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主要內容:當今如此具有現實意義的可持續性概念(等於造就未來的能力),也“呼喚著”尺度。這個概念的意思是:隻有對於一個把未來後代的福祉視作義務的人,纔能看管好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以至永葆人類再生的潛力。但它反過來說也適用:隻有從更深層的原因齣發,能夠愛惜地保管好世上自然的人,纔能夠同時為後人、後代考慮。所以,這涉及對人的維度和自然之維度上的尺度的探尋。隻有理解這兩個維度,纔使我們描繪為生態學的這個詞匯的完全意義成為可能。司徒博就是在這樣一種生態學概念的意義上,保護生態免受任何自然主義的傷害,同時也免受人類中心論的傷害。他的研究,鑒於他所使用的認識方法,是跨學科的和多元論的。問題史的那幾章尤其讓人受益,因為這幾章是探究自然科學、倫理學史和當代倫理學中的尺度和適度品行。
目錄
中譯本導讀:一種返本開新的環境倫理學
中文版前言
序言
德文版前言
縮寫標記
1.導論
1.1 以驚異開始
1.2 問題:如何在一個失度的時代尋找尺度
1.3 三個實例
1.3.1 實例1:適度的航空交通
1.3.2 實例2:生物多樣性的保存
1.3.3 實例3:全球氣候協定
1.4 方法學
1.4.1 認識尺度的四個源泉
1.4.1.1 啓示
1.4.1.2 理性
1.4.1.3 經驗
1.4.1.4 共同體
1.4.2 曆史中的聖靈
1.4.3 自然科學對環境倫理學的作用
1.4.4 學科交叉性作為通往整體的步驟
1.4.5 方法多元主義中的約束力
1.4.6 以6步法通達主題
1.5 概念
1.5.1 自然一環境一共同世界一受造界
1.5.2 生態學一生態倫理學一受造界倫理學
1.5.3 尺度——保持適度
1.5.4 德性一倫理一普世倫理
2.自然中“自然的”尺度
2.1 整體主義:從整體齣發
2.1.1 大衛·玻姆
2.1.2 詹姆斯·依·洛夫洛剋
2.1.3 剋勞斯·米歇爾·邁爾一阿比希
2.1.4 互補性
2.1.5 結論
2.2 進化:動力學的尺度I
2.2.1 必然和自由
2.2.2 開放的係統
2.2.3 無可知目標的進化
2.2.4 不可逆性
2.2.5 進化倫理學
2.2.6 結論
2.3 生態係統:尺度的網絡化
2.3.1 生物控製論
2.3.2 自組織
2.3.3 平衡
2.3.4 生物多樣性
2.3.5 人的身體
2.3.6 結論
2.4 量和質:尺度大於量度
2.4.1 極限值
2.4.2 環境標準
2.4.3 能量和熵
2.4.4 人口增長
2.4.5 幾點推論
2.5 綜閤的結論
3.倫理學史中的適度德性
3.1 希臘哲學
3.1.1 前蘇格拉底哲學傢
3.1.2 亞裏士多德
3.2 《舊約》和《新約》
3.2.1 神的律法作為尺度
3.2.2 耶穌身上充滿熱情的愛
3.2.3 智慧傳統中的德性
3.2.4 《使徒書信》中和保羅身上的適度品行
3.3 經院哲學和宗教改革
3.3.1 托馬斯·封·阿奎那
3.3.2 宗教改革傢們
3.3.2.1 馬丁·路德
3.3.2.2 鬍爾德利希·茨溫利
3.3.2.3 約翰內斯·加爾文
3.4 17-18世紀
3.4.1 從清教主義到自然神學
3.4.2 亞當·斯密
3.4.3 伊曼努爾·康德
3.5 19-20世紀
3.5.1 弗裏德裏希·施菜爾馬赫
3.5.2 弗裏德裏希·尼采
3.5.3 卡爾·巴特
3.5.4 萊昂哈特·拉加茨
4.當代倫理學中保持適度的倫理
4.1 創世神學
4.1.1 於爾根·莫爾特曼:上帝作為三位一體
4.1.2 剋裏斯蒂安·林剋:世界作為受造界
4.1.3 陶各特·柯赫:肯定生命
4.1.4 約翰·B.柯布:過程神學
4.2 俗界倫理學
4.2.1 君特·阿爾特納:廣義的生物倫理學
4.2.2 漢斯·魯:論證倫理學
4.2.3 沃爾夫岡-鬍伯爾:自製
4.2.4 迪特瑪爾·米特:新的德性
4.2.5 奧爾、伊爾剛、施利特:人類中心論
4.3 經濟倫理學
4.3.1 阿爾圖爾·裏希:相關性
4.3.2 約裏剋·施皮格爾:人的尺度
4.4 女性主義的生態倫理學和生態的解放神學
4.4.1 卡塔麗娜·哈爾剋斯:婦女和自然
4.4.2 多蘿緹·澤勒:愛與勞動
4.4.3 萊昂那多·波夫:窮人作為尺度
4.5 萬物有靈論:馬修·福剋斯
4.6 普世基督教
4.6.1 普世基督教教會委員會GFS(正義、和平、生態保護)
4.6.2 宗教改革世界聯盟:大自然的權利
4.6.3 東正教的環境倫理學:靈的生態學
4.7 世界宗教的普世倫理:尺度代替貪欲
4.8 哲學的環境倫理學
4.8.1 迪特·比恩巴赫:功利的最大化
4.8.2 漢斯·約納斯:責任
4.8.3 保羅·泰勒:敬重所有的生命
4.8.4 霍爾姆斯·羅爾斯頓:自然自身的價值
4.8.5 格奧爾格·皮希特:尺度之為世界秩序
4.9 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的經濟
4.9.1 聯閤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企業傢谘議會
4.9.2 戴利和科布的福利指數
4.10 中間總結:一種適度的普世倫理展望
5.基督教環境倫理學的適度倫理綱要
5.1 太初造物主的過度
5.2 上帝的提議:歡迎你來到世上作客
5.3 如何尋找尺度?
前12條客人守則綱要
5.3.1 與造物主上帝的關係
5.3.2 與宇宙基督的關係
5.3.3 與聖靈的關係
5.3.4 與眾人的關係
5.3.5 與環境的關係:它們的尊嚴和權利
5.3.6 在上帝之國中和好的世界
5.3.7 遊戲
5.3.8 贊美和節慶
5.3.9 憂慮和顫栗
5.3.10 神話和童話
5.3.11 生態的價格形態
5.3.12 相關性和互補性
5.4 存在哪些尺度?後12條客人守則綱要
5.4.1 持續發展
5.4.2 生態公正
5.4.3 通過自製而自由
5.4.4 為瞭人與環境的和平
5.4.5 造物主和受造物的美
5.4.6 多樣化的生物多樣性
5.4.7 苦難和死亡
5.4.8 新的時間一尺度
5.4.9 本地的和全球的生活空間
5.4.10 世界人口尺度
5.4.11 整體中的個體
5.4.12 權力和責任
6.展望:禁止的樂趣與倫理學的限度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從進化過程本身也不能讓人看齣目標來。布雷施的歐米伽原理最終也是一個模糊的密碼。人們使用諸如平衡、混沌、災難性的、健康的、高度的發展、生和死這些價值性的錶述來描繪的進化現象,對於自然本身而言通常都是價值中立的。隻有人的或形而上學的目的一價值規定纔把自然搞成善的或惡的,所以進化論倫理學所描述的,是過去的和現今存在的東西,而隻有從末世論的終點齣發的創世倫理學,纔言說將要存在的和應該來到的東西。
2.2.4 不可逆性
進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嗎?許多生態問題具體地錶現齣這個問題:像臭氧層的破壞或者物種的消失這樣的毀滅過程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能夠被恢復的?或者說,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不可逆的進化之改變?種種影響不可逆的改變的行為都能作為無度的行為被否定嗎?
不可逆性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意義。例如,在生態保護和風景保護領域的原理叫作:“古董不可建造。”⑦城市生態係統10到50年就是古老的,牧草地要到250年、高原濕地要10000年、婆羅洲的原始森林要到8韆萬年纔是古老的。150年以上的古老的生態係統,在它們被摧毀後都不可逆轉地消失瞭,“實踐上是不可替代的”,50-150年的生態係統處在“可被視為長期‘可造的’這個限度域之內”⑦。與之相應,能源形式也把這個限度域看做是不可再生的,像古化石能源的形成最長要在幾百萬年時間之內,因此早就超越瞭人的時間尺度。那麼在這裏,為修復某些自然破壞和自然變化,關於不可逆轉的,或者說對於人是不可能的尺度,就是人的生命的時間限度。
在物理學和生物學中,關於過程的可逆性或者不可逆性是同熵@和已經提到的開放係統的結構相聯係的。從這種視野來看,可逆的變化就是,通過把路嚮單純倒轉過來倒退迴去,而不是保持持續的變化。
前言/序言
我帶著日益增長的緊張和諸多的贊同閱讀瞭這部書稿。它涉及對進步的動力與環境責任之緊張關係的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對尺度和適度品行的探究構成該書的中心。全球的環境破壞,貧富之間日益加深的鴻溝反映齣現實的失度狀態。在此處境中對尺度的探尋成為最緊迫的事情。
當今如此具有現實意義的可持續性概念(等於造就未來的能力),也"呼喚著"尺度。這個概念的意思是:隻有對於一個把未來後代的福祉視作義務的人,纔能看管好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以至永葆人類再生的潛力。但它反過來說也適用:隻有從更深層的原因齣發,能夠愛惜地保管好世上自然的人,纔能夠同時為後人、後代考慮。所以,這涉及對人的維度和自然之維度上的尺度的探尋。隻有理解這兩個維度,纔使我們描繪為生態學的這個詞匯的完全意義成為可能。司徒博就是在這樣一種生態學概念的意義上,保護生態免受任何自然主義的傷害,同時也免受人類中心論的傷害。他的研究,鑒於他所使用的認識方法,是跨學科的和多元論的。問題史的那幾章尤其讓人受益,因為這幾章是探究自然科學、倫理學史和當代倫理學中的尺度和適度品行。
司徒博所選擇和蘊涵的研究風格,保護瞭他免受任何獨斷的更好知識欲的影響,使他得在他的分析中同時駕馭著豐富的成果。在以上所說的那幾章,他廣泛地證明瞭一係列值得審核的尺度,從當代的自組織概念,經過《新約·聖經》的節製品德直到當代生物倫理學的標準。由不同的專業和世界觀維度所代錶的,不是封閉的世界倫理,而是既相互聯係、也彼此滲透的廣泛的尺度領域,是豐富多彩的經驗和豐富的寶藏。在此意義上,司徒博確實撰寫瞭一部跨學科的大作。
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希望倉庫管理者善待書籍。封麵擦傷太嚴重瞭。
評分
☆☆☆☆☆
好書,很好的書,應該好好讀讀
評分
☆☆☆☆☆
很喜歡(瑞士)剋裏斯托弗·司徒博,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評分
☆☆☆☆☆
環境社會學的書,也可以
評分
☆☆☆☆☆
環境社會學的書,也可以
評分
☆☆☆☆☆
好書,很好的書,應該好好讀讀
評分
☆☆☆☆☆
希望倉庫管理者善待書籍。封麵擦傷太嚴重瞭。
評分
☆☆☆☆☆
很喜歡(瑞士)剋裏斯托弗·司徒博,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評分
☆☆☆☆☆
很不錯,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主要內容當今如此具有現實意義的可持續性概念(等於造就未來的能力),也呼喚著尺度。這個概念的意思是隻有對於一個把未來後代的福祉視作義務的人,纔能看管好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以至永葆人類再生的潛力。但它反過來說也適用隻有從更深層的原因齣發,能夠愛惜地保管好世上自然的人,纔能夠同時為後人、後代考慮。所以,這涉及對人的維度和自然之維度上的尺度的探尋。隻有理解這兩個維度,纔使我們描繪為生態學的這個詞匯的完全意義成為可能。司徒博就是在這樣一種生態學概念的意義上,保護生態免受任何自然主義的傷害,同時也免受人類中心論的傷害。他的研究,鑒於他所使用的認識方法,是跨學科的和多元論的。問題史的那幾章尤其讓人受益,因為這幾章是探究自然科學、倫理學史和當代倫理學中的尺度和適度品行。我帶著日益增長的緊張和諸多的贊同閱讀瞭這部書稿。它涉及對進步的動力與環境責任之緊張關係的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對尺度和適度品行的探究構成該書的中心。全球的環境破壞,貧富之間日益加深的鴻溝反映齣現實的失度狀態。在此處境中對尺度的探尋成為最緊迫的事情。當今如此具有現實意義的可持續性概念(等於造就未來的能力),也"呼喚著"尺度。這個概念的意思是隻有對於一個把未來後代的福祉視作義務的人,纔能看管好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以至永葆人類再生的潛力。但它反過來說也適用隻有從更深層的原因齣發,能夠愛惜地保管好世上自然的人,纔能夠同時為後人、後代考慮。所以,這涉及對人的維度和自然之維度上的尺度的探尋。隻有理解這兩個維度,纔使我們描繪為生態學的這個詞匯的完全意義成為可能。司徒博就是在這樣一種生態學概念的意義上,保護生態免受任何自然主義的傷害,同時也免受人類中心論的傷害。他的研究,鑒於他所使用的認識方法,是跨學科的和多元論的。問題史的那幾章尤其讓人受益,因為這幾章是探究自然科學、倫理學史和當代倫理學中的尺度和適度品行。司徒博所選擇和蘊涵的研究風格,保護瞭他免受任何獨斷的更好知識欲的影響,使他得在他的分析中同時駕馭著豐富的成果。在以上所說的那幾章,他廣泛地證明瞭一係列值得審核的尺度,從當代的自組織概念,經過新約·聖經的節製品德直到當代生物倫理學的標準。由不同的專業和世界觀維度所代錶的,不是封閉的世界倫理,而是既相互聯係、也彼此滲透的廣泛的尺度領域,是豐富多彩的經驗和豐富的寶藏。在此意義上,司徒博確實撰寫瞭一部跨學科的大作。從進化過程本身也不能讓人看齣目標來。布雷施的歐米伽原理最終也是一個模糊的密碼。人們使用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