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的现代性

卫生的现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罗芙芸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包治百病”:20 世纪前的卫生
第二章 天津的卫生与疾病
第三章 医学的交汇与分流
第四章 中国通商口岸的卫生翻译
第五章 日本明治时期卫生翻译的转变
第六章 缺陷和主权:天津被占领期间的卫生现代性,1900— 1902
第七章 可见与不可见:城市景观和卫生的边界
第八章 卫生和现代性的渴望
第九章 日本人在天津的细菌管理
第十章 细菌战和爱国卫生
结 语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以中国中心的意识,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一个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在19世纪末以前,卫生——被译为“卫生的”“清洁的”“健康”或“公共卫生”——与之相关的是饮食方、冥想和秘制方药。本书揭示了随着暴力帝国主义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本书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在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卫生的现代性》还包括中国精英人士引进西方先进理念的过程,包括关于卫生理念的翻译问题,也涉及细菌治理和细菌战的问题,也有新中国的卫生道路问题。用作者的原话,这本书就是“追溯了卫生如何在频繁入侵的帝国主义环境下通过改革者的努力而获取其普遍化的合法性”的过程,就是我们现代化的卫生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过程。

评分

##现代医学知识与治疗方法进入中国,延长了中国人民的寿命,解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的历史,更是一场城市现代化升级,政府不断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向社会大众普及新生活风尚的运动。

评分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清朝灭亡、共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健康”和“疾病”这一概念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一书中,基于此变化,罗芙芸将这个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天津位于北京东南100多公里处,是中国最繁盛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利用一系列丰富的原始资料,包括来自英国和中国地方档案馆的资料,经由医学史、城市史和翻译研究的镜头,详细描述了天津的政治事件和城市化进程,追溯了与“卫生”一词相关的价值观和概念,并探索“卫生”含义的演变——从“守护生命”的传统中医话语到“卫生”一词作为日语词汇重新引入天津和其他通商口岸。

评分

##卫生,这个词从小到大看得很多、说得很多,如此融入日常生活以至于很难引起特别注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窗口。解读了“卫生”一词的含义变迁,以天津作为样本,审视卫生、疾病和城市景观的变化,其中各个帝国尤其是日本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个人的养生保健到国家的管理规训,从积贫积弱的痛点到外国敌菌,各方势力轮番登场,个人生命与国家身体好像难以分开了。书中描述租界对抗霍乱时的各种政策,看了让人慨叹无言。

评分

##本书主要是讲经历过闭关锁国很久以后的中国遇到文化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打开国门,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后,中西方卫生文化的碰撞,在那个年代,其实都吃不饱,谁会注意去建设一个很好的卫生系统,作者始终强调卫生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代表,起初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也是为了提现这一点,但我觉得反了一个国家饭都吃不饱,国家都四分五裂,何来的钱财和人力构造一个强大的卫生系统。作者使用了分别殖民过天津的欧洲国家和日本作为卫生系统的代表,其中那个年代为了避免中国底层的瘟疫,建立租界分割开了,并且中国的精英阶层使用了更为残忍的手段去铲除瘟疫和不卫生,反倒真正全民自发开始卫生开始和热开水的时候却很少篇幅之后戛然而止,让人也是很生气。所以自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

评分

##天津!

评分

##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与欧洲在医学上(或许也包括军事上)并未出现大分流,差距更多体现在政治&社会结构而非理论上。殖民者的医学优越感,因其力量的有限性并未影响普通人的思想。 后义和团时代,卫生被重构为弱国与弱民的标记,公共卫生作为一种全新的话语被帝国主义者带入了天津,同时也为八国联合成立的天津都统衙门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暴力干涉披上了科学与合法性的外衣 其中,选择性惩处的讽刺无所不在:细菌学而非军事意义,被援引为拆毁天津城墙的理由;衙门建立未满一月就商讨起开设妓院,并援引细菌学作为监管依据 此外,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分歧也颇可玩味:前者在焦虑下拥抱各种标记,将自己与不卫生的同胞区别开;卫生现代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作为水循环中介的挑水/粪夫变得不可或缺,他们的非暴力不合作倒是堪称弱者的武器

评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在中国,卫生这个词含义的转变,讲述的是一个复杂的中国故事:它既是现代医学知识与治疗方法进入中国,延长了中国人民的寿命,解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的历史,更是一场城市现代化升级,政府不断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向社会大众普及新生活风尚的运动。虽然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是从欧洲引进中国的,但作者罗芙芸在书中不断强调,天津,甚至整个中国,在医疗卫生和公共管理上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中国国民素质落后,而是发展中国国家长期封闭和贫穷的结果。回首往事,天津人民真正享受到普惠型医疗服务,和彻底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了一系列公有制医疗机构,这才预示着“卫生”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也标志着中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腾飞阶段。

评分

##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之道的西化,真正建立了中国的清洁健康与公共卫生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