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族是如何诞生的?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建构的?民族主义究竟意义何在?
在现代世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各个不同的国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候,它是争取独立、自由的思想,有时候它又是排外、保守的观念。这种矛盾的意识形态究竟从何而来,究竟是福是祸?
本书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法国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了民族主义在现代民族国家中的崛起过程。通过对民族主义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的讨论,作者提出了颇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当一个民族处于宗教失范的境地时,“民族”就会被推上神坛。而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则早就了各国不同的民族主义生态。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法国的民族主义,但其观点适用于世界各民族和各种民族主义的讨论。因而对于任何思考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作者简介
##民族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是一项政治工程,目的不仅仅在于颂扬、保卫或强化一个民族,而且还要主动地创造一个民族,把它的人类原材料塑造成一种根本上全新的样式。贝尔将法国大革命与发明创造出来的民族主义联系起来,材料尤为详细,只是他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混为一谈了呢。
评分##非常有趣了,基本每一点都能在当代()找到对应。
评分感觉蛮历史学的专著,或者说他站在前人研究之上写的,即使我不怎么熟悉法国历史,这些路数很熟悉,新文化史的路子或者民族主义常见路数,当然好像也有升华与新讨论。
评分##民族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是一项政治工程,目的不仅仅在于颂扬、保卫或强化一个民族,而且还要主动地创造一个民族,把它的人类原材料塑造成一种根本上全新的样式。贝尔将法国大革命与发明创造出来的民族主义联系起来,材料尤为详细,只是他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混为一谈了呢。
评分##Not on my expectation.
评分##并非宗教衰亡导致人们需要民族,而是宗教发展过程中“神明缺席”,使得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转向世俗化,因而引入“社会”“祖国”“民族”这一套概念系统。这套系统进而与法国的共和主义浪潮结合,最终在法国国界内形成一场自上而下建构同质民族的行动。而民族建构之所以有那么多宗教色彩,是因为这项如此浩大的现代工程,可参考效仿的先例也只有宗教罢了。这种解释通不通见仁见智,不过作者在全文开篇宣称自己力图超越安德森将民族主义视为宗教之代替品的观点,读下来后,感觉他的尝试或许并不那么成功。作者的不少想法放在法国甚至西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放在东欧或东亚就不那么准确了,毕竟归根到底作者取的案例只是法国而已。当然,全书大部分内容还是很有趣的,可以一读。P.S.其中一章详细讲了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怎样被建构起来的,很有意思。
评分##法国民族主义者认为,最终决定民族的不是历史、种族、语言、疆域,而是一种共同愿望:“聚集成一个民族,接受共同的法律、价值观、制度、……共同的文化、语言”以及共同的“政治立场”和“文化认同”。
评分##对法国民族主义发展对天主教和新教实践的借鉴多是皮相之论
评分##作者将法国大革命前两个世纪民族主义的形成放在一个复杂的网络里去考察,民族主义既是政治构建工程,也有一定的客观存在基础。在法国大革命前宗教战争愈演愈烈,人们从思想上开始接受上帝与世俗相分离,渴望阻止宗教冲突的暴力破坏,上帝留下的真空需要一种新的秩序将人们凝聚起来,民族和祖国的概念开始逐渐明晰,最开始被皇室利用巩固地位,最终发展成对君权神授君主制的反抗。民族主义在反对宗教的过程中诞生,又借助宗教留下的概念和仪式,既追溯传统又包含对传统的剧烈反抗,既有人为构建又有历史文化基础,在形成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激进的冲突和讨论,作者的视角是非常动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