一本由几卷作品组成的作品。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宏观人类命运下的小小个体那一点有限的感知力,比流血死亡来得更有张力且动人。在这本未能完成的皇皇巨著里,你能看到无数个真正的人,卑微的怯懦的不自知的高尚的,是战争下那些日常生活,是贫瘠中的丰盛。伊莱娜本人的命运与书中互文的悲怆,令人扼腕。要是写完了,比肩陀翁曹公也不是不可能。
评分##战争阴影下的人民生存、生活。比起渲染悲剧,更多的是生活继续里的琐碎片段反映出的无奈,人作为历史里的一只蚂蚁,无法抗拒时代却也无法放弃自我。作者人生跌宕曲折,“身份”模糊,最后无法完成作品,而死于集中营内,更显战争残酷。
评分##作家对托翁的羡慕在我看来是很分明的。比如 柔板 中 军官与妇人在家中静默而紧绷的对峙,让我记起莫斯科沦陷以后皮埃尔和法国军官之间的一场微妙相惜。什么能溶解此刻悬停在各自头顶上的敌意乃至血仇,对有些人来说 很多,琴音 圣歌 殿宇 画作 雕塑 诗篇。 仿佛记得说作家有个女儿也在从事文学研究,会不会有一天,后三章续作终于由她完成,更或者,会不会女儿选文学这一科 正是为了这一天。
评分##看了一下之前的标注,08年想看人民出版社那办。时隔多年终于看了。一本未完不续的小说。作家自身的经历就已经让人唏嘘不已了
评分刚从印务那儿拿到这套的最后四本书,情绪突然高涨了一秒!这本是整套里最厚的了,又轻又厚,一块嫩豆腐。
评分##“西西弗斯,我需要你的勇气。” 结局配着贝多芬的变奏读完,读到注释和通信真的让人难过,法西斯的行为根本就是突破人类的想象!
评分##书是好书,写的真诚,翻译好,推荐阅读。书是小32开,口袋书大小,拿着别扭,定价过高
评分##近期最佳!本来以为是本阴郁充满绝望的书,读来却充满力量和希望!第二部的故事完全有海的沉默的影子,对于自由、痛苦和情感有着独特的视角和不沉重的表达方式。伟大的女作家了。超爱
评分##书后的两篇附录可读性极高,尤其是第二篇附录,是伊莱娜被捕前、米歇尔营救伊莱娜、以及米歇尔被捕后友人照料两个孩子三个阶段的书信。特别是米歇尔营救伊莱娜的往来书信:他们是被bolshevik迫害的、是天主教徒、是法国籍,她给法国带来荣誉,她的书是anti-bolshevik的,有高层能给她出证明!你能说米歇尔天真吗?溺水的人不也徒劳地试图抓住不存在的救生圈吗? 但是我不得不说,在你读完这些书信之后,你难道不会怀疑伊莱娜前面所写的这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