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製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是教育部批準的七年製“十五”國傢規劃教材,供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製中醫學(包括中西醫結閤)等專業學習使用,亦可供中醫基礎專業研究生,或中醫學各專業學習中醫者參考使用。
中醫基礎理論屬於中醫學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中醫學認識、辨析事物的方法,掌握中醫學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病機、五運六氣與防治原則等中醫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為今後學習中醫學其他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陰陽五行
第一節 陰陽
第二節 五行
第二章 藏象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五髒
第三節 六腑
第四節 奇恒之腑
第五節 髒腑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粗氣血津液
第一節 精
第二節 氣
第三節 血
第四節 津液
第五節 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經絡
第一節 十二經脈
第二節 奇經八脈
第三節 經彆、彆絡、經絡、皮部
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應用
第五章 體質
第一節 體質的生理基礎
第二節 體質的分類
第三節 體質理論的應用
第六章 病因
第一節 外感病因
第二節 內傷病因
第三節
精彩書摘
(四)氣運動失常的錶現形式
氣的運動正常錶現在兩方麵,一是氣必須有通暢無阻的運動,二是氣的升降齣入運動之間必須平衡協調。這種狀態稱之為“氣機調暢”,屬於生理狀態,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氣的運動受阻而不暢,或升降齣入之間失去協調平衡時,稱為“氣機失調”,這種狀態屬於病理狀態。由於氣的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氣機失調也有多種錶現,常見的有:氣的運行受阻而不暢通時,稱作“氣機不暢”,如肝氣不舒等;受阻較甚,局部阻滯不通時,稱作“氣滯”,如肺氣鬱滯、肝氣鬱滯、脾胃氣滯等;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時,稱作“氣逆”,如肝氣上逆、肺氣上逆、胃氣上逆等;氣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時,稱作“氣陷”,如中氣下陷等;氣的外齣太過而不能內守時,稱作“氣脫”,如氣隨血脫、氣隨液脫等;氣不能外達而鬱結閉塞於內時,稱作“氣閉”。
四、氣的生理功能
氣對於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之一,又是推動髒腑功能活動的動力,從而起到維係生命進程的作用。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推動作用
氣的推動作用,是指氣具有激發和促進作用。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激發和促進各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動血液的生成、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如元氣能夠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以及各髒腑組織的功能活動。血的生成和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是涉及多個髒腑的復雜生理過程。但從氣對血和津液的作用而言,氣能促進血和津液的生成,故有氣能生血、氣能生津之說;氣具有推動血和津液運行全身的作用,而有氣能行血、氣能行津之說。
當氣的推動作用減弱時,可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齣現生長發育遲緩或早衰;可使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減退,齣現血液和津液生成不足,運行遲緩,輸布、排泄障礙等病理變化。
(二)溫煦作用
陽氣氣化産熱是人體熱量的來源。氣能維持人體體溫的相對恒定,維持人體各髒腑經絡組織等正常的生理活動,維持人體精血津液等液態物質正常的循行和代謝。
發揮溫煦作用的氣是人身之陽氣,若陽氣不足,産熱過少,則可見虛寒性病變,錶現為畏寒喜暖,四肢不溫,體溫低下,髒腑生理活動減弱,精血津液代謝減弱,運行遲緩等。
(三)防禦作用
人體的防禦作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氣在這裏起著重要作用。中醫學用氣的觀點解釋人體疾病的發生,即“正氣”和“邪氣”兩個相對的概念。多數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就是邪氣作用於人體,正氣抗邪,相互鬥爭的過程。
分布於肌錶的衛氣能護衛肌錶,抵禦外邪。皮膚是機體的藩籬,具有屏障作用。肺閤皮毛,肺宣發衛氣於肌膚皮毛,從而發揮防禦外邪侵襲的作用。邪氣侵入機體之後,機體的正氣奮起與之抗爭,邪氣迅即被驅除體外,使機體不能發生疾病,或發病輕微。在疾病之後,邪氣已微,正氣來復,此時正氣促使機體陰陽恢復平衡,則使機體病愈而康復。
總之,正氣旺盛,氣的防禦作用正常,則邪氣不能入侵,或緻病輕微,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乾”。反之,則易感多病,治亦難愈。
……
前言/序言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製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專業教材,內容實用!
評分
☆☆☆☆☆
可以,值得推廣,很不錯
評分
☆☆☆☆☆
不錯,是正版,經濟適用
評分
☆☆☆☆☆
很好,入門書。本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是: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閤的編寫思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製五年本科《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大綱》和要求。在充分吸收以往幾版教材所優點的同時,適度增加瞭一些新的教學內容和研究和成果,以反映中醫學現代化的要求。本教材的編寫以保持中醫學的傳統特色為宗旨,注重中醫基礎理論的完整性、係統性、科學性、在對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充分闡釋的同時,適度指齣它們的臨床指導意義,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中醫學的理論體係是經過長期醫學實踐(主要是臨床實踐,亦包括對人和動物的解剖觀察等),在古代哲學思想指導下,並融閤瞭當時的自然科學知識(天文、曆學、農學等)而逐步形成的。韆百年來,一直在指導臨床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也就是說,這一理論體係産生年代古遠,受古代哲學思想和當時的自然科學知識影響很深,同時,又來源於實踐,並長期指導實踐。因此,它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過的。這一獨特理論體係有兩個基本的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醫理論體係的建構方法亦有人稱之為主要思維方法,它們促成瞭理論體係的形成。中醫學非實驗醫學,其理論主要來自於臨床實踐,因此,與西醫相比,明顯不同之處是中醫著重於宏觀、整體上的尤其是功能方麵的研究,而微觀方麵的尤其是形態結構方麵的觀察和研究則有所輕慢。中醫理論受古代哲學影響很深,在中醫醫學術語和理論中常常看到哲學的內容。中醫是如何把臨床經驗上升為理論的呢?中醫是如何從宏觀、整體上建立起人體生理、病理以及診斷防治疾病的整套理論體係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對中醫理論體係的建構方法(或思維方法)有一個瞭解
評分
☆☆☆☆☆
紙張的質量還可以,送貨挺快的,方便
評分
☆☆☆☆☆
幫朋友買的,物流很快的~
評分
☆☆☆☆☆
大緻看瞭幾眼感覺還不錯!
評分
☆☆☆☆☆
氣的推動作用,是指氣具有激發和促進作用。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激發和促進各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動血液的生成、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如元氣能夠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以及各髒腑組織的功能活動。血的生成和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是涉及多個髒腑的復雜生理過程。但從氣對血和津液的作用而言,氣能促進血和津液的生成,故有氣能生血、氣能生津之說;氣具有推動血和津液運行全身的作用,而有氣能行血、氣能行津之說。
評分
☆☆☆☆☆
分布於肌錶的衛氣能護衛肌錶,抵禦外邪。皮膚是機體的藩籬,具有屏障作用。肺閤皮毛,肺宣發衛氣於肌膚皮毛,從而發揮防禦外邪侵襲的作用。邪氣侵入機體之後,機體的正氣奮起與之抗爭,邪氣迅即被驅除體外,使機體不能發生疾病,或發病輕微。在疾病之後,邪氣已微,正氣來復,此時正氣促使機體陰陽恢復平衡,則使機體病愈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