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金观涛,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创办“走向 未来”丛书;9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系统的哲学》《历史的巨镜》。与刘青峰长期合作研究,合著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中国思想史十讲》等。
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大约六七年前读《历史的巨镜》,为恢宏精准的概括分析惊叹,隐约也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不安。现在再读,略些意识到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本就有一些层次;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热忱,并非一种预言主宰的狂热——而是过去已然,对了解自身的渴望。
评分以泰迪的速度刷了400页,剩下200页缓缓再刷,不过可以写书评了。 引用的史料太老了,和写《超稳定结构》时完全没有更新。史观也太老了,是新一代公知批判的“宏大叙事”。 至少新一代承认自己学养有限,整合不了这么多知识。老一代下乡知青恢复高考,更无知无畏。 现代性的决定...
评分##在早年填写的一份表格中,有一栏调查“学术上的师承”,年轻的金观涛淡淡写下三个字:“无师承”。先生时常感慨:自己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虽然他以一流的成绩考上顶尖的学府,但是甫一就学便遭遇了运动,之后他在寒冬腊月里苦读,躲过一场又一场无谓的争斗。在墨水瓶都冻...
评分 评分 评分##纸质 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读完了,读的有些累,读到最后一章节才基本理解金先生的“观念史—系统论”。金先生论证逻辑系统性极强,全书虽然篇幅较长,但从头到位都是严丝合缝,没有废话。 很难写出系统的读书笔记,因为我觉得只读懂一部分,不敢说彻底的读懂了。 另外,我觉得他的“观念史—系统论”很适合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评分上次看金观涛的书是大四在图书馆里看中国思想史十讲,时隔多年再次买金观涛的书,真的感到爷青回!黄仁宇等人的大历史观在金观涛的大历史观面前就是小儿科
评分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