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本地圖
它是90年代以來重要的城市論述
在空間與權力中
它讓我們認識一座城市的身世
中國時報開捲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傢獎、聯閤文學小說新人獎、聯閤報文學獎、聯閤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得主、
香港知名作傢董啟章┼畫傢楊智恆
跨界跨域首度閤作
地圖模仿世界,還是世界模仿地圖?
地圖是埋藏在時間之下的地方,
地圖是凝止在地方之上的時間。
在1841年之前,在1997年之後,
故事已經開始,故事還未結束。
考古學傢是下一個太平盛世的第一位備忘錄零餘者,
用文字繪畫香港的地圖,建構一段被遺忘的V城歷史。
彷彿波特萊爾筆下所描述的城市漫遊者般,
或者卡爾維諾的馬可波羅,
考古學傢憑藉上一個韆年殘存下來的維多利亞城地圖,
通過想像,解讀和重構一個湮沒城市的麵貌,
開發地圖這種地理測繪形式中的歷史、文化和權力暗示,
把地圖重新讀成一種小說、一種虛構、一種偽嚴肅,偽學術風格,看似正經,實則荒誕。
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用解讀地圖的方式
把一座實實在在的香港城拆成數十節神祕而虛幻的片段
香港新生代重要畫傢楊智恆,特別為本書繪製四幅具有代錶性意義的跨頁插畫,
小說傢VS.畫傢,是對昔日香港的沉思,對香港未來的推想;
更是小說諧仿理論論述的有趣實驗。
《地圖集》分為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和符號篇,全書成於1997年前夕,作者董啟章嘗試在這歷史性時刻重繪香港地圖:
‧理論篇發掘或發明各種形容香港地理的名詞,帶齣閱讀城市的理論;
‧城市篇與街道篇結閤虛構與地方掌故,重寫歷史,審視當下的香港;
‧符號篇是對香港城市透過書寫想像的空間刺探一個實體城市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在史實的基礎上鋪排虛構的情節,虛實之間,令讀者著迷。
從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符號篇,
從消失到重建,
香港,這個名字,
從文字到畫麵躍然紙上。
##書架上落灰很多年,沒想象中那麼絢麗,這是本寫給本島人的解構主義抒情詩,外省群眾讀來並沒那麼大共鳴。
評分##沒有地圖的地圖集,作為文學、歷史的藉喻。而我讀著感到強烈的賣弄。
評分##這種文體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和嚴謹的推演為支撐,實在是味同嚼蠟
評分##其實它就是V城版《看不見的城市》 原以為讀到考古和真實的歷史 後來驚覺一切也是杜撰 但隨後便明白 其實歷史都不過是杜撰 杜撰可比真實更真實
評分##呼叫@野渡無人 求書!!!!!!!!!!!!
評分在灣仔的香港三聯書店偶爾看到,覺得有趣,初看以為是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那種類型,讀完纔發覺是羅蘭·巴爾特的《神話修辭術》。
評分##其實它就是V城版《看不見的城市》 原以為讀到考古和真實的歷史 後來驚覺一切也是杜撰 但隨後便明白 其實歷史都不過是杜撰 杜撰可比真實更真實
評分##書架上落灰很多年,沒想象中那麼絢麗,這是本寫給本島人的解構主義抒情詩,外省群眾讀來並沒那麼大共鳴。
評分##視角獨特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