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集《幻化》收入日本第一次戰後派文學傢梅崎春生的三部代錶作——《櫻島》《日落處》《幻化》。
中篇小說《櫻島》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作品。二戰結束前夕,海軍通信兵中村兵曹調離坊津前往鹿兒島的櫻島赴任。他在旅館邂逅談論“我想美麗地死去”的傷感的榖中尉,被右耳缺失的妓女追問“你會怎麼死”,在櫻島的戰壕裏與性格乖張並恪守軍規的吉良兵曹長産生激烈衝突,麵對死於格魯曼機掃射的瞭望哨發齣痛心疾首的哀號,在啼笑皆非的情報烏龍事件後終於迎來戰敗的“玉音放送”。
短篇小說《日落處》,故事發生的舞颱是二戰太平洋戰爭中的菲律賓戰場,它來源於梅崎春生從戰場生還的兄長梅崎光生所講述的故事。菲律賓北部群島戰役中,日軍節節敗退。在美軍的炮火襲擊中腿部受傷的花田軍醫趁機攜情婦脫隊逃跑,宇治中尉奉命帶領射擊高手高城伍長前往追殺。難以名狀的嫉妒和憤懣令他無法原諒花田的行為。然而,深陷密林的孤獨與恐懼感,以及極度疲憊造成的生理極限,同時也讓宇治萌生已久的懵懂的逃跑念頭變得清晰起來,他的內心因此陷入瞭深深的矛盾糾葛……
中篇小說《幻化》是梅崎春生的絕筆之作。患有精神疾病的久住五郎,逃離沉悶的精神病院,坐上瞭從羽田飛往鹿兒島的飛機。他在飛機上邂逅電影推銷員丹尾。因親人死於交通事故而同樣有著強烈自殺傾嚮的丹尾與之惺惺相惜。兩人乘車抵達枕崎後,五郎隨即獨自前往坊津。二十年前身為通信兵從坊津前往枕崎的五郎,為瞭確認曾經的青春,踏上瞭從枕崎前往坊津的旅途。淹死在海灣中的密碼員阿福、妓院窗口抬頭望見的大學教授、棺木中香氣四溢的曼陀羅花……記憶中的林林總總與現實中的幻覺、幻聽交替齣現。他不再記得眼前風景的細節,那些年的生活實感也蕩然無存,映入眼前的隻有道路兩旁茂盛的花草。五郎離開坊津,想起丹尾說要去阿蘇山的話,決定前往熊本。五郎抵達阿蘇山,在汽車站再次偶遇丹尾。兩人登上可見火山口的高地,丹尾提議,自己沿火山口繞行一周,和五郎打賭自己會不會中途跳入火山口。五郎用望遠鏡望著走在火山口邊緣的丹尾,噴火口就在他的下方。漸漸地,五郎分不清望遠鏡裏的究竟是丹尾還是自己,他在心中高喊:“好好走路。打起精神!”……
##日本人喜歡把團體擺在第一位,我以為,這是戰爭的一個根源。梅嶼春生小說予我的感覺,主要體現在人物的離散感和間距感,他們開始意識到並且尋找作為個體的“人”的存在,因此質疑戰爭與傳統價值觀的束縛。所以,三部小說都落在人物的心理描寫上,然後纔是外化的行為,通過心理層麵的細膩挖掘來揭示戰時和戰後日本國民的精神氣質。另外的共同特徵,即“男-女”的對應,作為戰爭主體的男人陷入瞭末世情結,迷惘絕望,他們在小說裏是以實像現身,但在情感上是虛無的,相反,以側麵虛筆描寫的女性,卻仿佛有著更實在的力量,可以成為男性的救贖,而男人對於所渴望的女性(或女性所代錶的的傢庭歸屬)的無法觸及,加深瞭小說的幻滅感。在《幻化》,青年丹尾也是五郎的一重化身,比之《櫻島》與《日落處》,《幻化》更復雜也更成熟。
評分##他上過戰場
評分##五郎的病是什麼來著?為什麼我覺得我也病瞭
評分##不喜歡敘述的感覺。
評分##雖然是虛構,但戰爭的烙印感很強也很真實,絕望的陰影扣住大地。技巧和節奏都好,最後一篇,走火山口的情節設計也相當喜歡。
評分##雖然是虛構,但戰爭的烙印感很強也很真實,絕望的陰影扣住大地。技巧和節奏都好,最後一篇,走火山口的情節設計也相當喜歡。
評分##不喜歡敘述的感覺。
評分##看瞭前麵兩篇。 頹勢難挽,敗局已成之時,正是戰敗方的士兵們思想最為動蕩的時刻。戰友死傷大半,敵軍橫掃似颶風來臨,絕望和悲涼在身邊蔓延,還背負著國傢和榮譽的無比沉重的擔子……要麼選擇沉默和等待,要麼選擇瘋癲與逃離。 不愧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傑作。 看瞭最後一篇《幻化》。 《幻化》沉重且迷離。五郎的幻覺與關於戰爭破碎的感知讓人睏惑。有丹尾作伴是讓人喜悅之處。譯者在後記中說梅崎春生的創作特徵鮮明、獨樹一幟。同意。
評分先是被封麵吸引,後來發現是周偉偉設計的,還真有點齣乎意料的驚艷。典型的戰後小說,錶述並不刻意,但字裏行間能聽見呼號。如果拍成電影會很不錯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