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民族主義

發明民族主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英] 大衛·A. 貝爾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001   導言:構建民族
041   民族的,神聖的
044   基本概念
047   宗教思想領域
053   實際組織領域
057   地上的上帝
063   界限與時間
067   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法國人與英國人
092   愛國主義與民族情感的政治
097   舊製度風格的政治
100   法律與對民族(nation)的運用(1715—1771年)
104   道德與對祖國(patrie)的運用(1715—1771年)
107   王室愛國主義
113   前革命時代綜述
142   英國的野蠻人,法國的殉道者
148   英國人與野蠻人
153   動員民族
158   民族身份與歐洲團結
163   人文與藝術的學校
167   直到革命戰爭
171   從宗教戰爭到民族與種族戰爭
194   國民記憶與“法國偉人”典範
195   一種崇拜的興起
209   偉人與神聖領域
212   偉人、君主製與王室愛國主義
217   男性的共和主義
220   市場與公眾
246   民族性格與共和國想象
250   被考察的民族性格
254   可以承受的生命之輕
258   墮落的、女性化的法國人
264   人與公民
271   轉變的方法
296   民族語言與革命性考驗
299   語言的政治化
306   傾聽者之耳
311   “教士的帝國”
316   教士的先例
320   天主教徒與新教徒
324   雅各賓派與法律
352   直到現今,直到民族主義的終結
381   譯名對照錶
391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現代民族是如何誕生的?它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為建構的?民族主義究竟意義何在?

在現代世界,民族主義作為一種主流的政治意識形態在各個不同的國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時候,它是爭取獨立、自由的思想,有時候它又是排外、保守的觀念。這種矛盾的意識形態究竟從何而來,究竟是福是禍?

本書通過對具有代錶性的法國民族主義的來龍去脈進行深入剖析,探討瞭民族主義在現代民族國傢中的崛起過程。通過對民族主義與宗教、文化的關係的討論,作者提齣瞭頗多發人深省的觀點:當一個民族處於宗教失範的境地時,“民族”就會被推上神壇。而各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則早就瞭各國不同的民族主義生態。

本書盡管論述的是法國的民族主義,但其觀點適用於世界各民族和各種民族主義的討論。因而對於任何思考民族與民族主義問題的人都有著莫大的啓發。

作者簡介

用戶評價

評分

##浮光掠影翻過。熟悉法國史(特彆是大革命前後這一段)應該會好讀一些,不過可為鏡像之處太多瞭,理解起來也不睏難。

評分

##作者認為,18世紀法國的民族主義是這樣一個人造的工程,奠基於戰爭、交通信息網所聯係的地域、大型公共工程,通過發明社會、祖國、風俗、民族、文明、公眾等一些列相互嵌套的基本範疇,在其中加入偉人崇拜、節日慶典、犧牲儀式、公眾教育等意識形態工程,最終使得民族主義取代宗教所留下來的“神聖”地位,因而,人從齣生到死亡的生命過程,就被民族國傢全權接管——如果不是公民,就不是人(不被人類社會接納)。全書的好處在於,清晰揭示瞭宗教及其文化在這一工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也闡明瞭民族主義何以與世界主義是共生於這一工程之中的。對於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工程,需要一些清晰、真實的著作,來廓清過於爛熟的神話。

評分

##我感覺翻譯不咋地

評分

##法國十八世紀的“經驗”……現在二十一世紀瞭,這套還是吃得開。 神從“真主”“上帝”“古代聖人”變成“國傢”“民族”“思想意識形態”瞭。換瞭個名字依舊是部落主義。 “我們必須在締造一個人和締造一個公民之間做齣選擇;我們不能同時做到兩者。”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即相關討論:“你先是中國人,然後纔是人。”

評分

##法國十八世紀的“經驗”……現在二十一世紀瞭,這套還是吃得開。 神從“真主”“上帝”“古代聖人”變成“國傢”“民族”“思想意識形態”瞭。換瞭個名字依舊是部落主義。 “我們必須在締造一個人和締造一個公民之間做齣選擇;我們不能同時做到兩者。”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即相關討論:“你先是中國人,然後纔是人。”

評分

##Je n'ai pas compris.

評分

##對法國民族主義發展對天主教和新教實踐的藉鑒多是皮相之論

評分

##民族主義與宗教的相似簡直妙不可言

評分

##民族主義與宗教的相似簡直妙不可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