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各级儿科医师妇幼保健医师基层临床工作者及儿科进修医师、研究生实习生 ? “全”:临床学科全覆盖,病种更全;
? “细”:进一步突出诊疗内容,除介绍治疗原则外,细化具体治疗措施;
? “简”:增加线条图、流程图和列表(简化内容、浓缩精华)
?
内容简介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共二十章,详细阐述了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思路、方法、步骤与要点,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对某些儿科少见疾病也有一定程度的介绍;附录中收入了儿科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参考值,常用压力单位换算方法,中国儿童体重、身高百分位数值表,小儿体表面积测算方法与体表面积查阅表,微泵静脉输液时药物剂量计算公式与换算方法,以及儿科常用西药剂量与用法表等,以方便读者查阅。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生长发育与儿童保健 (1)
小儿年龄分期 (1)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和骨骼、牙齿发育 (2)
神经心理发育 (4)
儿童保健要点 (6)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 (7)
添加辅食 (8)
第二章 儿童发育行为异常疾病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0)
抽动障碍 (13)
儿童孤独症 (16)
精神发育迟滞 (19)
遗尿症 (21)
第三章 营养异常疾病 (24)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4)
维生素A缺乏症 (28)
维生素A中毒症 (30)
维生素B1缺乏症 (3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3)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37)
维生素D中毒症 (39)
维生素K缺乏症 (40)
锌缺乏症 (42)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 (43)
第四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46)
新生儿分类方法 (46)
新生儿胎龄评估 (47)
正常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53)
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54)
小于胎龄儿 (57)
大于胎龄儿 (59)
高危新生儿 (60)
新生儿窒息 (6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6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69)
胎粪吸入综合征 (72)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74)
新生儿肺出血 (77)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78)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80)
新生儿黄疸概述 (83)
新生儿溶血病 (85)
母乳性黄疸 (91)
新生儿呕吐 (92)
咽下综合征 (94)
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 (95)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9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99)
新生儿惊厥 (101)
新生儿颅内出血 (103)
新生儿低血糖症 (105)
新生儿高血糖症 (106)
新生儿败血症 (107)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110)
新生儿脐炎 (112)
先天性感染(TORCH感染) (112)
新生儿贫血 (115)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117)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18)
新生儿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与调节 (120)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124)
鹅口疮 (124)
疱疹性口炎 (124)
溃疡性口炎 (125)
胃食管反流 (12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27)
胃炎 (129)
消化性溃疡 (131)
儿童腹泻 (134)
乳糖不耐受症 (139)
胃肠道食物过敏 (140)
肠痉挛 (141)
炎症性肠病 (142)
婴儿肝炎综合征 (147)
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 (149)
先天性肝外胆道闭锁 (151)
肝硬化 (153)
急性胰腺炎 (155)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15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58)
急性感染性喉炎 (161)
急性支气管炎 (164)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165)
毛细支气管炎 (166)
支气管哮喘 (168)
小儿肺炎概述 (178)
急性支气管肺炎 (179)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184)
肺炎支原体肺炎 (186)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188)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192)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193)
化脓性胸膜炎(脓胸) (196)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98)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98)
室间隔缺损 (201)
房间隔缺损 (203)
动脉导管未闭 (205)
艾森门格综合征 (206)
肺动脉狭窄 (208)
法洛四联症 (210)
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212)
原发性心肌病 (214)
病毒性心肌炎 (219)
感染性心内膜炎 (222)
急性心包炎 (224)
小儿心律失常 (226)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252)
急性肾小球肾炎 (252)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5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5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263)
紫癜性肾炎 (265)
狼疮性肾炎 (267)
溶血尿毒综合征 (276)
单纯性血尿 (278)
IgA肾病 (283)
薄基底膜病 (287)
遗传性肾炎 (288)
特发性高钙尿症 (290)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291)
无症状性蛋白尿 (293)
直立性蛋白尿 (298)
泌尿道感染 (300)
膀胱输尿管反流 (305)
急性间质性肾炎 (307)
药物性肾损害 (309)
肾小管酸中毒 (310)
Fanconi综合征 (317)
Bartter综合征 (319)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 (322)
小儿贫血概述 (322)
缺铁性贫血 (324)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28)
再生障碍性贫血 (331)
溶血性贫血概述 (338)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339)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341)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4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49)
出血性疾病概述 (352)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54)
血友病 (358)
第十章 小儿常见肿瘤与肿瘤样疾病 (368)
急性白血病概述 (36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7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38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86)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390)
淋巴瘤 (395)
神经母细胞瘤 (406)
肾母细胞瘤 (410)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415)
生长激素缺乏症 (415)
性早熟 (418)
尿崩症 (42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24)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42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28)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430)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432)
皮质醇增多症 (435)
儿童糖尿病 (43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42)
低血糖症 (447)
儿童单纯性肥胖 (448)
儿童代谢综合征 (450)
第十二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453)
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 (453)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Turner综合征) (456)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 (458)
肝豆状核变性 (459)
苯丙酮尿症 (462)
酪氨酸血症 (464)
遗传性高氨血症 (467)
糖原累积病 (470)
黏多糖病 (474)
戈谢病 (477)
尼曼-匹克病 (479)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思路 (481)
第十三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485)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485)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488)
细菌性脑膜炎 (491)
真菌性脑膜炎 (493)
瑞氏样综合征 (498)
癫痫与癫痫综合征 (500)
癫痫持续状态 (508)
脑性瘫痪 (510)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 (514)
重症肌无力 (517)
第十四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522)
概述 (522)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526)
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527)
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 (528)
选择性IgA缺陷病 (529)
选择性IgM缺陷病 (530)
伴高IgM的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530)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531)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532)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534)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 (535)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536)
粒细胞异常颗粒综合征 (537)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538)
第十五章 小儿风湿性疾病 (540)
风湿热 (540)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5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547)
幼年型皮肌炎 (55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553)
干燥综合征 (554)
血管炎综合征 (555)
川崎病 (556)
过敏性紫癜 (559)
大动脉炎 (562)
渗出性多形红斑 (564)
第十六章 小儿结核病 (566)
概述 (566)
结核感染 (570)
原发型肺结核 (571)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572)
结核性脑膜炎 (574)
第十七章 小儿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 (578)
麻疹 (578)
风疹 (581)
幼儿急疹 (583)
水痘 (583)
手足口病 (586)
流行性腮腺炎 (588)
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 (590)
EB 病毒感染 (595)
甲型肝炎 (597)
乙型肝炎 (600)
丙型肝炎 (604)
狂犬病 (606)
儿童艾滋病 (608)
猩红热 (612)
百日咳 (614)
伤寒 (616)
细菌性痢疾 (619)
先天性梅毒 (621)
第十八章 寄生虫病 (624)
蛲虫病 (624)
蛔虫病 (625)
旋毛虫病 (628)
绦虫病和囊虫病 (629)
血吸虫病 (631)
华枝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634)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635)
阿米巴病 (637)
疟疾 (639)
弓形虫病 (643)
贾第虫病 (646)
第十九章 儿科常见急危重症 (648)
小儿惊厥 (648)
热性惊厥 (654)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 (657)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667)
小儿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70)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 (676)
小儿急性肾衰竭 (682)
小儿肝功能衰竭 (693)
小儿急性颅内高压与脑疝 (69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701)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 (705)
噬血细胞综合征 (7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17)
气管异物 (720)
溺水 (722)
触电与雷击 (724)
小儿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725)
小儿常见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急救 (732)
第二十章 儿科常用诊疗技术 (740)
静脉穿刺术 (740)
动脉穿刺术 (744)
腰椎穿刺术 (745)
侧脑室穿刺术 (746)
硬脑膜下穿刺术 (747)
胸腔穿刺术 (748)
心包穿刺术 (749)
腹腔穿刺术 (750)
骨髓穿刺术 (751)
骨髓活检术 (753)
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 (754)
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 (758)
十二指肠引流术 (761)
精彩书摘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和骨骼、牙齿发育
【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为男3.3kg,女3.2kg(WHO数据)。出生后1周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原有体重的3%~9%,至7~10日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12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的3倍(10kg),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长2kg。可按以下公式估计小儿体重:
3~12个月体重(妇)=(月龄+9)/2
1~12岁体重(kg):年龄×2+8
【身长(身高)】
身长是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站立位测量称身高。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男婴略长于女婴。第1年身长约增长25cm,第二年约增长10cm。一般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5cm,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青春期身高加速增长。可按以下公式估计小儿身高:
2~12岁身高(cm)=年龄×7+75
【坐高】
坐高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因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指距】
指距是两上肢向左右平伸时两中指尖的距离,反映上肢长骨的发育情况。正常人指距略短于身高。如指距大于身高,可见于。Malrfan综合征。
【头围】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初生时头围约34cm,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6个月时达44cm,1岁时达46cm,1岁后增长减慢,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为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意义。
【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反映胸廓、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情况。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后胸围赶上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一1cm)。
【腹围】
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问的中点)水平绕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约相等,2岁后腹围小于胸围。因影响腹围因素较多,一般体检不测量,如有腹水需定时测量,动态观察。
【上臂围】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为上臂围,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用于评估1~5岁小儿营养状况。评估标准:〉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头颅骨发育】
前囟:出生时1.0~2.0cm,1~1.5岁时闭合。
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经闭合,至迟生后6~8周时闭合。
骨缝:出生时稍分离或重叠,生后3~4个月时闭合。
【牙齿发育】
乳牙总数20个,恒牙32个(或28个,第三磨牙也有终生不出者)。
1.出牙时间:乳牙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等于月龄减4~6。恒牙6岁左右开始萌出(称第一磨牙或六龄齿),7~8岁开始按乳牙出牙先后顺序逐个以恒牙换代,12岁左右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磨牙,20~30岁时出齐。
……
前言/序言
《临床医师诊疗丛书》第3版
《临床医师诊疗丛书》于1999年第一次出版,共32个分册;2005年经过修订增至35个分册。本丛书出版至今,大部分分册累积印数均上万册,获得各方好评,深入人心。
随着近年来医学科学飞速发展。临床上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第2版中的内容已显陈旧.难以全面反映学科发展水平和当前临床现状。因此.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情况对本丛书加以修订补充.既是时代迅猛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学科逐步完善的必经步骤。
此次修订保持了前两版的编写风格.仍是在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侧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坚持“使用方便”的原则。我们对35个分册进行了全面的修改,重点突出,临床实践部分以及近几年来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特别是国内外新的诊断与治疗标准的介绍和医学名词的更新)。另外,本次改版新增《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过敏性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输血指南》《临床营养指南》及《创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6个分册,根据学科发展将原《胸心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细分为《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和《胸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共计42个分册。此次改版还增加了线条图、流程图、影像图和表格等,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 本书是一部全面、权威的儿科疾病诊疗参考手册,旨在为临床儿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实用的指导。第三版在原有的基础上,紧密跟踪儿科医学的最新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内容更新与完善,力求准确、科学、易于掌握。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内容覆盖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整体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便于读者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概述性章节: 儿科发展与趋势: 简要回顾儿科医学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的重点,包括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在儿科的应用前景等。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 详细阐述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以及评估方法和常见异常的识别,强调早期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感染性疾病: 详细介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包括细菌性、病毒性、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百日咳等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特别强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耐药性监测。 哮喘与过敏性疾病: 深入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GINA指南的更新)、分型、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与长期控制)、非药物治疗(尘螨控制、运动疗法等)以及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相关过敏性疾病的诊疗。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咳嗽、胸腔积液、肺不张、间质性肺病等,提供了详细的诊疗路径。 消化系统疾病: 感染性腹泻: 涵盖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口服补液盐的应用、静脉补液指征、益生菌等辅助治疗。 胃食管反流与呕吐: 详细阐述生理性反流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鉴别,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和非药物治疗(如体位管理、喂养指导)。 肝脏疾病: 包括新生儿黄疸(生理性与病理性)、婴儿肝炎综合征、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型)、脂肪性肝病等,重点介绍了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炎症性肠病(IBD): 重点介绍儿童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内镜、病理、影像学)、药物治疗(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并发症管理。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如便秘、腹痛、消化性溃疡、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CHD):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紫绀型与非紫绀型)、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诊断、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适应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 川崎病: 详细介绍其诊断标准、急性期治疗(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并发症预防(冠状动脉瘤)及长期随访。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学、诊断(Duke标准)、抗菌治疗方案及预防。 心律失常: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心电图)、药物治疗与电复律。 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 儿童癫痫的分类(症状性与特发性)、临床表现、脑电图(EEG)诊断、抗癫痫药物的选择与管理、生酮饮食疗法等。 脑炎与脑膜炎: 病毒性、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包括影像学支持)、脑脊液检查、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 鉴别诊断,重点关注脊髓灰质炎的筛查与流行病学监测。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缺血性与出血性)的病因、诊断和急性期处理。 神经肌肉疾病: 如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肾脏疾病: 泌尿道感染(UTI): 诊断(尿常规、尿培养)、治疗(抗菌药物选择)及预防复发。 肾小球肾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重点介绍诊断、支持治疗和随访。 肾病综合征: 诊断标准、激素治疗方案、复发管理及并发症处理。 急性肾损伤(AKI)与慢性肾脏病(CKD): 诊断、治疗原则及长期管理。 内分泌疾病: 生长发育迟缓: 病因分析(内分泌、营养、遗传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与生长激素治疗。 糖尿病(1型): 诊断(高血糖、酮症)、胰岛素治疗(基础-餐时方案、胰岛素泵)、饮食管理和并发症预防。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分型、化疗方案、支持治疗及移植适应症。 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与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变态反应与免疫系统疾病: 过敏性休克: 紧急处理原则、肾上腺素的应用。 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常见类型(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筛查与治疗。 新生儿疾病: 围产期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诊断、治疗(如低温疗法)及预后评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诊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机械通气。 新生儿黄疸(重症): 换血指征、光疗。 败血症: 早期诊断与抗生素治疗。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早期识别、保守治疗与外科干预。 感染性疾病(全身性): 败血症: 诊断标准(Sepsis-3)、病原学、经验性与目标性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升压药的应用。 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 各器官系统的管理要点。 中毒与急症: 常见药物中毒: 如解热镇痛药、有机磷农药、镇静催眠药等的中毒表现、急救处理与解毒剂应用。 误吞异物: 呼吸道与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方法。 烧伤、溺水、触电、中毒等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与转运。 儿外科常见疾病: 疝气、鞘膜积液、隐睾、包茎等。 消化道畸形: 如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肛门直肠畸形等。 其他: 如脐疝、斜颈等。 诊疗理念与特色: 本书强调循证医学在儿科诊疗中的应用,提倡个体化治疗方案,关注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在每一个疾病章节中,都力求: 1. 诊断规范化: 明确诊断依据,强调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在诊断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 治疗个体化: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 3. 预防与康复并重: 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融入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早期康复等内容。 4. 最新的指南与共识: 广泛引用国内外权威医学组织发布的最新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确保内容的先进性。 5. 实用性强: 语言简洁明了,图文并茂,方便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查阅和应用。 使用建议: 本书适用于儿科各级医师、全科医生、医学院校学生、护理人员以及对儿科疾病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在临床实践中,建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本书提供的诊疗原则和方法。同时,鼓励读者关注最新的医学文献和学术进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结语: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将继续作为儿科临床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提高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保障儿童健康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