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国的改革

宋代中国的改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刘子健 张钰翰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5-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2021-12-1 精装 9787208173163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刘子健(1919—1993),祖籍贵阳,生于上海,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1948年赴美。20世纪50年代,研究重心转向宋史。1960年,入斯坦福大学任教。1965年,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刘子健是美国宋史研究的顶级学者,也是促进国际宋史交流的领袖人物,对突破国家与民族界限的国际性学术合作卓有贡献。主要专著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两宋史研究汇编》等。

译者张钰翰,1983年生,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编审。

☆ 海外宋史领军人物刘子健成名力作,宋史名家虞云国长篇导读,邓小南、赵冬梅倾情推荐

首开士大夫政治研究之风气,士大夫政治研究的学术典范之作

☆ 批判性地融汇现代中国与日本学者的既有成果,集王安石变法研究之大成

重审士大夫政治的宿命,叩问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底层逻辑

☆ 从政治思想、官僚行为、政府运作发掘尚未凸显的王安石新政的新面相

作为官僚理想主义者,富国强兵并非王安石变法的首要目标

☆ 试图以宋代历史为个案,向社会科学提供可以启发思考的“理论概括”

王安石新政的失败,是由官僚体制所依附的君主专制政体命中注定的!

————————————————————————-————————————

邓小南:

本书是宋史学界的典范之作。王安石及其新法新政,不仅是理解宋代历史的关键,也是影响近世中国的重要纽结。作者以白描笔法提纲挈领地勾勒出“宋代中国的改革”之简明全景,举重若轻地提炼出特定时代具有根本性质的议题,体现出作者卓越的洞察力。作者重视政治性、结构性的研究解析框架,阐释收放自如,其深广的观察视域、通透的思考境界、简捷的表述方式,无不予人以深刻启发。

柯睿格:

所有对中国改革运动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甚或专家都应将其作为他们首要的导游。

赵冬梅:

译介一本发表于半个世纪以前、用英文写就、面向英文学术世界的王安石变法研究著作,有必要吗?有!刘子健先生是迄今为止我所认识的最具学术企图心的中国古代史研究者,他试图以宋代历史为个案,向社会科学提供可以启发思考的“理论概括”,比如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他的官僚分型理论,他对集权与专制主义关系、国家利益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思考,而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对历史事实的梳理之上。从刘先生的论述出发,研究可以继续深入,读者可以共同思考。

————————————————————————————————————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宋代中国的改革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宋代中国的改革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代中国的改革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宋代中国的改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六十多年前成名作,今日看来,短小精悍,历久弥新,作者《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已可窥见两宋中国转变倾向,下一本力作《中国转向内在》可谓一脉相承,水到渠成

评分

评分

##王安石的理念被作者概括为“官僚理想主义”,即以良好的制度设计培育出符合儒家标准的官僚。即使在国家财政管理上有功利主义面向,作者也不认为把他归为“法家”是合适的,在结尾甚至表达了对儒学其后走向个人道德而非制度建设的惋惜,可以勾连《中国转向内在》。为借皇权强制推行变法,王安石大搞一元化思想统一之风,而反变法和后变法时期的反攻倒算又使其变本加厉,窒息了北宋多元的儒学思想格局(或许某种意义上为理学兴起提供了制度基础?)。新政尝试适应逐渐发展起来的货币经济,以及解决尾大不掉的“吏有封建”的难题,即使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比起看不到新问题的保守主义者来说,依然得到了作者的尊敬。

评分

评分

###王安石的新政让宋代的权力集中更进一步。变法机构凌驾于三司之上,独立于政府架构之外,分权制衡的原则遭到破坏。他本人说一不二,为了推行新政罢免反对派,代之以听命于己的官员,太学改革让太学生变得亦步亦趋,只会念“王经”,儒学的多样性与活力慢慢窒息。虽然“上与安石如一人”,可一旦王安石被罢免,新政加强专制权力的遗产统统属于皇帝。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所谓的士大夫政治还是由士大夫发起的改革,全部都只是服务于君主专制政体的附庸与工具。由是言之,宋粉“共治”之论,可以休矣!

评分

##王安石也算是千年难遇的政治奇才了,看到了北宋问题的本质所在,企图用政治体制改革来改善官僚体制积弊。但正如刘子健所言,改革过于激进超前也缺乏支持的社会基础。不仅遭到保守派和皇室、宦官和大地主的反对,自己人更是没有王安石的政治理想主义,而是趋向于干进型甚至弄权型。自从王安石改革失败后到清末新政甚至至今再也无人提及政治体制改革,而越来越依靠官员内在修身,中国由此转向内在。但好的政治应该是由制度来约束人性,而不应依靠人性来构建制度。 本文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4期 内容提要:西方学者对中国北宋历史人物王安石的介绍和讨论已近三百年,在对王安石的认识上不断深入且充满变化,积累了丰富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成果。王安石研究已成为西方汉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对王安石的看法深受当时社会思...  

评分

评分

##学术论文,宋史知识空白导致读起来稍有困难。理念型、仕进型、渎职型的官员分类是一个亮点。着墨多在,偏功利主义的法家外壳的王式新儒家对上层制度改革与重建的推崇,与传统儒家重个人修养反对政府以制度过多介入的理念对立。讲述王安石变法的前后始末非本文目的,仅选取一个剖面深入研究分析,并不适合用来做系统了解。单从本文好似很难看出王安石变法的伟大之处,在非正文部分见到评王安石创制的法制体系对后世和海外的影响并未在正文中领略到。ps.吏治从古至今真真一直是个叫人头疼的大难题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宋代中国的改革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