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1
浅野裕一,1946年生于日本仙台市。文学博士,现任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著有《黄老道的成立与展开》(创文社,1992)、《孔子神话:儒教作为宗教之形成》(岩波书店,1997)、《墨子读本》(讲谈社,1998)、《古代中国的语言哲学》(岩波书店,2003)、《古代中国的文明观》(岩
波书店,2005)等。
吴昊阳,出生于广州市,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洋史专业硕士。译著有《陶瓷:粘连文明的泥土》等。
1972年的马王堆帛书《老子》、1973年的马王堆黄老思想文献《黄帝四经》、1993年的郭店楚简《老子》及《太一生水》、1994年的上博楚简《恒先》等,这些大量的先秦时期出土文献陆续面世,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大有助益。得益于这些出土资料,学界对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研究有了打破窠臼、大步前进的可能。本书立足于这一状况,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特性。同时,作者试图从宇宙论的角度,寻找跨越了长达数千年时空的中国文明没能够创造出近代科学文明的原因。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太一生水》和《恒先》很好地补充了研究缺失。将崇拜天、帝和讲宇宙生成论归于地理因素,即分别来自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倒是蛮有意思。
评分##作者说中原传统世界观认为,反映人类形象的人格神一上天、上帝是世界主宰,其亲自孕育出人类,又对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持全面肯定立场。与之相对,形成于南方的道家式世界观则设定了个观念性的物质存在,并以之为世界主宰,使人类与文明在宇宙诞生的过程中相对化,进而强烈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乃至对文明的走向发出警告。但是作者在最后将此事实与世界主流宗教做出对比后欲言又止,大概能揣摩出个中意味——强大的政治统治力扼杀了主客二分的萌芽,道家的反人类文明观只是对残酷极权现实的悲鸣罢了。
评分##本书的重点在前四章;第五章大而无当,可以直接跳过。标题也过于空泛,说是“宇宙论”,其实只包含了对世界起源及其动力的探讨。本书基本按照“朴素的天人感应信仰→章法化的天道观念→与儒家思想并起的道家哲学对“气”“恒先”“太初”的各种阐释→试图调和儒道两路的黄老哲学”排列,并分析了各种思想的时空关系。文本细读和结构主义的进路颇有值得借鉴之处。《立命》和《观》莫名让我想起了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在原始汤中规划世界的乐趣想必是共通的。
评分 评分##作者从宇宙论的角度出发,最终目的是探讨(古代)中国为何没有孕育出科学文明? 因此,整个文章(书)而言,在论述的过程上,(对于普通读者或者说不是该领域的读者而言)论述有点拖沓,繁杂,但也有不少有趣之处,如对«老子»的成书的考究。(不是做专门研究的,不做对错的评判。) 最后一章,探讨中国没有孕育出科学文明的原因,也是整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对中西方的哲学思想做了比较,但不知是篇幅限制,还是作者惜字如金,并没有完全展开来说,就大海起了浪花,又一下被拍掉了。作者认为中国的宗教与自然无法独立发展,是被政治绑架的,自然观也就被用来解释人类的精神性和伦理性,(从而导致中国未能孕育出科学文明)。从思想上,对该论题进行了探讨,让人颇受启发。
评分 评分##作者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从宗教和哲学的角度去解读为何现代科学没有产生于中国。作者认为中国的宇宙观是以儒家、墨家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观念与充满神秘主义气氛、以道(或太一或恒)为万物本源观念的结合体,前者对于自然的探究是漠视的态度,而后者认为世界源于非理性的“无”,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无法理解自然的。然后作者也大约讲了现代科学起源的西方背景,并对两者进行对比。从逻辑上来看作者的理解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落到一些具体问题上却又有那么写不可靠。脱离社会和经济的大环境,仅从哲学和宗教角度来理解容易出现一些失真的情况,依然使用汉字的我们也不能保证对于文献本身(尤其是非传世的出土文献)的彻底理解。
评分 评分##对文献的许多解读受到了“名词实体化”的影响,这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更不用说06年的写法好像是70年左右的 前言 浅野裕一(Yuichi Asano)写作《古代中国的宇宙论》的目是:一旨在通过对先秦古文献考古发掘的新材料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特性;二试图解释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之问,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思考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文明的原因。第一个目的通过新发...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