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國傢通史:土耳其捲

中東國傢通史:土耳其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黃維民 著
圖書標籤:
  • 中東史
  • 土耳其
  • 曆史
  • 通史
  • 政治
  • 文化
  • 奧斯曼帝國
  • 近現代史
  • 地緣政治
  • 伊斯蘭文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35163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3459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2-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東國傢通史:土耳其捲》是彭樹智主編的13捲本《中東國傢通史》中的一捲。《中東國傢通史:土耳其捲》以文明交往理論為指導,采用通史的敘述方式,係統介紹瞭土耳其由古及今的曆史發展過程,探究瞭土耳其的社會特徵和曆史發展規律,涉及曆史與現實、政治與經濟、宗教與民族、自然與社會等。

目錄

《中東國傢通史》捲首敘意
緒論 土耳其概況
一、土耳其的自然環境
復雜的地形與地貌——奇特的河流湖泊與交通——過渡性的氣候與農業——豐富的礦物資源與工業
二、土耳其的社會構成
土耳其人的淵源——三權分立的政體—民族與宗教習俗——行政區域與教育
第一章 奧斯曼人的崛起
一、小亞細亞的突厥民族
突厥人的起源與大遷徙——伊斯蘭教對突厥人的影響——突厥塞爾柱人與拜占廷帝國的爭奪——濛古鐵騎對小亞細亞的入侵
二、奧斯曼人的對外徵服
奧斯曼突厥公國——奧爾漢與穆拉德一世——“雷霆”巴耶濟德一世——奧斯曼人與帖木兒王朝的衝突
三、奧斯曼帝國的黃金時代
重振旗鼓——徵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巴耶濟德二世與塞利姆一世——立法者蘇萊曼大帝
四、奧斯曼帝國的社會與製度
帝國的政治體製——帝國的軍事建製——帝國的米勒特製度——帝國燦爛的社會文化
第二章 奧斯曼帝國的社會改革
一、奧斯曼帝國的衰敗
腐敗與懦弱的皇權——社會製度的崩潰——科普魯盧傢族執政時期的復興——對外戰爭的失敗及其影響
二、社會改革的興起
帝國早期的社會改革——年輕有為的塞利姆三世——馬赫默德二世的改革——坦齊馬特時代
三、從專製君主帝國到現代民主共和
青年奧斯曼黨人與憲政運動——專製君主阿布杜爾·哈米德——青年土耳其黨人領導下的社會改革——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戰爭
第三章 土耳其共和國的內政外交
一、凱末爾領導下的社會變革
共和國之父凱末爾——政治體製改革——世俗化的社會改革——宗教與法律製度的改革
二、共和國的政治生活
共和國憲政——共和國政黨——共和國的民族政策——文化教育的發展
三、共和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共和國初期的經濟政策——國傢主義的經濟原則——第一個五年計劃——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成就
四、共和國的對外政策
土蘇關係——土耳其與西方的關係——土耳其與巴爾乾國傢的關係——土耳其與東方鄰國的關係
第四章 戰後土耳其現代化的發展
第五章 後冷戰時期土耳其的社會走嚮
第六章 土耳其與中國的關係
主要參考書目
編後記

《帝國餘暉:巴爾乾諸國興衰史》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巴爾乾半島自古希臘文明的餘韻,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各主要民族國傢——如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以及阿爾巴尼亞——的政治、社會、文化變遷軌跡。我們著重考察瞭奧斯曼帝國在巴爾乾長達數百年的統治如何塑造瞭當地的族群結構、宗教信仰與民族認同,並詳細闡述瞭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如何點燃“歐洲火藥桶”的導火索。 全書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羅馬與拜占庭的遺産(公元前5世紀—14世紀) 本部分聚焦於巴爾乾地區早期的文明奠基石。從古希臘城邦在色雷斯和馬其頓地區的擴張,到羅馬帝國對整個半島的整閤與拉丁化。隨後,重點分析瞭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的統治如何確立瞭東正教信仰在巴爾乾的主導地位,以及斯拉夫民族(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的遷入與建國過程,探討瞭這些早期王國在與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及匈牙利等勢力的互動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特徵。 第二部:奧斯曼的徵服與“米利特”體係(14世紀—18世紀) 本章詳盡描述瞭奧斯曼土耳其人如何逐步蠶食拜占庭的領土,並最終將巴爾乾納入其廣袤的帝國版圖。重點剖析瞭奧斯曼帝國如何通過“米利特”(Millet)製度管理不同宗教和族群的民眾,這種製度在初期維持瞭社會相對穩定,但也為後世的民族衝突埋下瞭伏筆。我們研究瞭奧斯曼統治下巴爾乾地區的經濟結構變化、伊斯蘭教的傳播(如波斯尼亞和阿爾巴尼亞部分地區的皈依),以及當地貴族與農民階層的命運。 第三部:啓濛與民族主義的萌芽(18世紀末—1878年) 隨著啓濛思想傳入,以及奧斯曼帝國國力的衰退,巴爾乾各民族內部開始醞釀強烈的獨立願望。本部分詳細梳理瞭希臘獨立戰爭(1821-1829)的成功經驗如何激勵瞭其他民族。我們分析瞭俄國、奧匈帝國以及西歐列強在巴爾乾事務中的乾預策略,特彆是剋裏米亞戰爭和俄土戰爭對區域格局的重塑。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在19世紀中葉的自治進程及其內部的政治分歧,也被置於詳細的考察之中。 第四部:解放與戰爭的年代(1878年—1908年) 柏林會議(1878年)是理解現代巴爾乾格局的關鍵節點。本部分集中討論瞭該條約如何重塑瞭巴爾乾的政治地圖,盡管部分地區獲得瞭正式獨立,但奧匈和俄國的影響力卻進一步加劇瞭該地區的緊張局勢。我們深入探討瞭保加利亞公國的崛起與擴張,以及其內部圍繞親俄派和親奧派的政治鬥爭。此外,對阿爾巴尼亞民族覺醒運動(Rilindja Kombëtare)的緩慢發展,也進行瞭細緻的描摹,揭示瞭其在強鄰環伺下的艱難處境。 第五部:走嚮全麵衝突(1908年—1914年) 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因素——巴爾乾戰爭。我們考察瞭奧斯曼帝國在“青年土耳其黨”革命後的內部動蕩,以及巴爾乾聯盟(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和黑山)的形成與破裂。巴爾乾第一次戰爭(1912年)如何重新劃分瞭奧斯曼在歐洲的殘餘領土,以及緊隨其後的第二次巴爾乾戰爭(1913年)如何加劇瞭區域內國傢間的深刻仇恨,特彆是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之間關於馬其頓的領土爭端,最終使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個無法避免的導火索。 史學視角與特色: 本書力求超越單一民族史觀,采用宏觀的區域史視角,強調不同文明、帝國與新興民族國傢之間復雜的互動關係。研究資料廣泛參考瞭奧匈帝國和沙皇俄國時期的外交檔案,結閤最新的考古發現與語言學研究,對巴爾乾地區在轉型期所經曆的宗教衝突、族群清洗的早期形態以及地緣政治的角力進行瞭深入的社會文化分析。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歐洲火藥桶”形成過程的全麵、立體而又不失細節的曆史圖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新齣的中東曆史著作,光是看書名就讓人感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厚重感。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工夫,沒有選擇泛泛而談,而是把筆墨聚焦於這片復雜土地上的某個關鍵節點。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作者如何處理這種聚焦帶來的挑戰——如何在不犧牲曆史全貌、不割裂與其他中東強權聯係的前提下,深入挖掘這個特定區域的獨特性。優秀的區域史著作,絕不該是孤立的島嶼,而是宏大敘事中的一個精巧的切麵。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精妙的平衡:既能捕捉到其內部社會、政治、宗教演變脈絡的細微之處,又能清晰地勾勒齣它在地緣政治棋盤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特彆是在描述其與周邊鄰國的互動時,希望看到更為 nuanced(細緻入微)的分析,而不是簡單地貼上“盟友”或“對手”的標簽。曆史的魅力就在於其復雜性,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足夠的深度去解構這份復雜。

評分

中東地區錯綜復雜,各種思潮的碰撞與融閤,是理解其現代麵貌的鑰匙。我特彆關注的是,這位作者如何處理現代化進程與傳統價值之間的張力。在很多關於該地區的論述中,總會陷入“傳統守舊”與“西方激進”的二元對立。我非常期待看到一種更具批判性的視角,去剖析那些看似激烈的社會變革背後,本土因素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哪些是外來影響的産物,哪些是內在矛盾的必然爆發。如果能深入探討知識分子群體在這一轉型期的角色,以及他們是如何構建民族認同和國傢敘事的,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曆史的進步往往是緩慢而充滿反思的,希望作者能展現齣這種曆史的辯證法,而不是簡單地記錄事件的發生。

評分

作為一名對國際關係史有興趣的讀者,我非常期待這部作品在處理近代以來權力結構重塑時的洞察力。特彆是關於外部勢力介入和本土抵抗運動之間的微妙互動,這往往是理解中東地緣政治睏境的核心。是強調外部乾預的決定性作用,還是更側重於本土精英如何利用或對抗外部壓力來實現自身目標?我希望看到的不是簡單的“受害者”敘事,而是展現齣那個時代政治傢的復雜權衡與戰略選擇。如果作者能基於紮實的史料,對一係列關鍵的外交決策進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展現齣決策背後的思維邏輯和博弈過程,那麼這本書對於理解當代國際格局中該地區角色的演變,無疑將提供寶貴的理論與實踐參考。

評分

我對這類區域史著作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上。政治更迭和軍事衝突固然重要,但真正支撐起一個國傢長期發展的,是其土地、資源和民眾的生活方式。我想知道,這本書在描述長時段曆史時,是否對農業灌溉技術的演變、商業路綫的興衰,以及不同階層(農民、手工業者、新興資産階級)的經濟地位變化有所著墨。很多時候,宏大的國傢敘事會掩蓋掉普通人的生活圖景。如果作者能夠將宏觀的政治史與微觀的社會生活史有機結閤起來,描繪齣不同曆史時期社會經濟基礎的穩定性與脆弱性,那麼這部作品就能提供一個更堅實、更可信的曆史基礎,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宮廷鬥爭或條約簽署的層麵。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裝幀和字體設計,那種沉穩的色調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不過,對於曆史類書籍,內容永遠是王道。我比較好奇的是,作者在敘事手法上會采取何種策略來駕馭如此廣闊的時間跨度。是傾嚮於編年體的綫性敘述,讓讀者對時間節點一目瞭然;還是會采用主題式的章節劃分,比如專門闢齣章節探討某一特定時期的文化復興,或是某次關鍵性的軍事變革?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極大地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和對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如果能巧妙地穿插一些一手史料的引文或者罕見的圖像資料,那無疑會讓這部通史增色不少,真正做到“通”而不“泛”,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這種細節的把控,往往是衡量一部嚴肅曆史作品是否達到一流水準的關鍵指標。

評分

那時的馬爾剋斯還年輕。這是他的第一部正經小說,就像是他第一個女朋友。他曾說,寫這部小說時,搭進瞭一切他所會的技巧。你可以理解為:他對這部小說的投入,就像他小說裏那些癡心漢子對初戀的投入一樣,不計後果,傾瀉其中,仿佛第二天世界就要毀滅似的。1973年,馬爾剋斯45歲,說《枯枝敗葉》是他最喜歡的小說,“那是我最真誠、最自然的小說。”

評分

像教材,看起來比較悶,慢慢享受閱讀的樂趣。

評分

與小說初次戀愛時的加西亞·馬爾剋斯

評分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曰“寡君使嬰曰:寡人願事君,朝夕不倦,將奉質幣,以無失時,則國傢多難,是以不獲。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內官,焜耀寡人之望,則又無祿,早世殞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徼福於大公、丁公,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猶有先君之適及遺姑姊妹若而人。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嬪嬙,寡人之望也。”韓宣子使叔嚮對曰“寡君之願也。寡君不能獨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儷。在縗絰之中,是以未敢請。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顧敝邑,撫有晉國,賜之內主,豈唯寡君,舉群臣實受其貺。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

評分

作為中東國傢通史之一,本書同樣精彩。值得嚮關注土耳其以及中東地區的曆史的人推薦!

評分

8月19號京東明明說買書滿200送200購物券,結果東拼西湊的買夠瞭200塊的書,卻不送購物券,這種欺詐行為不值得同情!永遠也不會再來***買東西!

評分

若你讀過《瘋狂時期的大海》和《巨翅老人》,你會記住馬爾剋斯最愛用的題材:一個寜靜小鎮被外來的商業文化侵入,變得繁榮而雜亂。

評分

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長有你有我大傢一起來,很好的寶貝。

評分

在我們一生的頭幾個月裏,我們好像根本就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根據心理學傢讓·皮亞傑(Jean Piaget,他通過大量的實驗來查考兒童的認知發展)的調查,在我們一生的頭幾個月裏,我們生活在一種&"無空間&"狀態中,我們不能區分不同的物體之間,以及物體與我們之間的區彆。我們和世界是溶閤在一起的,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在哪裏結束,也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同時,我們也生活在&"永恒&"的狀態之中,因為--和我們不知道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區彆一樣--我們不能知道這一刻與下一刻的區彆。我們不知道事情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正如超個人心理學傢和哲學傢肯·威爾伯(Ken Wilber)所寫,對一個新生兒來說&"沒有真正的空間……就像自我與環境之間沒有隔閡,沒有距離或者區分。因此,同樣也沒有時間,因為空間中的一係列物體都無法被識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