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世界di一禪宗大德一行禪師潛心60年,首講經王《法華經》
一部備受萬世尊崇的佛教經典,一位享譽世界的高僧大德
《愛的正念:聽一行禪師講活在當下的智慧》絕不僅僅是講經,更是教你如何學會愛,如何學會抉擇
用詩一樣的語言開啓人生大智慧
“夜裏,當我念誦《法華經》時,
經聲震動銀河,
穹蒼之下的地球醒來,
在大地懷裏,百花驟然綻放。”
內容簡介
為何在我們抉擇實踐的道路上,舉步如此迷惘?
聽一行禪師講活在當下的智慧
《愛的正念》是一行禪師選集第2輯中的di一本,素以“經中之王”著稱的《法華經》,是z尊崇的佛教經典之一,經文內容是佛陀晚年在印度靈鷲山的宣說教誨。一行禪師在這本書中將之分為兩部分。在di一部分中,主要幫助人們減輕恐懼、絕望、焦慮等痛苦情緒,得以過上喜悅的生活;第二部分,他通過“包容”、“禪定”、“正念”等佛教智慧,教我們如何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以實際行動,活齣全新的自己。
一行禪師一如既往用他詩歌般的語言,將智慧緩緩注入讀者胸中,安享真正的平靜與幸福。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世界著名佛教大師、宗教界精神領袖、偉大的心靈導師,當今社會z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
1926年齣生於越南,16歲齣傢,後創立青年社會服務學校、萬行佛教學院和Tiep Hien接現團體。1982年在法國西南部建立“梅村”(Plum Village)禪修道場,推廣正念的禪修並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及兒童,畢生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與正念生活之道。1967年,被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奬。
一行禪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著作達100多種,身兼詩人、作傢與學者,除瞭佛學論述外,還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他對佛法的獨特領悟和詩意錶達,使人們得以瞭解佛法,掌握淨化身體和解脫心靈的藝術。
他的書關注人類的存在狀況,關注人類心靈的苦難與療救,加之他對佛法的深刻體驗和深入淺齣的詩意錶達,其著作被翻譯成40多個國傢的文字,在歐美暢銷書排行榜中曾多次進入前十名,長期暢銷不衰,創造瞭齣版史上的奇跡。代錶作有:《與生命相約》、《愛的正念》、《一心走路》、《你可以,愛》、《體味和平》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當我在曼哈頓遇見一行禪師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瞭他的寜靜,這位禪宗大師的身邊似乎縈繞著一種深深的祥和氣息。
——奧普拉(Oprah,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一行禪師選取一部廣受敬重的佛經,這部經典是一本深刻而實用的指南,教導人們轉化自我與世界,是整個“正念”教法中的z佳典範。禪師解說的依據來自人類深處的苦難,卻又齣人意錶地保持開放與清淨。他對我們每個人說法,也為全人類說法。
——喬 · 卡巴金 Jon Kabat-Zinn(美國暢銷書作傢,代錶作《正念》)
他講的都是常識,但是聽的時候就覺得入心入耳。我想不是因為他說瞭什麼,是因為他整個人的那種狀態,從容、寜靜、平和。
——梁文道(著名學者,鳳凰衛視知名節目主持人)
一行禪師巧妙地將《法華經》做瞭一個結構的劃分,並且為閱讀或思維《法華經》的經義時,提齣思考的“立足點”與“嚮度”。簡單來說,閱讀此書會感覺,一行禪師“把《法華經》的蓮花花瓣,一片片打開瞭”!
——王尚智(颱灣著名電視媒體人)
這本書為現代讀者開啓瞭《法華經》的大門。法師瞭解當代學界的佛教史觀,也融閤瞭古代祖師的思想精華,更有其自身對佛法的深切領會,以深入淺齣、優美清新、富含哲理的筆觸,娓娓道齣《法華經》的宏大事業。
——黃國清(我國著名佛教學者)
目錄
中文版序 一行禪師:人人皆可成佛
推薦序 王尚智:子夜時分的感動
導讀 一行禪師:人間的、神聖的、實踐的經中之王
di一部 曆史的嚮度 在通往z高智慧的道路上,佛陀不會拋棄任何人
di一章 開啓二門:修行如同一道海浪
第二章 善巧方便:佛陀的智見深如大海
第三章 唯有一乘:幸虧有佛陀,我們得以重生
第四章 窮睏的兒子:用愛結成束縛,愛的意義何在?
第五章 一味法雨:救渡的z高智慧
第六章 涅槃化城:當你覺得無以為繼時
第七章 授記成佛:去往光明的船足夠寬廣
第八章 提婆達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九章 四安樂行:口吐蓮華,口齣光明
第十章 法師:領受“經中之王”的利益
第二部 究竟的嚮度 因緣重重無盡,正念光明地活在當下
第十一章 多寶佛塔示實相:不畏懼生死的秘密
第十二章 菩薩從地湧齣:笑看生命中發生的一切
第十三章 無量壽命:什麼樣的人生,纔需要覺悟?
第十四章 功德:證悟深遠的快樂
第十五章 正念之光:光明地活在當下
第十六章 囑托與信賴:一切教法中,以此為di一
第三部 行動的嚮度 愛,是wei一能保護我們免於傷害的力量
常不輕:把希望的訊息帶給每個人
藥王:非成就的成就
妙音:吟唱一首解脫之歌
第二十章 普門:韆處祈求韆處應
第二十一章 韆百億化身:時時與智慧同在
第二十二章 愛的正念:從痛苦中獲救的關鍵
第二十三章 無畏:將牢獄轉變為清涼的蓮池
第二十四章 持地菩薩與地藏菩薩:心淨、身淨、傢園淨
第二十五章 陀羅尼:度一切苦厄
第二十六章 妙莊嚴王:免於苦海中的沉淪
第二十七章 普賢大行:人人可用的十種修行法
第四部 開啓行動之門 跨越苦難的河流,登上幸福彼岸
第二十八章 六波羅蜜:自在人生的大智慧
第二十九章 布施:愈給予愈富有
第三十章 持戒:那是束縛嗎?
第三十一章 包容:是非來臨,心中持寬
第三十二章 精進:純而不雜,有進無退
第三十三章 禪定:全然地活在當下
第三十四章 智慧:如鳥之雙翼,高翔遠遊
附錄:注釋
精彩書摘
di一部 曆史的嚮度 在通往z高智慧的道路上,佛陀不會拋棄任何人
《法華經》di一品至第十品、第十二品至第十四品
佛陀入滅之後的漫漫時間長河中,任何能聽聞《法華經》,同時內心産生無限滿足、喜悅的人,就算隻是聽聞一首偈頌或一段經文,或甚至隻有經題,此人已獲得保證,將來必定成佛。我們無須迴到 2500年前,登上靈鷲山,坐在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大會中,就能領受“經中之王”的利益。
當我們能觸及眼前萬物的究竟嚮度時,就分享瞭佛陀的無量壽命與無限的心靈力量;當觸及如來的壽命與心靈力量時,也同時觸及我們的究竟本性與心靈力量。很多人一天到晚覺得自己猶如沙粒般渺小,可能覺得個人微不足道的生命並無多大意義,奮鬥度過一生,卻在臨終時自覺瞭無成就。這是一種自卑感,許多人深受其苦。若隻從曆史嚮度的角度看待實相,我們可能覺得一個普通人無法有多少成就;但若觸及實相的究竟嚮度,就知道自己一如佛陀,我們分享佛性——我們“即是”佛性。當我們的視野能chao越眼耳見聞的時空限製,能chao越自己自卑與無能的概念時,就會發現自己蓄積瞭廣大充沛的心靈能量,能與世人共享。
“我所說的是真理,我也隻能說真理”
此時佛陀顯現一項意義重大的奇跡。他伸齣舌頭,他的“廣長舌”能覆蓋三韆大韆世界;接著,從身上每個毛孔放射齣七彩繽紛的無量光芒,照亮十方一切世界。在每個世界中都可看見有尊佛坐在菩提樹下的獅子座上,無比高貴、莊嚴,也同樣齣廣長舌、放無量光。當佛陀的光芒照到十方諸佛時,這無量無邊的諸佛,也全都依序照亮無數三韆大韆世界中的一切國土。
這段經文中有奇妙無比的意象,那是《法華經》中名聞遐邇的生動描繪。首先是佛陀廣長舌的美妙意象。這觀念並非源於佛教,它早已存在於佛教成立前的其他印度宗教傳統中;意指說齣真理的人,即被稱為具有廣長舌。佛陀隻說究竟的真理( paramarthasatya,勝義諦),因此被描述為具有足以覆蓋三韆大韆世界的廣長舌。由於佛陀的諸根皆已清淨,因此能見到極為奇妙的事物,但當他談論這些奇妙的現象時,人們往往因無法以同樣的方式看見而不予采信。所以,佛陀必須提醒聽法的大眾:“我正在告訴你們真理;我所說的是真理,我也隻說真理。”
發正念之光,每人都能現奇跡
其次是佛陀放光的意象。在佛經中,“光”是一種隱喻,象徵已覺醒的理解,《華嚴經》的世界即是光的世界。佛陀是光,從他周身的每個毛孔都湧現齣光芒。他的正念之光非常強烈耀眼,有瞭這種光源,如來得以照亮一切世界,猶如以強烈的燈光照耀一般。有瞭這種強大的心靈力量之光,佛陀得以看清這正念之光停駐之處的任何現象。
我們的意識也具有這種光源,當開發正念的能力,讓正念照亮自己的內在與周遭,此時就能看見凡俗眼光看不見的許多事物。當正念之光或已覺醒的理解之光照亮一片樹葉、草葉,或一朵浮雲時,我們可全盤看清那個現象的神奇,可看見《華嚴經》重重無盡的世界不可思議地在我們麵前展開。而且由於正念,我們就如佛陀般也能創造奇跡。
假設有人正念分明地生活,經常處於專注的狀態,在正念與專注中迴傢、外齣、站立、坐下、說話、切菜、洗鍋子,以及完成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此人在一切身、語、意的行動中都發齣正念之光。其他人遇到他就能接觸到那份正念,受到正念的影響,受到他正念之光的照耀,他們的正念種子也開始萌芽,自然而然地,也會在日常各種活動中培養正念。這是任何人都能實現的一種真正的奇跡。
身邊的人發齣正念之光,可能是兄弟、姊妹、父母、師長、配偶或同伴,這道光照拂我們,我們因而開始培養正念,也嚮外發齣正念之光,照耀他人。佛陀是什麼?佛陀不外乎正念之光,這種光芒無論照耀何處,都能讓我們看見奇妙的真理——它所照耀對象的究竟嚮度。受正念之光照耀的人接著發齣自己的正念之光,照耀其他人與事物,就如佛陀的光芒照到其他所有世界時,使得無量諸佛放光。當我們正念分明地生活時,也將正念之光遍照四周,幫助其他人接觸並發齣自己的正念之光。
有個關於唐朝法藏大師的故事。大師曾教授武則天皇後《華嚴經》,當時他正興建一座八角塔,他命人將塔內的牆壁全 部貼上大片鏡子。完工後,請皇後跟他一起進入塔內。他手拿蠟燭為皇後照明,當皇後踏入塔內時,看見眼前的鏡子映照齣燭光;她一轉身,又看見身後的鏡子映照的燭光。然而,燭光不隻映照在八麵貼滿鏡子的牆上,因每麵鏡子的燭光又映現在其他鏡麵上,然後不斷地重重映現,於是就有重重無盡的燭光。大師以這種極為善巧的方式,嚮皇後說明《華嚴經》中因陀羅網的意象。因陀羅網是廣袤無垠的宇宙之網,網上懸吊的每一顆珍寶都映照齣其他所有珍寶的影像,如此創造齣重重無盡的光影。
《法華經》此品包含“因緣重重無盡”的意象,它也齣現於《華嚴經》中。當我們正念分明地生活,就好像周身的毛孔都放光照亮周遭的一切,即使有人尚未開始修行,接觸到我們的正念之光時,他們內在也開始産生正念的種子。這是自然的過程,無須我們極力地努力奮鬥;一道光芒不用努力照亮它碰觸的對象,隻要安住在自己照明的本性即可。同樣的,我們不必耗費九牛二虎之力以發齣正念之光,隻要繼續修習正念,自然會對我們的環境與周遭的人産生影響,他們也跟著會發齣正念之光。
根據“因緣重重無盡”的教法來看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為何小至一個生命、一個人的行動,都能造成極大的影響。我們不再固守個人平凡渺小的生命是無關緊要的觀念,因我們存在的方式影響著自己的處境、環境,以及周遭一切的生命,就如佛陀般也有能力影響許多眾生與生命體。
當我們點亮內在的正念之燈,讓它發光,這時身邊所有的人也都能獲益;在教團生活中,隻要有一個人具有正念,其正念之光即能利益整個團體;一個人生起正念,正念之光照耀到另一個人身上,兩人的正念之光又照亮另一個人,如此持續不斷,直到每個人,每顆因陀羅網上的珍寶都放射正念之光。如此,我們就能在這個地球上創造光明的世界。
……
《愛的正念》:在喧囂中尋迴寜靜,在當下綻放生命 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被無數瑣事牽絆,迷失在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焦慮中。我們渴望一份寜靜,一份深刻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找迴內心的平靜,重新連接生命的本真。《愛的正念:聽一行禪師講活在當下的智慧》便是這樣一本能為你點亮前路,喚醒內心潛藏力量的寶貴讀物。它並非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與偉大的禪師——一行禪師——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次直抵心靈的療愈之旅。 本書匯集瞭一行禪師最精華的開示,以通俗易懂、充滿慈悲的語言,深刻地闡釋瞭“活在當下”這一簡單卻又至關重要的智慧。一行禪師以其超凡的洞察力,將佛教深奧的哲學轉化為日常生活的實踐指南,帶領我們穿越迷霧,看清生命的本質,並學會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以全然的覺知去體驗生活,去感受愛,去創造喜悅。 一、 什麼是“正念”?—— 喚醒沉睡的意識 “正念”(Mindfulness)是貫穿本書的核心概念。它並非一種神秘的玄學,而是指一種有意識地、不加評判地專注於當下時刻的能力。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大腦常常處於“自動駕駛”模式,被各種念頭、擔憂、計劃所占據,很少真正地“在”。我們吃飯時想著工作,走路時想著明天,甚至與傢人朋友相處時,思緒也常常飄嚮遠方。這種“心不在焉”的狀態,讓我們錯過瞭生命中最寶貴的瞬間,也讓我們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一行禪師告訴我們,正念的練習,恰恰是從這種“自動駕駛”中覺醒的過程。它要求我們以一種開放、接納的態度,去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情緒波動、思想活動,以及周圍的環境。這種覺察不是去分析、去判斷、去改變,而是單純地去“看到”。就像一位細心的觀察者,不帶任何偏見地審視眼前的一切。 書中,一行禪師通過生動有趣的例子,引導讀者體會正念的力量。例如,在吃飯時,我們會學習去感受食物的顔色、香氣、口感,去體會咀嚼的過程,去感恩賜予食物的陽光、土地、辛勤耕耘的人們。在行走時,我們會將注意力帶迴到雙腳與大地的接觸,去感受每一步的起伏,去體會身體的移動,讓行走本身成為一種禪修。這種專注於當下的練習,能瞬間將我們從過去的懊悔和未來的憂慮中拉扯齣來,讓我們重新擁有對生活的主宰感。 二、 愛的智慧:正念與愛的深度融閤 “愛”是人類最基本、最強大的情感需求,也是生命中最深刻的體驗。《愛的正念》並非僅僅探討如何“不走神”,它更進一步,將正念的智慧應用於滋養愛,深化愛。一行禪師認為,真正的愛,源於我們內心的平和與豐盈。當我們能夠以全然的覺知去愛,我們纔能真正地看見和接納對方,纔能給予對方無條件的關懷和支持。 書中,一行禪師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愛”的誤區。許多時候,我們對愛的追求,隻是為瞭填補內心的空虛,是為瞭獲得對方的肯定和關注。這種帶有索取的愛,往往會帶來痛苦和失望。而真正的愛,是當我們能夠首先愛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滋養自己的內心,我們纔能有足夠的力量去愛他人,去給予,去分享。 一行禪師提倡的“愛的正念”,意味著在與親人、伴侶、朋友互動時,帶著全然的臨在。當我們傾聽對方說話時,不僅僅是用耳朵去聽,更是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去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當我們錶達愛意時,是用真誠的行動和溫暖的話語,而非僅僅敷衍的承諾。這種全然的臨在,能讓每一次互動都充滿力量,讓關係更加穩固和諧。 三、 活在當下: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枷鎖 我們常常被時間的洪流裹挾前行,沉湎於過往,擔憂著未來,而遺忘瞭最寶貴的“現在”。“過去已逝,未來未至,唯有當下真實存在。”一行禪師反復強調這一生命真理。活在當下,並非讓我們忽視過去或放棄對未來的規劃,而是讓我們明白,所有的改變和成長,都隻能發生在此時此刻。 書中,一行禪師通過具體的指導,幫助讀者打破時間的束縛。他教導我們如何覺察並轉化那些睏擾我們的負麵情緒,無論是來自過去的創傷,還是來自對未來的擔憂。他鼓勵我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的挑戰,將每一次睏難都視為一次成長的契機。 “呼吸”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一行禪師反復提醒我們,每一次的吸氣和呼氣,都是當下最真實的體現。通過專注於呼吸,我們可以 Anchore(錨定)自己,將意識帶迴到身體,帶迴到此刻。當思緒飄遠時,隻需輕輕地將注意力拉迴到呼吸上,就像一位慈愛的父母,溫柔地引導迷路的孩子迴傢。 四、 應對痛苦與煩惱:以智慧化解不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痛苦和煩惱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然而,我們對待痛苦的態度,卻直接決定瞭我們的生命品質。《愛的正念》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應對痛苦。 一行禪師指齣,痛苦的根源往往在於我們的執著和抗拒。我們試圖抓住那些美好的事物,又極力排斥那些讓我們感到不適的經曆。然而,這種抗拒本身,反而會加劇痛苦。正念的智慧,在於以一種接納的心態去麵對痛苦,去“看到”它,去理解它,而不是被它吞噬。 書中,一行禪師提供瞭許多實用的練習,幫助我們轉化痛苦。例如,當負麵情緒升起時,我們可以嘗試去觀察它,不去壓抑,也不去放大,隻是讓它自然地流淌。通過這種觀察,我們會發現,情緒並非永恒不變,它們也會像潮水一樣,有起有落。當我們不再對抗,而是與痛苦共處時,它的力量就會逐漸減弱。 五、 覺醒與自由:邁嚮內心深處的平靜 《愛的正念》最終指嚮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覺醒與自由。當我們將正念的智慧融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便能逐漸擺脫內心的束縛,活齣真正的自己。 一行禪師的教誨,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是對生命實踐的指引。他鼓勵我們從小處著手,從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行走,每一次對話開始。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我們會發現,內心的寜靜不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本書所傳遞的智慧,是一種普世的價值,無關宗教信仰,無關文化背景。它能幫助任何渴望在喧囂中尋得一份安寜,渴望在關係中感受更多愛與連接,渴望在生活中體驗更多喜悅與平和的人們。 《愛的正念》是一本可以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悟。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一位慈悲的友人,始終陪伴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指引我們走嚮更光明、更充滿愛意的未來。翻開這本書,就如同推開瞭一扇通往內心寜靜與智慧的大門,一場深刻的生命轉化,正在悄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