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聚心史

槐聚心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荣祖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书成自题
中华新版序
弁言

导论

内篇:钱锺书的自我
第一章 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群体与自我认同
第三章 钱杨三人“互依我”
第四章 剖解自我
第五章 忧患与补偿
第六章 自我价值观

外篇:钱锺书的微世界
前言
第七章 哲学微世界
第八章 文学微世界
第九章 诗学微世界
第十章 史学微世界
后语

结论

引用书目
钱译西文名词一览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结合钱锺书的生平、著作,以及作者与其多年交往论学的过程,尝试解读钱锺书的生活世界和学术世界。全书分为内外两篇:内篇论述“钱锺书的自我”, 参考心理学理论,阐释钱氏之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自我剖析、忧患意识,以及内心的价值观;外篇从哲学、文学、诗学、史学分论“钱氏学术境界”,或称之为“微世界”。作者以史家笔法,探究钱氏其人其学,深度与立体地揭示了一代学人钱锺书的精神世界与学术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心理学解读,不是很喜欢。

评分

##与传统传记相比,槐聚“心史”亦为“新史”,但是否“信史”,有待读者检阅。内篇心理学与钱氏生平弥合略显牵强,外篇哲学、史学两章恒以钱氏只言片语与当世西方哲、史两门之大学者的思想、观点印证发明,反令人疑惑钱氏哲史两造的真实成就。汪荣祖自任钱氏“知心”,以心传史,画龙画蛇、点睛添足,恐不免见仁见智。“心史”一词其来有自,南宋遗民郑思肖(号所南)心系故国,入元后作《心史》以铁盒封函埋于苏州承天寺井中。陈寅恪对此颇为感喟,在《论再生缘校补记后序》中说,“所南心史,固非吴井之藏;孙盛阳秋,同是辽东之本……知我罪我,请俟来世”,对弟子蒋天枢又说,“孙盛阳秋海外传,所南心史井中全。文章存佚关兴废,怀古伤今涕泗涟。” (《广州赠别蒋秉南》)若以烛照幽微之心曲而言,无疑陈寅恪比钱钟书更适合作为“心史”的传主。

评分

##用现代心理学的方式探究「古人」是有益的尝试,不过用的多了就往往失于求之太深。除此之外,本书介绍的钱氏夫妇的生平概观与出处细节,确值一观。

评分

##与书无关,想起大四时写毕业论文,崔师专门请汪荣祖先生到办公室与我长谈近两小时,从题目到材料均提出不少建议,令我感怀至今,也让我误以为所有老师都和崔师与汪先生一样温和可亲。今昔对比,不免难过。

评分

##可作为了解钱锺书的入门读物,但也仅此而已。本书其实名不副实,“心史”也只体现在了上编生搬硬套一些心理学理论,但即使剔除这些引用,本书也不见得会逊色几分。下编对钱锺书学术的评述虽然中规中矩,但也毫无新意。从文风来看,作者也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吹捧”立场,在进行一些史料辨析时也没有说明为什么相信钱锺书的说法而否定别人的说法,一些结论还是太单薄

评分

##还行。

评分

##前半部分是钱钟书的心理史学分析,后半部分是运用史学理论对钱钟书思想的阐发

评分

##台湾学者汪荣祖先生关于钱钟书研究的一本新书,通过对于钱钟书生平和作品的梳理,并结合作者本人跟钱的交往经历,从自我与微世界这两个层面,展开对于钱钟书的论述分析。这两个层面中,前者主要基于心理学方法展开,探讨钱的自我认同、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后者主要基于文本分析和中西比较分析的方法展开,探讨钱的学术与精神文化世界。全书的论述,交融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始终从一手材料出发,论从史出而非以论先行。无论是全新的研究视角,还是对于史料的诸多有新意的解读,都让人印象深刻。值得推荐。

评分

##所谓“心理学”解读,未免生搬硬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