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緣起深般若》內容主要包括:總序(談锡永)、序言(談锡永)、修訂版說明(邵頌雄)、前言、第一章解說《心經》、一、般若的體性與修證、二、《心經》輯譯、三、佛與菩薩的三摩地、四、五道十一答、(一)利根與鈍根、(二)瑜伽行的四種所緣境事、(三)資糧道的現證、(四)加行道的現證、(五)見道的現證、(六)三解脫門——說見道至修道的過渡、(七)修道的現證、(八)無學道的現證、(九)密咒道的現證等等。
##四重緣起中觀為基,三無自性瑜伽行為道,不二法門如來藏為果。廣大甚深!豈是泛泛讀過便可通達耶?然足以令我抉擇瑜伽行大中觀為根本知見!
評分##四重緣起中觀為基,三無自性瑜伽行為道,不二法門如來藏為果。廣大甚深!豈是泛泛讀過便可通達耶?然足以令我抉擇瑜伽行大中觀為根本知見!
評分##此書為我第一本學佛書。機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次第,正觀,悟道。不執不妄。不帶修行之心去修行。 頓悟何曾易得?世俗與勝義次第緣階而上。 於世俗中求清淨,猶如轉圈的螞蟻。 世人聽聞悟道可離苦得樂,可這四個字,也無非是用世俗之語,道不可道。 修行皆是現證,不重言說,因為本就不可思議。言說隻能是外義。這外義,或為邏輯,或為錶演。心識雜染,雲何悟道? 人生本就是修行。
評分##瞭真義,願意說,說得明白,贊嘆不已。
評分##緣起固有,超越而空,業因緣起,不生亦不滅。修行人的實際問題,是如何令心識清淨,起初歸於業力,最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等凡夫俗子,欲求修行先懺悔,往昔所作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方如嬰兒沐浴,待緣起性空。
評分##建立次第感的絕佳著作,藏傳佛學入門必讀
評分##先看其網站「坎坎鬍」,時政觀點驚天泣地,高下立判!
評分##四重緣起中觀為基,三無自性瑜伽行為道,不二法門如來藏為果。廣大甚深!豈是泛泛讀過便可通達耶?然足以令我抉擇瑜伽行大中觀為根本知見!
評分在我的閱讀視野中,關於佛學,這書講得最為圓滿。正見由此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