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 关于作者
约瑟夫•诺思,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至21世纪的英国文学、英语文学批评史等。本书为其代表作,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推出后备受关注。
——
▼ 关于译者
张德旭,高校英语系教师,英美文学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耶鲁大学新锐学者 约瑟夫•诺思 犀利 之作!
★荣登2018年度克里斯蒂安•高斯奖短名单。乔纳森•卡勒 、布鲁斯•罗宾斯赞誉推荐!
★勾勒 文学研究 史,聚焦 政治、文化 与学术、学科建设 的角力。
★无论学界内外,凡对文学与政治、文化、社会之关联有兴趣的,皆可阅读。
————
▼ 内容介绍
聚焦 文学研究 学科史,以及 政治、文化与学科建设 的关联。
百年学科史,一部政治与学术博弈的文化简史,反思当下学科专业化。
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他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展示其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遍批评,日益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并探讨得与失。书中,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
————
▼ 学界推荐
弗朗西斯•马尔赫恩,《新左派评论》
无论学界内外,只要对今天的文学文化的政治一面,有严肃实际兴趣的人都应阅读。
·
乔纳森•卡勒 (批评家,康奈尔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教授。)
这本书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我读过的关于批评历史的罕见的书。
·
《洛杉矶书评》
对英美世界的文学批评这一学术领域的大胆、生动、引人入胜的论述。
·
《新共和》
诺思的论述风格,是令人信服的清晰和自信。他让我想起了早期学者——以大众作为受众的学者。
·
芮塔•菲尔斯基 (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领域杰出学者)
约瑟夫•诺思对批评史提出了一个大胆、反直觉的观点:转向在文化历史背景下阅读文本,不是文学研究激进化的标志,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后退。
文学批评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文学批评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每周闲书第一周(1) 分析为什么从文学批评转为语境/历史主义,关注范式演化及其政治意涵,以此将学科史划分为文学批评-转型-语境主义三阶段,核心论点是这不是左派的胜利而是右派的胜利,最后还有一些畅想。不了解文学研究不敢多说,不过对于左派、新自由主义的见解值得参考。富有激情又逻辑严密,想象力也十分瑰丽!对于PS学科史也可借鉴这种大胆的思路。居然骂了我最爱的布迪厄、福柯,哈哈哈哈哈,更值得看了。
评分##概述文学研究范式的沿革,以及“学术”与“批评”的联系与分野,厘清了“新批评”对以瑞恰慈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批评的挪用和改造所造成的混淆。作者认为当下的文学批评从教育、影响、干预时代和社会中全面退场,不是什么好事。作者出版此书(2017?)以来,文学文本强烈返场并在性别、种族、阶级等问题上摇旗呐喊、冲锋陷阵,我很想知道作者对此会有什么看法。
评分##约瑟夫·诺思在这部书中反复纠正一个错误认知——即那些将“新批评”=“文本细读”=唯心主义批评的观点。在将(西方)“现代批评”追溯至1920年代瑞恰慈的《文学批评原理》之后,诺思有理有据地告知读者,瑞恰慈在本质上是为了重建一种唯物主义的批评,但这一初衷在随后遭到了利维斯、左派批评和自由主义批评等流派的忽略和扭曲。由此,这部书梳理了“文学研究”的批评范式和学术范式(历史主义/语境主义)在20世纪相互纠缠又分道扬镳的历史。在当今“历史主义/语境主义”的学术研究范式当道的情境下,如何恢复文学批评最初的审美判断本质?诺思在结语部分《批评的未来》提出了若干设想。这部著作的副标题虽为“一部简明政治史”,但其中每一部分的论述都很精密,并非浮光掠影。
评分 评分##每周闲书第一周(1) 分析为什么从文学批评转为语境/历史主义,关注范式演化及其政治意涵,以此将学科史划分为文学批评-转型-语境主义三阶段,核心论点是这不是左派的胜利而是右派的胜利,最后还有一些畅想。不了解文学研究不敢多说,不过对于左派、新自由主义的见解值得参考。富有激情又逻辑严密,想象力也十分瑰丽!对于PS学科史也可借鉴这种大胆的思路。居然骂了我最爱的布迪厄、福柯,哈哈哈哈哈,更值得看了。
评分 评分##已购
评分文学批评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