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出版即登上文學類暢銷書
◎《東亞日報》2013年度好書
◎改編同名電影2017年上映,影帝薛耿求主演
◎日文版獲得2018年第四屆翻譯大獎
◆
人類是關在名為時間的監獄裡的囚犯,
可怕的不是惡,而是時間,因為沒有人能夠贏過它。
◆
* * *
天才型殺人犯金炳秀,在連續作案三十年後決定退隱,二十多年來和養女恩熙住在偏僻山村,相依為命。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與此同時,村裡有年輕女人接二連三遇害,彷彿有個新的連續殺人犯在此地出沒。
某天他開車出門時,意外與一輛吉普車擦撞,車主朴柱泰後車廂的血跡,引起金炳秀的懷疑,他憑直覺認為對方就是那個犯人。讓他吃驚的是,恩熙的交往對象竟然就是朴柱泰。為了保護女兒,金炳秀決定策劃這輩子最後一次殺人。他要殺了朴柱泰。
他開始試圖把每天的事情記錄下來,卻發現自己的記憶逐漸流失,殘缺的記憶碎片讓他愈發混亂,陷入妄想的深淵。女兒脖子上的勒痕、院子裡徘徊的黃狗、莫名消失的刑警名片,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他不願想起的事實……
※ ※ ※
◆老年痴呆症對年老的連續殺人犯而言,簡直是人生送來的煩人笑話
我的名字是金炳秀,今年七十歲。最近被醫生宣判得了阿茲海默症。
我不怕死亡,也無法阻止遺忘。最近的我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阻止恩熙被殺害,在我所有的記憶消失之前。
◆那是一雙毒蛇的眼睛,冰涼而冷酷,我確信,在那當下我們倆都認出了彼此。
他竟然泰然自若走進我家,而且還是以恩熙未婚夫的身分!
朴柱泰說,他知道我是誰,他說,他和我是同種,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前任連續殺人犯的女兒,竟然被現任連續殺人犯盯上。這是神丟給我的高級玩笑?還是審判?
◆神已經決定要對我進行何種處罰,我已走進遺忘之中
我突然在便條紙上寫下「未來記憶」,分明是我的筆跡,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想不起來。記住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才是記憶嗎?網路上說,「未來記憶」是記住未來要做的事情的意思,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快遺忘的就是那個。
如果喪失過去的記憶,我無法得知我究竟是誰,如果不能記住未來,我永遠只能停留在現在;如果沒有過去和未來,現在又有什麼意義?但有什麼辦法呢?鐵軌中斷的話,火車也只能停止。
※ ※ ※
記憶的消解是否等於個人存在的消解?時間是比惡更可怕的東西嗎?
《殺人者的記憶法》可說是個人世界逐漸傾頽崩潰的驚悚記錄,那並非只是誇張地呈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主角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那些混亂記憶漸漸拼湊出來的,是逐漸翻轉、令人吃驚的現實真相。對他來說,可怕的不是殺人,而是自己逐漸變成「空」的過程,在漸增的孤獨和恐怖中,他反覆背誦尋求安慰的般若心經,反而諷刺地變成一個讓他無處可逃的噩夢。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封面以版畫家楊忠銘老師的「WANDERERs」系列版畫為主視覺,此系列為繪者在遊歷京都時,用畫筆捕捉了幾名藝術家的身影。
畫面上的人、拱橋、鳥、路燈與咖啡杯,與倒映出的河川、影子和地上路口的標誌,組成看似具體卻又抽象的符號。實體與影子的對比、真實與虛構的錯位,彷彿呼應著本書中記憶逐漸喪失的主角的內心變化。
##我还在等另一层反转,并害怕那会破坏一些诗意。还好并没有,诗还是以散文结束。
评分##故事的走向不难猜。简洁有力的文字和恰到好处的节奏感,非常加分。
评分##很厉害!深夜阅读更加适宜。这种角度是我很少看的故事,金英夏把它写成了诗。当然我也很喜欢这种妄想系的设定。
评分##读的第一本金英夏,异常地流畅自然,在开篇以写诗类比杀人的时刻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以阿兹海默老人的记忆串联一个杀人犯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身份和一场错位的凶杀。还有几笔带过没有展开的韩国70年代,年代的粗粝和压抑暗合了主人公的压抑扭曲。
评分##因為只停留於現在,只是淪為禽獸的生命。如果忘卻了所有記憶,就無法再被稱為人類。現在只是連結過去與未來的虛擬接點,其本身什麼都不是。
评分##有些难以归类的作品,但无论是作为类型小说,还是文学作品(显然作者有这样的野心)来看,本书都是失败的。作为推理小说来说,罹患老年痴呆症的连环杀人案是一个很好的噱头,如同主人公错乱恍惚的记忆一样,整个故事在随着崩坏的记忆不断重组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事实面向以及在这纷乱芜杂背后最后的真相,也因此反转的必然就在意料之中,只是最后的反转居然毫无惊喜,也太过乏味,对之前的连环杀人案的追溯也只浮于表面,影影绰绰,看似与当下的命案呼应,但其实和主线其实并无太大关系,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此书不能成为推理小说的原因。而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也处处透出尴尬的意味,妄想用诗歌与心经的加入增加本书的文学意味只是徒劳,所谓作者“掀起的对决不是对抗另一个连续杀人犯,而似乎是对抗人生抛出的笑话”才真正是一个笑话。
评分##短小的中长篇。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元·连续杀人犯的设定略狡猾,但行文的节奏、语言读来很舒服。引用佛经、哲学与希腊神话多多少少赋予小说以诗意,不时出现历史记忆也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关心;记忆的大厦将倾,奔跑在以虚妄构建的世界里,绝望反而成为了最后的希望。(还想看更多这位作者的作品~【出二手】
评分##先看了电影版再来读的原著,原著更具文学性,不同于电影版将闵泰柱这个人物单拎出来,用他来把主角的虚假幻觉全部实现。这本书中是将结局处理得很克制和“平淡”,似乎这才是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杀人犯最适合又讽刺的结局。
评分##很高明,一路冲刺到末端才发现连气喘吁吁都是假的。在始终是平均值上下的人生里寻找下一次更好的机会,可是下一次不就是恰好在说着这话的这一次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