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重生》先是按照时间顺序考察战争进程,揭示1941—1943年在传统军事历史著作中“被遗忘的战役”,然后以1943年12月31日的视角回顾苏联军事学术和军兵种的发展,介绍战略层面的指挥控制、中央军事管理机关、指挥人员和普通战士的变化,以及苏联红军积累战斗经验的过程。分析其不断发展的作战手段,极其复杂的指挥控制和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教育训练制度和方法。
★普里兹克“军事创作终身成就奖”得主格兰茨研究苏联红军的巅峰之作——《巨人》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
★运用解密的苏联(俄罗斯)档案材料,扭转片面观察苏德战争史的错误观点,全面揭示由于各种原因“被遗忘的战役”,列举许多与战争最初30个月有关的重大争论话题,加以分析并得出新的结论。
★从战略、战役法和战术角度,分析总结苏联军事学术1941年至1943年的进步。
★按照具体军兵种,详细论述苏联红军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1941年至1943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介绍苏联的战略领导层、军队监管部门和中央军事管理机关1941年至1943年怎样履行和完善各自的管理职能,并有哪些经验教训。
★分析苏联红军的指挥干部队伍1941年至1943年的变化,通过重点观察主要司令员和指挥员在每个年度的表现和职务升降,指出这支指挥干部队伍并非像流行观点认为的那样不稳定,其中有较大比例的人能从1941年和1942年德国国防军的残酷教育课程中幸存下来,成为 1945年凯旋队伍当中功成名就的司令员和指挥员。
★概述苏联的兵役制度和包括女性、流放犯、惩戒军人等特殊身份的军人,并从被装给养、纪律和士气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描绘普通红军战士的面貌和生活,试图从人文角度解答为什么1941年和1942年同样丧师失地的苏联红军没有像1917年的沙皇军队一样土崩瓦解。
##极其全面深刻的研究,相对比较中的,俄译本的注释是非常有用的,修正了作者的许多观点。从1942年夏开始,大本营对苏联红军的重建是卓有成效的,重建的指挥系统能够有效地贯彻大本营的命令,同时红军指挥稳定性是超出之前的估计的。到1943年,红军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印象中“庞大而僵化”的部队,用于突破国防军防守地域,但这是大纵深战术所要求的;另一部分则是快速力量,用于制止国防军的突破并发展红军在突破中取得的胜利,这支部队在战略与战术上都是具有极大主动性的。红军士兵是多元的,不同的阶级、民族、宗教信仰、动机等等均不同,但都在艰苦的战争中坚持了下来,原因不仅是纪律与惩戒,也有爱国主义(不论是对苏维埃的,还是民族主义的,亦或是对入侵者的憎恨)。毫无疑问,苏联为战胜纳粹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评分##依然是格兰茨老先生的一贯风格:详实的数据和分析,以及并不生动的描述。本书从高层领导、战略战役层级到军队各兵种以及装备后勤交通等最后到个人,介绍了红军从1941到1943年的发展,从面对国防军的不堪一击到战役层级以及战略层级上的主动出击。原作者和俄译者的隔空对线也是颇为有趣之处,译者也修正了相当多的细节内容,总体质量上佳
评分##学术著作,军官团和指挥干部一章较有价值,此外能从这本书里找到PLA的一些基因。翻译很棒,说明军事历史爱好者靠谱。
评分这书更像是一本资料集,不适合入门,更适合在讨论苏联军队某一方面的专题时拿出来看一看
评分##刨除意识形态问题对某些地方的偏见——格兰茨的书籍常见的问题,其他还可以,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俄译版注解,可以与作者正文相互对照。但是某位先生的大放厥词,让我深刻怀疑这人是不是精神康米ptsd(笑)
评分##依然是格兰茨老先生的一贯风格:详实的数据和分析,以及并不生动的描述。本书从高层领导、战略战役层级到军队各兵种以及装备后勤交通等最后到个人,介绍了红军从1941到1943年的发展,从面对国防军的不堪一击到战役层级以及战略层级上的主动出击。原作者和俄译者的隔空对线也是颇为有趣之处,译者也修正了相当多的细节内容,总体质量上佳
评分这书更像是一本资料集,不适合入门,更适合在讨论苏联军队某一方面的专题时拿出来看一看
评分##很佩服格兰茨埋在资料堆里研究整理归纳的耐心
评分这书更像是一本资料集,不适合入门,更适合在讨论苏联军队某一方面的专题时拿出来看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