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杨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导论“知识考古/谱系学”视阈中的文学史问题 1
第一节从“重写文学史”到“知识考古学”与“知识谱系学” 2
第二节“知识”与“文学性” 14
第三节“知识化”与“价值评判” 23
第一章“文学史”与“历史” 31
第一节“历史”之建构 33
第二节“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45
第三节“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新(现代)文学史”写作 69
第二章“文学史”与“制度” 106
第一节制度转换:从“天下中国”到“民族国家” 112
第二节“文学史”的功能 125
第三节制度规约下的“文学史”写作 137
第三章“反文学史”命题 150
第一节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151
第二节没有“现代文学”,何来“古代文学”? 170
第三节没有“当代文学”,何来“现代文学”? 179
第四章“左翼文学”的“现代性” 191
第一节没有“五四文学”,何来“左翼文学”? 198
第二节道德批判与知识反省——以巴金《随想录》为例 219
第五章几个“关键词” 267
第一节“文学性” 268
第二节“个人性” 281
第三节“日常生活” 295
第六章“中国问题”、“中国方法”与“中国性” 315
第一节民族国家框架中的文化认同 318
第二节“国学”即“西学” 333
第三节“普遍性”与“特殊性” 347
第四节“中国性”及其“中国的现代性” 362
结语文学的“内”与“外” 374
2006年版后记 393
2018年版后记 39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跳出“重写文学史”的怪圈,将文学史问题置于“知识考古/谱系学”的视域,其关注重心不是“历史本身”,而是构造“历史本身”的解释、工具和方法。通过探询各种以“文学”或“文学史”为名的话语之所以产生的条件,追问我们的文学史写作是在哪些潜在的框架中展开的。

正如作者在阐述中不仅仅借助了文学领域的知识资源,还广泛涉及文化史和当代哲学,这本书的启发意义也不限于文学专业,而是对理解普遍的人文学科的现代建制都有帮助。

用户评价

评分

##水准一般。李杨喜谈西方文学理论,但其实并不精彩,而且时常给我一种“食洋不化”的感觉。李杨的新左派立场,也经常造成他审视现代文学史时的视野遮蔽。书中的许多立论更经不起推敲。如他批评摩罗的《耻辱者手记》中的文字非常近似于姚文元的风格(第220页),这种攻击未免太不公道,而且侮辱人格。他又说,胡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全盘西化论者(第343页),“整理国故”就是为“全盘西化服务”的(第344页),这种论调简直对几十年来海内外学界的胡适研究一无所知。

评分

##差不多看了五讲了,前俩最佳,本来给予的厚望的“关键词”一讲,反而觉得一般般...能不能再来一星就看明天的最后一讲了!

评分

##下半年读的最精彩的一本。

评分

##编辑不仔细,错讹很多

评分

##68一代法国哲学家无一不关心艺术问题,对艺术本体和技术维度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并对作品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法国哲学在其实践维度遭到白左贬值,与资本主义民主制一道沦为相对主义,屏蔽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可能,建构出消极的权力、非生产性的欲望,潜在维护了体制的稳固逻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塔西斯。李及其一派对艺术本体的拒斥来自1特定时空的话语建构2白左相对主义 与其封为宗旨的后殖民相悖390年代后学术标准化及美学热潮退却4学术体制下的论文规范要求附庸风雅 却因学科区隔一知半解5出身及艺术教育的缺失6报错专业。其无法说明1为什么不用大数据分析该时空的所有文本和非文本 而选取某一部分书写2如何解释自身的价值判断3为什么反对法国哲学历史断裂生命政治这些关键思想。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最后一句话是对其最好的批判

评分

##68一代法国哲学家无一不关心艺术问题,对艺术本体和技术维度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并对作品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法国哲学在其实践维度遭到白左贬值,与资本主义民主制一道沦为相对主义,屏蔽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可能,建构出消极的权力、非生产性的欲望,潜在维护了体制的稳固逻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塔西斯。李及其一派对艺术本体的拒斥来自1特定时空的话语建构2白左相对主义 与其封为宗旨的后殖民相悖390年代后学术标准化及美学热潮退却4学术体制下的论文规范要求附庸风雅 却因学科区隔一知半解5出身及艺术教育的缺失6报错专业。其无法说明1为什么不用大数据分析该时空的所有文本和非文本 而选取某一部分书写2如何解释自身的价值判断3为什么反对法国哲学历史断裂生命政治这些关键思想。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最后一句话是对其最好的批判

评分

##编辑不仔细,错讹很多

评分

##五年前标注的时候提到了“要重读”,结果重读之后发现其时的激动已经消逝。深入历史比泛泛而谈要难

评分

##68一代法国哲学家无一不关心艺术问题,对艺术本体和技术维度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并对作品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法国哲学在其实践维度遭到白左贬值,与资本主义民主制一道沦为相对主义,屏蔽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可能,建构出消极的权力、非生产性的欲望,潜在维护了体制的稳固逻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塔西斯。李及其一派对艺术本体的拒斥来自1特定时空的话语建构2白左相对主义 与其封为宗旨的后殖民相悖390年代后学术标准化及美学热潮退却4学术体制下的论文规范要求附庸风雅 却因学科区隔一知半解5出身及艺术教育的缺失6报错专业。其无法说明1为什么不用大数据分析该时空的所有文本和非文本 而选取某一部分书写2如何解释自身的价值判断3为什么反对法国哲学历史断裂生命政治这些关键思想。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最后一句话是对其最好的批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