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
【编辑推荐】
*
1、以文化的取景器,框取媒介的传统与观看的经验。视野宽广,极富洞见。
2、只是按下“快门”,收录作者手机快照若干帧,看图说话,意犹未尽。
影像杂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影像杂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影像,是虚拟的占有,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人就已经失去了定格在胶卷上的一切。影像记录下了现实的逃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看,也是与过去的重逢。
评分如同去年《张岪与木心》相似的操作,写作者身份久且老,便更多是作品集,作品选,难见新作品了。这些文章在早先的“三集”除Lens采访全部收录。你乐于买单,理想国便欣然帮你整理成册。诚失望也。
评分 评分##前几年有个学摄影的学生同我说:不知道拍什么了。我奇怪,不到处都是可拍的么?她解释起来,意思是,二战以后,抑或冷战以后,和平年代了,摄影失去了记录大事件的功能,变得平庸起来。简单来说,摄影失效了。我听完,不置可否,提出说“不带任何语境的摄影也是一种摄影”。对方想必也没听,接着抱怨,迷茫,没有出路。 摄影从来是需要时间证明的。陆元敏的事迹我老提,80年代时,他工作之余拍的照片被单位领导讲,这种照片我上初中的儿子都拍得出。再过十年十五年,时间的功效出来了,陆元敏成为陆元敏。什么意思呢?我讲摄影是刽子手,摁下快门的每个瞬间,都是对时间的一场屠杀。这还不算完——一是,你其实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二是,你即便知道,也要等屠杀发酵。问题来了:如今以几十亿计量的快门次数,有多少人,能够装作不知道这两件事呢?
评分 评分##内容尚可,图片惊喜,读者韭菜。
评分 评分##摄影杂谈,书如其名,确实很杂,涉及到陈关于摄影话题的杂谈合集,其中除了陈的摄影观的约稿之为外还有陈为朋友出版摄影书籍的序的合集,这些序如果不看后面的书中内容,能体会到的就是“受朋之邀的客气吹捧”。这本书真正有意思的是后面20页讲述他的与母亲与侄女与木心的点滴生活片段,其他真的是东拼西凑。
评分##影像,是虚拟的占有,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人就已经失去了定格在胶卷上的一切。影像记录下了现实的逃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看,也是与过去的重逢。
影像杂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