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出版自传体小说《北京娃娃》的春树,大胆书写中国八〇一代典型群体的“残酷青春”,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阔别多年,倏然之间,她已不再是少年。如今,她带着新作品《乳牙》回归文坛。
如果说《北京娃娃》是春树“由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构成的青春史”,那么《乳牙》是以同样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后青春时代”,是春树式的续集、人生的“第二季”。
《乳牙》仍是一部以自身为对象、书写个体经验的私语化写作,带有新时代的独特风格和作者自身鲜明的独特印记。与春树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在“自我”之外,《乳牙》又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女性”意味,这源于主人公身份的转换。作品打破线性的时间秩序,通过回忆、梦境、日记等交织错落,记录了“我”从恋爱结婚、去国迁居、怀孕生产、产后抑郁,再到回国休整、寻找自我、走出阴霾的全过程,见证了“我”在特殊时期的心灵嬗变。
##一个作家朋友说,他最怕读者问他:你写的是真事吗?但作为八卦爱好者,他自己最喜欢问别的写作者这个问题。在春树的书里面,真实与虚构的处理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多年前看到她写父亲去世后,和弟弟经过长安街的那首诗,再参照她本人的生活轨迹,读到很多段落会有会心一笑的感觉。就像从日常生活中截取了一段,直接放在你面前那样自然和真实,但经过选择和组合,呈现的毫无疑问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作品。向不同的人哭诉想回北京那段看得我很欢乐,去山西的那段稍微有点长。还是爱春树。
评分##激情万丈,无比坦诚,她没变。
评分##认识春树很久了,她挺诚实的,对自己诚实对她的读者诚实。如果说《北京娃娃》属于中国80后文艺青年的青春文学,那么,《乳牙》则是这群人的青春挽歌。作者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追忆着自己的青春和北京的美好时光。在异国他乡,强烈的乡愁伴随着焦灼的现实。曾经的北京娃娃不再年轻,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做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而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这显然超出了作者的能力范围。我们这代人,需要有人书写我们的青春,而春树正是这样一个人。有时候你会觉得和她的生活如此接近,书里描绘的地方你都去过。有时候虽然和作者的观点不同,却存在同样的困境。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在这里?“乳牙”代表着对“永远不长大”的渴望和对“不得不长大”的恐惧。
评分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评分##虽然掏钱买了书,但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
评分##激情万丈,无比坦诚,她没变。
评分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评分##激情万丈,无比坦诚,她没变。
评分##能够体会作者穿过密林的心情,好在有光照了进来,这道光就是创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