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和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年轻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浸染,38岁时辞官回到蒙田城堡,在读书、思考和写作中度过了十年隐居生活,对身处其中的偏狭、非理性和充满暴力的时代中的人性进行了冷静地审视和思考,写出三卷本《随笔集》,并因此被誉为欧洲近代散文之父。本书通过对蒙田人生中的几个不同阶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隐居及之后的旅行等,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和隐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导师”,一个在任何情境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一位先驱战士”的形象。
本书是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传记作品,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仍在从事的写作工作之一。茨威格在写作本书时所面对的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仿佛就是蒙田一生所处时代的写照;而蒙田执着的自由意识、他始终保持的公正和明智,更使茨威格将其看成自己所有的精神楷模,以至他在《蒙田》的初稿时,曾将本书命名为《感谢蒙田》。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事物和不会失去的事物就是我们“最内在的自我”;他们提醒我们:不要为一切来自外部的、时代的、国家的、政治的强迫行为和义务牺牲自己。 ——简短但到位了。蒙田的随笔能让茨威格特意为之著书,证明真的好。可惜我读得不全,偶有读过的,都喜欢,蒙田确实好。
评分##“他从未把’我该怎样生活?’转变为’你应该这样生活!’”“天下最了不起的事,是一个人明白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不是地位、血统的优越,也不是聪慧的优越使人高贵,而是一个人保持他自己的个性和过他自己的生活的成功程度使人高贵。”
评分##蒙田在内心一直是一个模糊恬淡的存在,读完这本书才感受到了很多隐退的高手心中的那份坚定和对抗,争取内心自由、在癫狂的世界中不远离真正的内在自我是一个无止境的斗争。守住心中的堡垒的同时又去扩大城池的边界,走向自己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喜欢怀疑论和人文主义思想。
评分##誓死捍卫,思想的自由。
评分##自己曾有过一样的想法,可能就是类似观察者的角色,寻找自己的人生路径。
评分##我知道些啥? 最简单的事情是做自己,最难的事情是做一生自己。
评分##那些人文主义大师,那些始终保持内心自由的人,那些以自我来抵制权威的人,始终是茨威格最欣赏,最认可,也是最愿意为其作传的人。
评分##写有书评放在书评区。简而言之,让我有点小失望,但整体还行。茨威格以蒙田为传主,思索了如何在崩坏的世界里保持自我。虽然无论是蒙还是茨,离我们都有些遥远,但其中的一些方法与论述,还是足以借鉴的
评分##蒙田随笔导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