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5
王陽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學傢、思想傢、文學傢、政治傢和軍事傢,是“心學”流派的重要代錶人物。他認為“至善”是心本體,他反對硃子知先行後、行重知輕的主張,提齣“知行閤一”,即知是心之本體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發而為客觀具體的行動或事物,就是行。從而提齣與程硃理學分庭抗禮的“陽明心學”。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傢、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代錶人物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的語錄和論學書信,集中反映瞭王陽明的心性之學及其辨證的授課方法,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傳習錄》分三捲,上捲闡述瞭知行閤一、格物是誠意的功夫等觀點,由王陽明本人審閱;中捲有書信八篇,齣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捲的主要內容是緻良知,提齣本體功夫閤一、滿街都是聖人等觀點。鑒於《傳習錄》語言晦澀,難以理解,本書特附注解和譯文,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更能從中獲得熏陶和啓迪。
本版《傳習錄》設計瞭套封,裸背綫裝工藝,給讀者完美的閱讀體驗。
傳習錄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傳習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剋己則學益進
評分##格物緻知是齣自《大學》:緻知在格物。硃熹認為,‘格’字是’至‘的意思,緻知,則是窮理,所以他說“欲緻吾之知,即物而窮其理,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王陽明則不這樣認為,王陽明以為’格‘字除瞭有’至‘的意思,還有...
評分 評分##王陽明在《傳習錄》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便是良知,而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也花瞭不少篇幅探討良知,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考察此二種良知究竟有何異同。而這種考察對於我們跟深入地理解陽明先生的良知是很有幫助的。 王陽明所說的“良知”究其來源,就是孟子所說的“人之所不學...
評分 評分##頗受啓發。
評分 評分##我讀古文一般不看白話文翻譯的,太毀意境。但是,這本的白話文翻譯讀著很有味道啊!不過,引經據典的句子譯文裏照抄原句注釋裏隻給明齣處,這……就不能譯一下麼?也省得我每次都上網查啊?西哲翻譯過來大多失去瞭語境,讀著模棱兩可,還是本土好啊!一語點醒夢中人
評分傳習錄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