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2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谭树辉,詹若挺 编
图书标签: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野外识别
  • 植物图鉴
  • 植物学
  • 中医药
  • 自然科学
  • 植物志
  • 彩色图谱
  • 实用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3429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9045
包装:平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04-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14
字数:10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收载了双子叶植物150种野外常见的植物药。并按植物分类学业哈钦松系统顺序进行编排,每种均附有彩色植物写真照片,大部分种均附有识别特征放大图。文字描述包括了植物名、药名,药用部位(包括来源和原植物拉丁学名)、识别特征、性味功效、应用等,主要识别特征在文字下加横线标示。
  本手册文字简练、照片清晰、内容丰富、版本袖珍、便于携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及性。适合于中医药院校的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学习、识别中草药时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前言
  在我国,植物药在民间用于防病、治病和保健方面已有数千年历史,由于其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一直流传至今,并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复杂,给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此植物药资源甚为丰富。据资源调查和文献记载,目前,我国有中草药资源达1万多种,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有600多种。要想准确鉴定一个植物药的种名,需要细致观察其各个器官的形态特征,其中繁殖器官,即花和果实的特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但在野外,受季节限制,往往只能见到植物的营养器官,不易马上确认。因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同行们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从观察茎的形状、节间特点、茎上的刺及卷须、叶的独特形状、特殊叶脉、叶片上的腺体
  和毛等附属物、有无托叶及托叶的形态、叶序、特定的花序特征;或嗅闻气味、观察折断后的乳汁、尝试特有味道;或观察其生长的特定环境等内容入手来编写此套书,以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常见药用植物。
  参加本套书的编写人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药鉴、中药炮制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医院药剂科、药材公司等在岗的管理人员。
  由于我们水平和资料有限,书中错漏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谭树辉
  2003.9.于广州

目录

三、双子叶植物
交让木科
牛耳枫(南岭虎皮楠)
鼠刺科
长圆叶鼠刺(医形叶鼠刺)
绣球花科
黄常山(友芽草)
蛇莓(野杨梅、地莓)
枇杷
梅(毛桃、桃子)
车轮梅(春花木)
小果蔷薇(小金樱)
金樱子(刺糖果、糖罐子、大金樱)
大叶蛇泡簕(粗叶悬钩子)
白悬钩了(泡藤)
茅莓(三月泡、蛇泡簕)
七裂叶悬钩子
蔷薇莓(白花三月泡、空心泡、青麻泡)
三花悬钩子
含羞草科
楹树
天香藤
榼藤子(过岗龙、过江龙、眼镜豆)
……
苏木科
蝶形花科
金缕梅科
杨梅科
榆科
桑科
大麻科
荨麻科
冬青科
卫矛科
桑寄生科
檀香科
鼠李科
胡颓子科
葡萄科
芸香科
楝科
无患子科
省沽油科
漆树科
牛栓藤科
商陆科
八角枫科
五加科
伞形科
杜鹃花科
柿科
紫金牛科
山矾科
马钱科
木犀科
夹竹桃科
萝摩科
中文名索引
拉西学名索引

前言/序言


《草木有灵:寻踪迹,辨草本》 在一片被遗忘的土地深处,隐藏着无数神奇的生命密码。当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踏入那片青翠的世界,你是否曾好奇脚边那些不起眼的野草,又或是山野间那随风摇曳的藤蔓,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故事?《草木有灵:寻踪迹,辨草本》便是为你而备,它不是一部冰冷的技术手册,而是你进入自然世界的一本温情指南,一双洞察生命的慧眼。 本书旨在点燃你对身边草木的好奇心,引导你走出书斋,去亲身感受自然的脉搏。我们选择的并非那些早已声名显赫、被无数文献详细记载的“明星”植物,而是那些默默无闻、却同样充满生命力与潜能的寻常草本。它们可能生长在屋檐下,可能出现在田埂边,可能点缀着荒芜的山坡,它们以最朴实的面貌,守护着一方水土,也孕育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深入自然,解锁植物的“语言”: 《草木有灵》将带你领略植物的“语言”,教会你如何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去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甚至猜测它们可能拥有的秘密。我们将从植物最直观的方面入手: 叶片的世界: 叶子的形状千差万别,从简单的卵形、心形,到复杂的掌状裂、羽状分裂,每一种都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我们不仅会介绍常见的叶形,还会深入探讨叶缘的锯齿、叶脉的走向、叶片的质地(如光滑、毛茸茸、革质),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你会发现,一片叶子,就像一张独特的名片,诉说着植物的身份。 茎秆的奥秘: 挺拔的直立茎,匍匐的蔓生茎,缠绕的攀缘茎,它们各展身姿,适应着不同的生存环境。本书将详细剖析茎的横截面(圆形、方形、棱形),观察其表面的纹理、毛被、刺,甚至探究其内部的维管束分布。这些细节,往往是区分相似植物的关键。 花朵的语言: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是最富艺术性的表达。我们将关注花瓣的数量、颜色、形状,雄蕊和雌蕊的排列方式,以及花序的类型(如总状、圆锥、伞形)。我们会留意那些散发独特香气的花朵,也会观察那些依靠风或昆虫传播花粉的策略。每一朵盛开的花,都是大自然最精巧的杰作。 果实与种子的传承: 从小小的浆果到坚硬的坚果,从饱满的豆荚到轻盈的翅果,果实和种子的形态也千姿百态。我们将探究它们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如何借助风、水、动物等媒介完成繁衍的使命。了解果实的结构,有时也能为我们提供识别植物的线索。 根系的支撑与吸收: 虽然根系通常隐藏在地下,但了解它们的形态(如直根系、须根系、块根),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对土壤的适应能力。 超越识别,触碰自然的智慧: 《草木有灵》并不仅仅满足于教会你辨认植物的名称。我们更希望激发你对植物背后生态系统的好奇,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 生境与伴生: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它生长?它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还是阴凉潮湿的环境?它是否常常与某些特定的昆虫或鸟类共生?通过了解植物的生境,你将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相互依存,以及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的运作。 季节的韵律: 植物的生命周期与季节紧密相连。春天的嫩芽,夏天的繁盛,秋天的枯黄,冬天的沉寂,每一种变化都诉说着生命的轮回。我们将引导你观察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感受自然的节奏。 生命的奇迹: 有些植物拥有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例如在极端干旱环境中生存的肉质植物,或者能够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固氮植物。我们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你领略生命的韧性与智慧。 本书的特色: 细节入微的描绘: 我们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植物每一个细微的特征,让你即使在野外,也能对照文本,细致观察。 引导性的观察方法: 不同于简单的图谱,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的观察方法,教会你如何有条理地进行辨识,培养你的独立判断能力。 不限于“实用”的视角: 在关注植物可能具有的某些潜在价值的同时,本书更强调对生命本身的好奇与尊重。我们不鼓励随意采摘,而是倡导观察、记录、理解。 激发探索的野趣: 读完本书,你将不再满足于在公园里漫步,而是会渴望走向更广阔的自然,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身边的、未被知晓的草木精灵。 《草木有灵:寻踪迹,辨草本》是一次邀请,邀请你走进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去聆听那些无声的低语,去触摸那些隐秘的生命。当你掌握了观察的钥匙,你会发现,你脚下的大地,从来都不是平凡的。每一棵草,每一株木,都值得你停下脚步,去认识,去了解,去爱。准备好,开始你的草木探索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健康养生充满热情的上班族,平日里除了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也喜欢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然而,市面上关于养生的书籍琳琅满目,真假难辨,很多时候都让我无所适从。《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2》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关于“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又不失亲和的方式,介绍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我期待它能够详细说明每种植物的药性、功效,以及最关键的,如何在野外正确地识别它们,避免误采误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教我如何区分那些看似相似但功效截然不同的植物,例如,介绍它们的叶子边缘特征、花蕊的颜色、果实的成熟期等等。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安全、可持续地采集药草的指导,以及一些简单的日常应用方法,让我能够在保证安全和有效的前提下,将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融入到我的健康生活中。

评分

作为一个对民间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一直致力于挖掘那些被现代社会逐渐淡忘的宝贵遗产。中草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2》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专业的学术态度,系统地梳理和介绍各种中草药的野外形态特征。我希望它能够详细地解释每种药材的植物学分类、分布区域、以及最核心的识别要点,例如,叶序、叶形、托叶、花序、花瓣形状、萼片数量等等。我期待书中能够配有高清晰度的插图或照片,甚至是手绘图,能够准确地展现植物的微观结构,便于学者进行细致的比对和研究。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涵盖一些关于药材的道地性、鉴别真伪的方法,以及一些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早期用法,从而为我的研究提供更扎实的基础和更广阔的视野。这本书,将是我在探寻传统中草药宝库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评分

作为一名长年累月与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民,我对药草的认识,更多的是世代相传的经验和口口相传的秘诀。虽然这些经验弥足珍贵,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土地,传统医学的知识传承面临断层,这让我感到一丝隐忧。《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2》的到来,仿佛是一股清流,注入了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壤。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述那些我们熟悉的,又可能被遗忘的药草的奥秘。我期待它能清晰地描绘出不同药材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能配上一些老照片,让我们这些老一辈能看到熟悉的景象,勾起回忆。同时,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将一些现代科学的验证和研究成果融入其中,让我们的传统知识得到升华,也让那些还在坚持耕耘的年轻人,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和传承。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识别,更能传递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让我们的土地上,药草的芬芳能够持续飘香,代代相传。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茫茫的荒野中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对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草小花的好奇心。我一直是个喜欢在山林间漫步的人,常常被路边那些或鲜艳或素雅的植物吸引,却总是无法确切地知道它们的名字,更不用说它们的功效了。市面上也看过一些介绍植物的书,但要么过于学术,要么内容庞杂,很难上手。这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2》,光是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它能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帮助我走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窘境。我希望这本书的图片能清晰地展示植物的特征,无论是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还是果实的形态,都能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简单易懂的识别口诀或者关键点提示,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常见采集季节、部位以及简单处理方法的介绍,这样我就可以在不破坏植物、不触碰禁忌的前提下,开始我对这些神奇植物的探索。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识别手册,更像是开启一扇通往自然之门的钥匙,我迫不及待想要去翻阅,去学习,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旅行的背包客,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也因此接触过不少当地特色的食材和药材。每次遇到一些从未见过的植物,我都会充满好奇,但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只能擦肩而过,留下一丝遗憾。《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2》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旅途中的这一块空白。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直观、轻松的方式,让我可以在野外随时查阅。我设想它应该配有大量高品质的彩图,清晰地展现植物的各个部位,甚至一些特写镜头,让我能够准确地对比和辨认。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在不同地区比较常见的药草,并附带一些简要的野外采集和使用注意事项,这样我就可以在确保安全和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稍微了解和体验一下这些植物的魅力。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幽默风趣,带点故事性,让我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是能将识别的过程变成一种有趣的探险。这本书,对我来说,将是我下一次旅行的必备“地图”,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去探索和感知每一个地方独特的生命韵律。

评分

产品很实用,有很多都是平常见到的

评分

hhhhhhhhhhhh

评分

不错的选择,学习多点知识没有坏处。

评分

我推荐购买这书。

评分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4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实用,图片也很清晰,很喜欢

评分

觉得很不错。

评分

买这本书是为了教小孩认识野外的花草,书小小的,方便携带;图片是拍照的,印出来很清晰,方便对草药的识别,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