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剖析了长久以来困扰很多写作者的重要问题。作者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及写作历程,以亲身经历检视了小说家和诗人的创作活动、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写作到底需要怎样的“天赋”、如何获得这种“天赋”、作家与社会政治权力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她在书中谈到了大量健在和已过世的作家,也谈了很多自己在加拿大和国际文坛的写作经验和逸事。其文字风格轻松幽默,洞察力敏锐。本书将帮助写作者理解文学传统、作家身份,获得对于创作生活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于写作的书中读过最好的之一,想继续读她的作品了
评分##属于在“圈内”知识面不够广的情况下看起来会稍有吃力的书,但非常有启发。尤其是"化身"这个问题,我一直困惑,一个作者的作品到底在何种程度上是“真实”的?我们能否从作品中看出作者本人的一部分——显然这有点不切实际,但如果说一部作品里完全没有作家本人的影子,那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怪物都建立在我们看过的东西上,问题在于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在哪里,这便是作者能给予世人最大的惊喜吧。其它很重要的问题还包括作者为谁写作。 与其说是文学理论,更像是艺术哲学的一部分。我们如何衡量艺术的边界,如何衡量“好”的艺术?艺术与道德/社会责任的边界?作者的本我与化身的边界?以及更重要的,如何衡量它的价值?P.S.我太喜欢写作就是跳入黑暗寻找光的比喻了。
评分##关于写作的书中读过最好的之一,想继续读她的作品了
评分##那里黑暗,那里危险,那里易去难回,但如果你真的回来了,就把故事写下来吧,写给那个真正的读者,像雕刻一样写在石头上,然后离开,让石头一遍遍讲出来。
评分##四星给前两章,一星给最后一章。我好喜欢她引经据典,令人佩服的阅读量。
评分##随性有趣。
评分##因为是讲座的文稿整理,所以不会论述得太深入,但六篇文章都是在很有趣的主题上进行叙述(都是可以作为论文研究的题目,比如分身、媒介、死亡,但这本书明显是大众通识版,容易进入,旨在诱发理解的兴趣),而且还罗列了众多文学作品(于是想读list又变长了),也有一些重叠的地方,但整体而言是易读且亲近的。如果写作是进入迷宫,是下到深井,如果文字是鲜活的声谱,是神秘的信使,那么谈论写作的写作又是什么呢?以阿特伍德之名讲述其分身的人,又是谁?
评分##写作杂谈,内容矫情,翻译捉急。
评分##属于在“圈内”知识面不够广的情况下看起来会稍有吃力的书,但非常有启发。尤其是"化身"这个问题,我一直困惑,一个作者的作品到底在何种程度上是“真实”的?我们能否从作品中看出作者本人的一部分——显然这有点不切实际,但如果说一部作品里完全没有作家本人的影子,那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怪物都建立在我们看过的东西上,问题在于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在哪里,这便是作者能给予世人最大的惊喜吧。其它很重要的问题还包括作者为谁写作。 与其说是文学理论,更像是艺术哲学的一部分。我们如何衡量艺术的边界,如何衡量“好”的艺术?艺术与道德/社会责任的边界?作者的本我与化身的边界?以及更重要的,如何衡量它的价值?P.S.我太喜欢写作就是跳入黑暗寻找光的比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