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父亲爱喝酒,爱写字,会拉小提琴和手风琴,是一位豁达又浪漫的小学校长,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在1964年,大多数国人争着给孩子起名“卫红”“卫东”“志国”的年月,因为很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父亲给自己的二女儿取名“子建”。他和北极村轮回的四季一起,给了迟子建最初的生命教育。
“从小我就知道,跌倒了得爬起来继续走,所以不怕坎坷。再加上那里长达半年的冬天,冷风刺骨,你抵御大自然寒流的能力强了,抵御人生寒流的能力自然也强了。东北话讲叫皮实。”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三大奖项作家迟子建在散文领域沉淀十年后的爆发之作,也是她创作生涯中首部摄影插图散文,极富小说的阅读质感。面对生活的苦难与生命的泥泞,她满怀悲悯,但又毫不畏缩,似有一种花开叶落般的安然。本书中的名篇《雪山的长夜》《我的世界下雪了》《灯祭》等文曾被央视主持人董卿、演员黄轩等倾情传颂,《爱人》《泥泞》等名作连续被央视《朗读者》栏目收录。
##好喜欢哦
评分##那一代人的生命是从土壤里冒出来的
评分##从书名、封面,再到整体设计,乃至出版社,无一不像是畅销书的套路,好在内容仍然实在。书中收录的只有六七篇是新作,已经能给人等待中的惊喜,近年的篇章更是充满了真性情。
评分##真实的写作,即使一开始有隔阂,最后还是会感动人的!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写父亲的那篇文章,父亲死后用家乡的树木做成了棺材,她写道:“它用它的死亡,来拥抱他的死亡。”
评分1、迟子建的书,是第一次阅读。散文集,最是考验一个作家的水平。极北的环境中,所幸有这样一个情感细腻的女作家。 2、书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主题是家和亲人。第二部分主题是古都和北方的景色。第三部分主题是岁月和时光。第四部分主题是文学。第五部分主题是作家们。当然,这是我的划分方式,别人不一定读出这样的韵味。 3、散文是需要读出声音来的,如果不饱含深情地朗诵,再好的文字也没有韵味。所以,在晨读的时候,我选择了几段,轻轻地吟诵。 4、喜欢这本书中间是一句话:文学不能拯救世界,但它能给人的心灵世界注入泉水,让人活得安宁;而安宁可以带来宗教般的情怀,让世上少些作孽的人。这句话,在书的第157页。
评分##适合在冬天裹着被子看~
评分##最喜欢《一个作家应该谢谢什么》这篇,透过个人的痛,看到众生之痛,或许这就是作家的使命。
评分##2013年读迟子建散文集,为她笔下的那片北方疆土、白山黑水的故乡所吸引,也喜欢她文字里的朴实温厚、灵气动人,甚至为此而背上行囊,在某个暑假去亲身探访了那文字的源头。时隔多年再相见,在年终岁末拢着一炉火,走进那飞雪的大地、泥泞的早春,依然觉得如此的应景应心,只是比起说理抒情的部分,更欣赏她对人、事、景的白描。阅读有了取舍,眼光也在提升,并不再一味叫好了。后来比照两本书的目录才发现许多文章是重合的,想必真正的“经典”自会经得起时间淘洗,也期待文学的生命常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