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 [User Stories Applied: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 [User Stories Applied: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科恩 著,石永超,張博超 譯,李國彪,滕振宇 校
圖書標籤:
  • 用戶故事
  • 敏捷開發
  • 軟件工程
  • 需求分析
  • 産品管理
  • Scrum
  • XP
  • 迭代開發
  • 敏捷方法論
  • 軟件需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22340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80654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User Stories Applied: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0
字數:355000
正文語種:中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敏捷大師Mike Cohn的軟件需求方法聖經,小型團隊(項目)不可或缺的敏捷開發寶典,五星級長銷圖書,敏捷社區重點推薦,結閤精髓和實例,充分演繹用戶故事的智慧。

  在敏捷社區的詳盡評審和熱切期盼下, 《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不負眾望.為軟件行業提供瞭一種節省時間和消除重復工作的需求管理方法.對開發更優秀的軟件起著積極、高效的推動作用。

  構建滿足用戶需求的軟件.推薦的方法是從“用戶故事”開始,即簡明扼要、清楚明確地描述對實際用戶有價值的功能。在《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中.敏捷大師Mike cohn提供詳盡的藍圖來指導我們如何編寫用戶故事.如何把它們應用於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中。

  《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介紹瞭如何編寫理想的用戶故事,造成用戶故事不理想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在無法與用戶交流的情況下有效地搜集用戶故事.如何對已經寫好的用戶故事進行整理、排列優先級及在此基礎上進行計劃、管理和測試。

  ·專注於“用戶故事”這一靈活、敏捷和實用的需求方法。

  ·強調如何用更短的時間開發更符閤用戶需求的軟件應用。

  ·揭示如何在不能直接與用戶交流的情況下搜集用戶故事。

  ·詮釋用戶故事的優勢,用戶故事與用例、使用場景和傳統需求方法的不同。

  ·精闢闡述如何圍繞著用戶故事進行全麵的規劃、進度、估算和測試。

  ·極限編程(Extreme Programming),scrum或其他任何敏捷方法的伴侶。

  采用XP和scrum等敏捷開發方法或其他軟件開發方法的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分析師和管理人員.可以從《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以更少的人員在更少的時間內開發齣更符閤用戶需求的軟件應用


內容簡介

  《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詳細介紹瞭用戶故事與敏捷開發方法的結閤,詮釋瞭用戶故事的重要價值,用戶故事的實踐過程,良好用戶故事編寫準則,如何搜集和整理用戶故事,如何排列用戶故事的優先級,進而澄清真正適閤用戶需求的、有價值的功能需求。
  《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對於軟件開發人員、測試人員、需求分析師和管理者,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科恩(Mike Cohn),是敏捷聯盟的發起成員之一,並擔任其文章項目的總監。他1984年開始編程,1988年開始管理軟件項目,客戶包括富達投資、維亞康姆、寶潔、NBC和花旗銀行。Mike寫本書時是Fast401k的軟件工程副總裁。這傢行業領先公司提供基於互聯網的401(k)檔案保存和管理解決方案。Fast401k嚮金融服務行業客戶提供自主品牌的e401k軟件産品,作為外包服務供應商,利用專有技術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在本書之前,Mike著有或閤寫瞭4本編程方麵的書籍。(譯者注:Mike也是《敏捷估計及估算》及Succeedingwith Agile兩本重要敏捷著作的作者,並與其他兩位敏捷泰鬥Ken Schwaber和EstherDerbv一起創辦瞭Scrum聯盟。)

內頁插圖

目錄

第I部分 起 步
第1章 概覽 3
什麼是用戶故事? 4
細節在哪裏? 5
“必須多長時間完成?” 6
客戶團隊 7
使用故事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7
規劃發布和迭代 9
什麼是驗收測試? 11
為什麼要變? 12
小結 13
問題 14

第2章 編寫故事 15
獨立的 15
可討論的 16
對用戶或客戶有價值的 18
可估計的 19
小的 20
分割故事 21
閤並故事 23
可測試的 23
小結 24
開發人員職責 25
客戶團隊職責 25
問題 25

第3章 用戶角色建模 27
用戶角色 27
角色建模的步驟 28
通過頭腦風暴,列齣初始的用戶
角色集閤 29
整理最初的角色集閤 30
整閤角色 31
提煉角色 32
兩個額外的技術 33
虛構人物 33
極端人物 34
如果有現場用戶該如何? 35
小結 35
開發人員職責 35
客戶職責 35
問題 36

第4章 搜集故事 37
引齣和捕捉是不閤用的 37
夠用就行,不是嗎? 38
方法 38
用戶訪談 39
問捲調查 41
觀察 41
故事編寫工作坊 42
小結 45
開發人員職責 45
客戶職責 45
問題 46

第5章 與用戶代理閤作 47
用戶的經理 47
開發經理 48
銷售人員 49
領域專傢 49
市場營銷團隊 50
以前的用戶 50
客戶 51
培訓師和技術支持 52
業務分析師或係統分析師 52
與用戶代理閤作時,做些什麼? 52
能接觸到用戶但訪問受限時 52
實在不能接觸到用戶時 53
可以自己來嗎? 54
設立客戶團隊 54
小結 55
開發人員職責 55
客戶團隊職責 56
問題 56

第6章 用戶故事驗收測試 57
在寫代碼之前寫測試 58
客戶定義測試 59
測試是過程的一部分 59
多少測試纔算多? 59
集成測試框架 60
測試類型 61
小結 62
開發人員職責 62
客戶職責 62
問題 62

第7章 優秀用戶故事準則 63
從目標故事開始 63
切蛋糕 63
編寫封閉的故事 64
卡片約束 65
根據實現時間來確定故事規模 65
不要過早涉及用戶界麵 66
有些需求並不是故事 67
在故事裏包括用戶角色 67
隻為一個用戶編寫 68
以主動語態編寫 68
由客戶編寫 68
嚮故事卡編號說“不” 68
不要忘記意圖 69
小結 69
問題 70

第II部分 估算和計劃
第8章 估算用戶故事 73
故事點 73
以團隊估算 74
估算 74
三角測量 75
使用故事點 76
如果用結對編程呢? 77
一些提醒 78
小結 79
開發人員職責 79
客戶職責 79
問題 79

第9章 發布計劃 81
我們想在什麼時候發布 81
希望在發布中包含哪些功能? 82
排列故事優先級 82
混閤優先級 84
高風險故事 84
根據架構需要安排優先級 85
選擇迭代長度 86
從故事點到預計工期 86
初始速率 87
猜測速率 87
創建發布計劃 88
小結 88
開發人員職責 89
客戶職責 89
問題 89

第10章 迭代計劃 91
迭代計劃概覽 91
討論故事 91
分解任務 92
準則 93
承擔職責 94
估算並確認 94
小結 95
開發人員職責 96
客戶職責 96
問題 96

第11章 測量並監控速率 97
測量速率 97
計劃速率和實際速率 98
迭代燃盡圖 100
迭代中的燃盡圖 102
小結 104
開發人員職責 105
客戶職責 105
問題 105

第III部分 經常討論的話題
第12章 故事不是什麼 109
用戶故事不是IEEE 830 109
用戶故事不是用例 112
用戶故事不是場景 115
小結 117
問題 118

第13章 用戶故事的優勢 119
口頭溝通 119
用戶故事容易理解 121
用戶故事的大小適閤做計劃 122
用戶故事適閤於迭代開發 123
用戶故事鼓勵延遲細節 124
用戶故事支持隨機應變的開發 124
用戶故事鼓勵參與性設計 125
用戶故事傳播隱性知識 126
用戶故事的不足 126
小結 127
開發人員職責 127
客戶職責 128
問題 128

第14章 用戶故事不良癥兆一覽 129
故事太小 129
故事互相依賴 129
鍍金 130
細節太多 131
過早考慮用戶界麵細節 131
想得太遠 132
故事劃分太過頻繁 132
客戶很難為故事安排優先級 132
客戶不願意寫用戶故事,也不願意
為故事安排優先級 133
小結 134
開發人員職責 134
客戶職責 134
問題 134

第15章 Scrum與用戶故事 135
Scrum是迭代和遞增的 135
Scrum基礎 136
Scrum團隊 137
産品Backlog 137
Sprint計劃會議 138
Sprint評審會議 140
每日Scrum簡會 140
在Scrum中使用用戶故事 142
Scrum和産品Backlog 142
在Sprint計劃會議中使用
用戶故事 142
在Sprint評審會議中使用
用戶故事 143
在每日Scrum簡會中使用
用戶故事 143
一個案例 143
小結 144
問題 145

第16章 其他話題 147
處理非功能性需求 147
紙質還是軟件? 148
用戶故事和用戶界麵 150
保留故事 152
缺陷的用戶故事 154
小結 154
開發人員職責 155
客戶職責 155
問題 155

第IV部分 一個完整的實例
第17章 用戶角色 159
項目 159
定義客戶 159
定義一些角色雛形 160
整閤與提煉 161
角色建模 162
添加虛構人物 164

第18章 一些用戶故事 165
Teresa的故事 165
Ron船長的故事 168
“初級航海者”的故事 168
“不齣海的禮物購買者”的故事 169
“報錶查閱者”的故事 169
“管理員”的一些故事 170
收尾 171

第19章 估算故事 173
第一個故事 174
高級搜索 176
評分和評論 177
賬戶 177
完成估算 178
所有估算 179

第20章 發布計劃 181
估算速率 181
給故事安排優先級 181
最終的發布計劃 182
第21章 驗收測試 185
搜索測試 185
購物車測試 186
購買書 187
用戶賬戶 187
管理 188
測試限製條件 189
最後一個故事 190

第V部分 附 錄
附錄A 極限編程概覽 193
附錄B 參考答案 203

精彩書摘

  我們需要一種協同工作的方法,讓雙方都不占絕對主導地位,共同麵對感情用事和辦公室政治化的資源分配問題。若資源分配問題完全落在一方,項目必定會失敗。如果隻讓開發人員來承擔這些問題(他們通常會被告知“我不關心你們怎麼做,但請你們在6月份之前完成”),他們可能會犧牲質量來換取額外的特性,也可能隻部分實現一個特性,或者自行做齣一些本該在有客戶和用戶參與情況下纔能做齣的決定。如果隻是客戶和用戶承擔資源分配的責任,那麼我們通常會在項目開始時看到一係列漫長的討論,項目中的特性逐漸減少。之後,在最終發布軟件時,隻剩下很少的功能,甚至少於被減掉的功能。

  至此我們已經瞭解到,我們不能完美地預測軟件開發項目。當用戶看到軟件的早期版本時,他們會想齣新的點子,從而改變他們的觀點。由於軟件的這種不可控性,大部分開發人員都會遇到眾所周知的艱難時刻,估計需要多長時間纔能完事兒。因為這些因素及其他一些因素,導緻我們無法勾勒齣一幅完美的PERT圖①來展示項目中所有必須完成的事情。

  ……

前言/序言

  數年前,Mike Cohn寫瞭這本User Stories Applied: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而我從2007年纔真正開始接觸敏捷,沒想到在2009年我竟有機會能夠參與翻譯這本有關用戶故事的經典著作,我感到十分的榮幸。
  敏捷開發近些年在國內軟件開發公司中十分流行,因為它為軟件開發指引瞭一個方嚮。而用戶故事是敏捷實踐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能幫助我們高效地收集客戶真正的需求。軟件開發都起始於需求收集與分析。如果一開始需求都弄錯瞭,軟件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同時,用戶故事帶來瞭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高效溝通,不論是開發團隊與客戶的溝通,還是團隊內部成員之間的溝通。溝通使客戶和團隊成員都朝同一個方嚮前進,這意味著更少的錯誤,更少的浪費、風險和成本。用戶故事還是敏捷計劃與估算的重要基礎。
  我十分有幸能在Irdeto BSS進行敏捷開發。在這裏,我們使用Scrum,結閤XP進行開發。用戶故事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在這裏,每個團隊都有一個白闆,上麵貼有一些卡片。它們是這個Sprint團隊計劃完成的用戶故事以及這些故事劃分的任務。這些用戶故事卡片概要描述瞭需求,形如“作為(角色),我想要(功能),以此(商業價值)”,有時上麵還附著另一張卡片寫著驗收條件。在做計劃和開發的時候,團隊可以拿著這個用戶故事討論故事細節,故事如何纔算完成,等等,正如Ron Jeffries所描述的3C:Card(卡片),Conversation(交談)和Confirmation(確認)。
  用戶故事從始至終貫穿於整個開發流程。首先産品負責人根據收集來的需求編寫用戶故事,放入産品Backlog中。在Sprint計劃會議中,團隊成員討論其中的一些用戶故事,細化故事細節,確定驗收標準,使用Planning Poker(計劃撲剋)估算故事點。然後,將故事分成一些小的任務,並估算工作時間。最後,將故事放入Sprint Backlog中,並按優先級排序。Sprint開始時,故事卡片和任務卡片都放在白闆的To Do欄,團隊成員按故事的優先級挑選任務,將任務卡片挪到Doing欄。任務完成後,將任務卡片挪到Done欄。團隊盡可能地先完成優先級高的故事。在故事開發的初始階段,測試人員和産品負責人一起確認測試用例。故事的任務都完成後,産品負責人驗收並確認故事已完成,將故事卡片挪到Done欄中。如此完成整個Sprint的所有故事。Sprint結束時,團隊還要將完成的故事演示給利益相關人、其他産品負責人和團隊等。這樣,每個Sprint團隊都會通過完成一係列的用戶故事來嚮客戶輸齣商業價值。
  這次翻譯我們一共四個人參與,我和石永超主要負責翻譯,滕振宇和李國彪主要負責審核。前期的第一個月,我們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我們討論過後,發現這次翻譯其實是一個具有固定交付時間、固定範圍(21章和兩個附錄)且依賴虛擬兼職開發團隊的項目,包含開發(翻譯)和測試(審核)等工作,何不用敏捷的方式來開展?於是,第二個月開始,我們使用敏捷的思想來指導翻譯工作。我們首先把每一章當作一個用戶故事,每個故事估算一個故事點(這個是我們做的不足的地方,一個故事點顯然不能準確反映各章的不同篇幅)。我們以一個星期為一個迭代,用一份Excel文檔作電子白闆。每個周末固定時間用Skype開一次網上語音會議。如同Scrum的每日例會一樣,大傢迴答三個問題:這個星期我做瞭什麼,下個星期準備做什麼,有什麼睏難。然後討論大傢遇到的一些翻譯難點,統一一些術語的翻譯。大傢在完成每個星期的翻譯工作的同時,必須及時簡單地更新Excel中故事的狀態。這樣一來,每個人都能及時知道每一章的進度,哪一章可以審核,哪一章沒有人翻譯,可以任領。同時,Excel中還有燃盡圖,告訴我們離目標還有多遠,是否需要調整。如此,這份Excel文檔就成為我們的另一個溝通工具。另外,我們還有十分重要的工具,如同我們的軟件項目一樣,對於項目中的所有文件(包括電子白闆和術語錶),我們使用版本管理工具Subversion和持續集成工具CruiseControl。我們每次簽入,持續集成工具都會立即發一封郵件通知大傢有新的改動,郵件包含有簽入的描述,這樣可以提醒大傢某一章翻譯完瞭,應該審核,等等 。這樣,從第二個月開始,我們的翻譯工作就始終保持穩定的進度,團隊通過更多更頻繁的迴饋不斷學習成長,持續改善譯稿和翻譯過程,最終按時交付瞭翻譯稿。
  這次翻譯成為我們軟件開發之外的一次敏捷實踐,獲益良多。同樣,我們也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敏捷,讓更多從事軟件開發的人和其他行業的人從中獲益。翻譯這本書也希望能為傳播敏捷思想與方法盡一份力。讓更多的人瞭解用戶故事,使用用戶故事,帶來更多成功的項目。
  在此感謝一起翻譯的夥伴們:李國彪、滕振宇和石永超。感謝你們讓我能夠獲得參與翻譯此書的機會,我從中學習瞭很多很多,不僅僅是對用戶故事更深入的瞭解,還有在這次翻譯過程中對敏捷更全麵、深刻的理解。


蛻變:精益求精的軟件開發實踐與用戶洞察的深度融閤 在這個飛速迭代、市場瞬息萬變的時代,傳統的軟件開發模式已顯得力不從心。我們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齣,交付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帶來商業價值的産品?本書將帶領您踏上一段探索之旅,深入解鎖現代軟件開發的核心理念與卓越實踐,為您構建一套強大而靈活的開發體係,實現從構想到交付的無縫蛻變。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手冊,而是一套深刻洞察用戶需求、優化開發流程、激發團隊潛能的綜閤性指南。它將引導您超越冰冷的編碼和復雜的架構,直抵用戶的心靈深處,理解他們真正麵臨的問題,捕捉他們潛在的期望。我們將共同探索如何將用戶置於開發的核心,如何將他們的需求轉化為清晰、可操作的指導,從而確保我們所構建的每一行代碼,都朝著創造卓越用戶體驗和實現商業目標的方嚮邁進。 第一部分:洞察用戶——解鎖需求的鑰匙 在軟件開發的起點,清晰而準確的需求是成功的基石。然而,現實中我們常常麵臨需求模糊、理解偏差、甚至根本性誤判的睏境。本書的第一部分將重點闡述如何係統性地、有策略地理解用戶。 用戶畫像的構建與深化: 我們將從“用戶是誰”這一最基本的問題齣發,學習如何描繪齣具象的用戶畫像。這不僅僅是關於人口統計學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理解他們的動機、目標、痛點、行為習慣以及他們在特定情境下的需求。我們將探討多種構建用戶畫像的方法,從訪談、問捲調查到行為數據分析,並強調如何將這些畫像轉化為團隊內部共享的、動態更新的認知模型。一個鮮活、立體的用戶形象,將成為我們決策的指路明燈。 情境感知與用戶旅程的繪製: 用戶並非孤立存在,他們的需求往往與特定的使用情境緊密相連。本書將深入解析如何捕捉和理解這些情境,例如用戶在使用産品時所處的物理環境、心理狀態、以及他們正在嘗試完成的任務。我們將學習繪製用戶旅程圖,以可視化方式展現用戶在使用産品過程中的每一個觸點、每一個互動,從而識彆齣潛在的痛點和改進機會。這種對用戶使用過程的深度理解,將幫助我們發現那些隱藏在錶麵需求之下的真正挑戰。 需求挖掘的藝術與科學: 如何從用戶訪談、反饋和市場趨勢中提煉齣有價值的需求?本書將介紹一係列行之有效的需求挖掘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用戶故事地圖、同理心地圖、以及不同形式的訪談技巧。我們將學習如何提齣正確的問題,如何傾聽隱藏在迴答背後的深層需求,以及如何區分“想要”與“需要”。掌握這些技巧,您將能更有效地從海量信息中過濾齣真正驅動産品價值的核心需求。 同理心驅動的設計思維: 軟件開發不應僅僅是技術實現,更應是一場以人為本的創新。本書將引入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強調同理心在産品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學習如何從用戶的視角齣發,設身處地地感受他們的睏境,從而激發更具創新性和人性化的解決方案。同理心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用戶,更能幫助我們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構建用戶忠誠度。 第二部分:敏捷實踐——賦能高效協作與持續交付 理解瞭用戶,我們便擁有瞭前行的方嚮。然而,如何高效地將這些理解轉化為高質量的産品,並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則需要一套強大的執行框架。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聚焦於敏捷開發方法論,為您構建一套靈活、高效、適應性強的開發流程。 敏捷宣言的精髓與實踐: 我們將深入剖析敏捷宣言的四大核心價值觀和十二項原則,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哲學。這不僅僅是對一套原則的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如何將這些原則融會貫通,轉化為日常開發實踐中的行為準則。本書將幫助您理解敏捷的真正意義,即擁抱變化、持續交付價值、以及以人為本的協作。 Scrum框架的精細化解讀與應用: Scrum作為最流行的敏捷框架之一,將在本書中得到詳盡的闡述。我們將細緻講解Scrum的各個角色(産品負責人、開發團隊、Scrum Master)、事件(Sprint計劃會議、每日站會、Sprint評審、Sprint迴顧)和工件(産品待辦列錶、Sprint待辦列錶、增量)。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指導,幫助您如何有效地實施Scrum,優化每個環節的效率,並解決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常見挑戰。 看闆方法的靈活性與可視化管理: 除瞭Scrum,看闆方法以其高度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可視化能力,同樣是敏捷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探討看闆的核心原則(可視化工作流、限製在製品、管理流動、明確流程規則、實施反饋循環、協作改進),以及如何利用看闆來管理和優化開發流程。本書將指導您如何構建有效的看闆,識彆瓶頸,並實現更平滑、更可預測的交付。 持續集成與持續交付(CI/CD)的自動化力量: 在敏捷開發中,頻繁而可靠的交付是關鍵。本書將深入介紹持續集成(CI)和持續交付(CD)的概念及其在現代軟件開發中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自動化構建、測試和部署流程,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乾預,提高代碼質量,縮短交付周期,並顯著降低發布風險。掌握CI/CD,您將能以極高的效率將高質量的軟件交付給用戶。 迭代開發與反饋循環的優化: 敏捷的核心在於通過短周期的迭代來不斷學習和調整。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進行有效的迭代規劃、執行和評審。我們將學習如何從每個迭代中收集反饋,包括來自用戶的反饋、技術層麵的反饋以及團隊內部的反饋,並如何將這些反饋快速地融入到下一個迭代的規劃中。構建強大的反饋循環,是實現持續改進和適應市場需求的關鍵。 第三部分:卓越實踐——構建高質量、可維護的軟件 僅僅快速交付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確保交付的軟件是高質量的、可維護的,並且能夠持續地為用戶創造價值。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聚焦於一係列能夠顯著提升軟件質量和開發效率的卓越實踐。 行為驅動開發(BDD)與測試驅動開發(TDD)的協同: 我們將深入探討行為驅動開發(BDD)和測試驅動開發(TDD)的概念和實踐。BDD強調從用戶的角度來定義軟件行為,通過易於理解的自然語言來描述需求,並將其轉化為可執行的測試。TDD則強調在編寫代碼之前先編寫測試,確保代碼的可測試性和正確性。本書將指導您如何將BDD和TDD有機結閤,從而編寫齣更健壯、更易於維護且真正符閤用戶期望的代碼。 重構的藝術與價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代碼庫會不可避免地産生“技術債務”。本書將深入探討重構的價值和藝術,教會您如何在不改變外部行為的前提下,持續地改進代碼的內部結構,使其更清晰、更易於理解和擴展。我們將學習各種常見的重構手法,並理解如何在敏捷開發周期中有效地進行重構,從而避免代碼腐化,保持係統的健康。 自動化測試的金字塔: 為瞭確保軟件質量,自動化測試是不可或缺的。本書將介紹自動化測試金字塔的理念,即在不同層級(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閤理分配測試的比例,以實現高效且全麵的測試覆蓋。我們將探討如何編寫有效的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端到端測試,以及如何將它們集成到CI/CD流程中,構建一個堅實的質量保障體係。 代碼評審與知識共享的文化: 代碼評審是發現潛在問題、傳播最佳實踐和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知識共享的重要機製。本書將指導您如何進行有效且富有建設性的代碼評審,如何提齣有價值的反饋,以及如何從評審中學習和成長。我們將強調建立一種開放、信任的代碼評審文化,讓團隊成員能夠共同為代碼質量負責。 技術債務的管理與償還: 技術債務如同隱藏的成本,如果不加以管理,將嚴重阻礙開發速度和創新能力。本書將幫助您識彆和量化技術債務,並提供策略來有效地管理和償還技術債務。我們將探討如何將技術債務的管理納入到迭代規劃中,如何平衡新功能的開發和技術債務的清理,從而確保項目的長期健康發展。 結論:邁嚮卓越,擁抱未來 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一係列方法和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一種對軟件開發本質的深刻理解。通過將對用戶的深度洞察與敏捷的高效實踐相結閤,並輔以卓越的工程實踐,您將能夠構建齣真正有價值、可信賴且能夠持續進化的軟件産品。 無論您是經驗豐富的軟件工程師、團隊領導者、産品經理,還是剛剛踏入軟件開發領域的新手,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指引。它將幫助您擺脫低效的開發模式,擁抱更智能、更人性化的開發哲學。讓我們一起,通過精益求精的實踐,不斷蛻變,在瞬息萬變的數字世界中,創造屬於您的非凡成就。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在快速變化的軟件開發環境中,敏捷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用戶故事作為敏捷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其理解和應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成敗。而《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這本書,則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且易於理解的學習框架。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指導,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書中對如何構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産品團隊,以及如何通過用戶故事來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和理解,都進行瞭深刻的探討。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如何避免常見的用戶故事陷阱,以及如何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調整用戶故事編寫方式的建議,這些都極大地提升瞭我實際應用用戶故事的能力。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拿到《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關於敏捷開發的圖書太多瞭,很多都大同小異。但是,這本書的內容確實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它沒有冗長的理論鋪墊,而是直奔主題,用最直接、最實用的方式教授如何寫用戶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強調“價值”的驅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功能層麵。這對於我們團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啓發,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真正為用戶帶來瞭價值。書中提供的各種技巧和工具,比如“INVEST”原則,都非常實用,能夠幫助我們寫齣更清晰、更有用的用戶故事。

評分

在接觸瞭《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這本書之後,我徹底改變瞭對用戶故事的看法。我之前總是覺得,用戶故事就是一些簡短的句子,描述瞭用戶想要什麼。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用戶故事的深度遠不止於此。它不僅僅是一個需求描述,更是一個溝通工具,一個價值的載體。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用戶故事的“三要素”:角色、功能、價值,並且強調瞭“為誰”、“做什麼”、“為什麼”的重要性。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關於如何編寫“驗收標準”的部分,這是我之前一直感到睏惑的地方,這本書給齣瞭非常明確的指導,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知道何時一個用戶故事纔算“完成”。

評分

《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閱讀過的最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圖書之一。我一直覺得,在敏捷開發中,用戶故事是核心,但如何寫好、用好用戶故事,卻是一門藝術。這本書恰恰就是這門藝術的絕佳教程。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寫齣符閤格式的用戶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如何將用戶的需求轉化為能夠驅動産品迭代的動力。書中關於用戶故事的生命周期、如何管理用戶故事 Backlog,以及如何與用戶進行有效的溝通,都提供瞭非常詳盡的指導。

評分

這本《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簡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們團隊理解並有效應用用戶故事的指導書,市麵上很多書都停留在理論層麵,講得天花亂墜,但到瞭實際操作時,我們卻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書的齣現,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瞭我們前進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介紹“什麼是”用戶故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從一開始的“為什麼”需要用戶故事,到如何寫齣“好”的用戶故事,再到如何將用戶故事融入敏捷開發的整個流程,作者都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語言進行瞭闡述。我特彆喜歡書中提供的各種實操案例和模闆,它們讓我能夠立刻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我的工作中。

評分

書不錯比較厚,還沒來得及看,給朋友也買瞭幾本

評分

好..............

評分

??敏捷項目管理與PMI-ACP應試指南??敏捷項目管理與PMI-ACP應試指南??敏捷項目管理與PMI-ACP應試指南??敏捷項目管理與PMI-ACP應試指南

評分

敏捷開發,這本書很經典,很好,很不錯

評分

還沒有開始看,希望可以學習一下……

評分

還沒有開始看,希望可以學習一下……

評分

買瞭好多書,夠看好久瞭,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

評分

花瞭近兩個月的業餘時間來看這本書。正像我說的那樣,大約隻讀懂瞭我能讀懂的部分。

評分

物流一如既往的給力,就是書沒有塑封。封麵是磨砂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