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一禅机,一心一设计
方寸之间,意犹未尽
与自然共生的庭园,安抚心灵的道场
枯山水宗师枡野俊明 庭园设计集
传统园林|现代园林|海外园林
37座庭园,400余幅大图及手绘 解剖禅宗美学,直击虚空的本质
简素——洞见素材的千面性,发现真正的丰富
枯高——越凋零越美丽,无需陪衬即有存在感
静寂——向内心求索,感受无限的安静
幽玄——深藏余韵,于无形之中见有形
自然——无心不做作,单纯不拘束
脱俗——否定形式,得到自由
不均齐——因不完整,所以尚未到达终点;没有尽头,所以作品得以成立
1.园林设计师的案例工具。《禅宗花园》是对枡野俊明庭园设计的完整回顾,37座禅宗花园,37个设计案例,400余幅高清图片•水彩手绘。米拉•洛克介绍并分析了每座花园的设计精髓,辅助以照片、建筑平面图及手绘草图加以说明,告诉你如何理解它们、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园林设计师可以从中收获创作的灵感。
2.枯山水爱好者的典藏之作。书中所展现的37座园林遍布于世界各地,有18座传统园林,11座现代园林,8座海外园林。它们类型各异——有公共花园、私人住宅、高级酒店、校园,还有寺庙、办公区。作为日本国宝级园林设计大师,枡野俊明的作品享誉国际,这37座园林,正是枯山水爱好者的旅行私藏地。
3.解读日式美学的绝佳范本!枡野俊明曾说,日本人在无常中寻求内敛的风雅、高贵的简素,这些品质根深蒂固于日本美学。在禅宗花园中发现光与影的变化、风与时光的流逝、四季的轮转,感受人与自然的共生,会体悟到自然即无常。美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追求永恒的过程,而这种美恰恰源于禅宗。“缺憾即美”正是书法、插花、茶道与园林设计等传统艺术的核心原则。
##术业有专攻。看了书才明白日本那么多寺庙的枯山水等都是专人设计的,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交给设计师,自己搞不来的。
评分##看了半本有点看不下去,配图感觉不是很精致描述有些单调干涩
评分##伦佐·皮亚诺在杭州為江南布衣設計的[天目里]竣工在即,並置著枡野俊明的造園三處。遂先讀這冊作品集,了解他[禅宗庭园]文脉之发展。 “园林是心灵停驻的独特精神空间。”造园时皆於[kokoro]范畴内以材料来表达,如久松真一講禅宗艺术的七个独到之处:不均齐、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和静寂。其中千利休的侘茶美学影响深远,露地使用的石灯、踏脚石和手水钵,亦成传统式的构成要素。 现代风格的室内空间与传统庭园相融,让[枯山水]的形式语汇尤为瞩目:在梳理过的白色砾石海洋里,堆叠的粗粝山石做边界观,这是在单个小型独立空间中,表现无限宇宙本质的体验,而通过低长窗和地板映射,则反衬出树木随四季变化着的风景。 重要的是多样化的视点和空间深度,让人在长时间注视庭园并沉思时,获得与自然间的交感关系,营造静休。
评分与苏州园林移步换景、宛转悠扬不同,日式园林布局一览无余,更加看重布局与环境的契合,仔细揣摩岩石材质、色泽、形态,植被高低多样,营造视点与远山、近池的视觉层次(反差亦或是融入),在同一位置呈现远、中、近三个景别。如作者所言,日式园林讲求抓住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随着环境改变而律动的关系,禅宗贯穿在设计理念之中,强化“不均齐、简素、枯败、静寂、脱俗”等呈现形式,衬托蕴含着的无形情感,要求观者能静心洞察自然,体悟残缺、枯萎、萧瑟等顺势之美感。禅宗的概念还广泛地出现在书法、插花、茶道里。整体而言,日式审美追求的是内敛高雅、精致华丽、高贵的简洁和质朴。就个人而言,受制于地域空间狭小和讲求开阔的设计理念,园林设计过于繁复细致,有堆砌之嫌,观者频繁注目于细微之处,消弭了空旷给人的宁静祥和,憋闷不已。
评分##日本美学向来给人以内敛的高雅、精致的美、高贵的简洁和质朴,仅从图中就能感受到枡野俊明设计花园中源于禅修的心智能量。巨石从原始的角度就能带来沉稳的感觉,树木,流水在空间的搭配与材质的对比,在映入眼帘那刻便传递出平静安宁的气质,如自然无序中的有序之美。
评分##禅,不为当下,却为当下
评分###随便看看 挺美
评分##不太懂建筑的人,也不太建议看。这本书讲的主要也不是禅宗,而是花园。
评分##图片画质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