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5
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男,1977年生,美国加利福尼亚人。研究方向是近代中国环境史。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历任加州圣玛丽学院助理教授、乔治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现任英国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兼默顿学院导师。
本书阐述了一个长期的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交叉分析了地区、区域、跨国界的生态化趋势。减轻因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作者提出,为解决当今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引起、理解和应对环境发生的改变的,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书探索了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场——舟山海洋区域内社会与环境间的互动,时间从19世纪间这些岛屿出现移民潮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区域中商业价值最高的鱼类濒临灭绝为止。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舟山渔场从清代到民国的社会和环境变化,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对于财政的强烈需求,而随着财政导引下的自然开发和国家权力向下渗透,涌现出大量团体宣称对舟山渔业有行政管理和收税的权力。然而冗余的国家机构、有限的行政能力和外来的入侵压力,不仅使地方社会原有的制度安排趋于失效,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暴力和冲突的可能性。就此而言,穆盛博并没有超出孔飞力或杜赞奇的讨论。 但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从环境史切入的角度,尤其是对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借鉴和大量档案资料的利用,一方面使我们得以看到舟山渔场变迁过程中具体的利益争斗过程,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至于陷入混乱的政治博弈,能够对复杂竞争背后的规则和逻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正文181页,史料从182-218页,虽然题目是中国渔业,但主要讲的是舟山群岛,核心是嵊泗列岛。(也适合甬,温,台人看)自从舟山群岛渔业资源开发以后,针对这个典型的“公共池塘”,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先是各个乡的冲突,后来是各个市的冲突,江浙两省的冲突,还有中日两国的冲突。(杜月笙介入也都摆不平)虽然正文是环境变化,民国时期一些旅日归国技术人才想保护生态,但资金、制度等各方面都无法完成这件事。但直至抗日战争起,渔民不能下海捕鱼,才真正改善了海洋生态的环境,鱼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本人注:因大跃进等运动,从70年代开始,渔业资源又开始衰退,直至现在电脉冲捕虾还屡禁不止)。并且直至49年后的一段时间内,舟山那边的渔民管理还是依靠非官方的士绅。最神奇的是清朝时期,渔民可以不依靠机器设备在舟山存下冰块!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