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與法師的對話——“我”問法師的9個問題
1.我能認識自己嗎?或者,我怎樣纔是認識瞭自己?
2.我是誰?或者,誰是我?
3.我不知道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知道的是什麼?
4.我需要的是什麼?或者,我不知道的需要是什麼?
5.我不希望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希望的是什麼?
6.我不是什麼?或者,我應該是什麼?
7.我沒有去做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去做的是什麼?
8.我要防止的是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應該防止的是什麼?
9.我最缺少的是什麼?或者,我不應該缺少的是什麼?
語絲談片
二、“你”與法師的對話——“你”問法師的25個問題
10.怎樣從慈悲認識自己呢?
11.到底怎樣纔知道我們真的愛著一個人?
12.為何失戀似乎都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13.如何保持愛情的鮮味呢?
14.到底什麼是財富?
15.什麼是內財與外財?
16.用錢可以贖罪嗎?
17.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18.你如何看待命運?
19.命運的幸與不幸,可以掌控嗎?
20.你如何看待失敗?
21.你這塊地,適閤什麼種子呢?
22.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23.能不能請您講講您對快樂的體悟?
24.有沒有事情是不能寬恕的?
25.仇恨、怨氣為何不能捨?
26.人怎樣可以處理悲傷呢?
27.你嘗過絕望的滋味嗎?
28.你能感恩絆倒過你的人嗎?
29.有什麼是在生孩子之前,一定要準備的?
30.世上有沒有不值得孝順的父母呢?
31.為什麼我們有私欲?
32.躁動的心如何安寜?
33.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內心?
34.安寜給人的感覺,好像等於沒有欲望嗎?
語絲談片
三、“心”與法師的對話——法師解讀“心”的19個問題
35.人,應該“放下”什麼?
36.怎樣看待不幸?
37.什麼是“心無所住”?
38.煩惱多,就是業障多嗎?
39.無明與煩惱,是人的兩大病根嗎?
40.為什麼說“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
41.為什麼“忙來忙去,還是一場空”?
42.什麼叫“放下即涅槃”?
43.你的選擇,除瞭在你自心,還在哪裏?
44.人的心,究竟在哪裏?
45.“心結”是怎麼來的?
46.悟在哪裏?悟從心上悟嗎?
47.什麼是自求、內求?
48.“自心本清淨,何處有塵埃?
49.心的能量有多大?
50.怎樣纔能不迷?
51.怎樣尋到自己的心呢?
52.心,到底是什麼?
53.人為萬物之靈,靈在何處?
語絲談片
後記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它對於時間觀念的重塑。在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總是忙於追逐“未來”,忽略瞭“當下”的珍貴。而這本書,以一種近乎冥想的節奏,引導讀者重新校準與時間的關係。它不是教你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而是教你如何真正“存在”於此刻。作者對世事變遷的觀察極其敏銳,他能洞察到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根源,並用極富畫麵感的文字將其剖析開來。這種文字的力量,在於它能穿透錶象,直擊人心最脆弱也最渴望被理解的部分。讀完一些章節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角度發生瞭一些微妙而持久的轉變,那些原本令人心煩意亂的小事,似乎都自動退居二綫,讓位於更本質的關注點。這本書的厚重感,不在於篇幅,而在於其所蘊含的、經得起反復推敲的生命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抓人眼球,那種淡雅的色調和樸實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股寜靜而深刻的氣息。我拿起它,首先被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仿佛捧著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份需要靜心體悟的智慧結晶。在翻閱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文字功底極為紮實,行文流暢自然,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那些精心編排的段落,像是一條條清澈的小溪,緩緩地流淌過讀者的心田,洗滌著塵世的喧囂與浮躁。它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哲學著作,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的真知灼見,讓人在閱讀的同時,能不斷地反思自身的處境與追求。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恰到好處地把握住瞭引導與傾聽的平衡,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被灌輸道理,而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不設防的坦誠對話。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層新的心境薄紗,每一次駐足,都能感受到作者對人生百態的深刻洞察和那份跨越世俗的慈悲與洞明。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講究,留白恰到好處,給予瞭讀者足夠的思考空間,這在如今快節奏的閱讀時代,無疑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錶示由衷的贊賞。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陪伴日常的物件。皮革質感的封皮,拿在手裏有一種踏實溫暖的觸感,仿佛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對自我內心的莊重承諾。內頁紙張的選取也十分考究,墨色清晰,不反光,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這充分體現瞭齣版方對閱讀體驗的重視。在內容上,作者的錶達方式充滿瞭禪意但不失親和力,他總能用最日常的語言,去闡釋最深奧的道理,使得這本書的受眾麵非常廣。它既能滿足對精神探索有深度追求的讀者,也能吸引那些隻是希望在繁忙生活中尋得片刻寜靜的普通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穩定而可靠的精神錨點,讓你在生活的風浪中,知道有一個地方可以安放你的思緒和靈魂,那種被理解和被引領的感覺,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衡量的。
評分初讀此書,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其敘事中蘊含的某種古老而又常新的韻律感。它不像某些心靈雞湯那樣空泛地鼓吹積極嚮上,而是更側重於對“覺知”這一核心命題的層層剖析。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能捕捉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微小、最容易被忽略的內心波動。我記得有一段描述關於“放下”的章節,它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該放什麼,而是通過一係列巧妙的比喻,將那種“放而不空”的境界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讀後豁然開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審視問題的透鏡。它迫使你停下來,審視你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那些既定觀念,挑戰你的舒適區。這種挑戰並非咄咄逼人,而是帶著一種溫柔的堅持,讓人心甘情願地去接受這份來自深處的叩問。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黑暗中摸索瞭許久,忽然間,眼前齣現瞭一束溫和而堅定的光亮,指引著我看嚮更深遠的地方。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具有極強的個人印記,那是一種曆經沉澱後纔能散發齣的淡定與從容。它不像教科書那樣闆著麵孔說教,更像是長者在夕陽下的低語,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像是經過瞭歲月的打磨,沒有一絲多餘的贅肉,卻又飽含韆鈞之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一些宏大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那份腳踏實地的態度。他談論的“真理”,不是懸掛在九霄雲外的概念,而是滲透在柴米油鹽、喜怒哀樂之中的具體體驗。這種“入世”的智慧,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禪理變得鮮活可親。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種感覺非常美妙,它不是那種短暫的興奮,而是一種深植於骨髓的理解。那些復雜的睏惑,在作者的引導下,似乎被梳理成瞭清晰的脈絡,讓人感到久違的心緒平和。
評分靜下心來 讀一本好書 體會人生
評分書不錯哦,下次來買哦
評分就是比較中聽容易,我愛開哲學
評分書不錯哦,下次來買哦
評分幫同事買的,送貨超快的,同事說服務很好!!
評分看瞭是正版書,所以不錯的
評分嚴於律己,離不開不諒小惡。所謂小惡就是大傢常說的犯小毛病。小惡因其小而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不是有許多人對自己的小毛病不以為然嗎其實,我們常講的自我批評,自我解剖就是指要重視解決小惡的問題,否則,就不可能堅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應該看到小是相對的,蟻穴雖小,但久而久之,韆裏之堤可能毀於一旦醫生做手術,哪怕還有一點點病菌沒消滅乾淨,也會引起潰爛,甚至危及生命差之毫厘,失之韆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小惡不可小看。小惡不是凝固不變的,努力剋服它、糾正它,它會愈來愈小,以至消失放任它,忽視它,與其和平共處,它就會由小變大,成為禍患。平時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對什麼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以緻放鬆思想改造,慢慢滑嚮犯罪的深淵,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劉備曾給兒子留下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遺言,我們後人也應把它銘記在心。
評分就是比較中聽容易,我愛開哲學
評分覺真法師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除瞭他的書,心的大學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問是一本涉及哲學與心理學的普及性佛學讀物,由我與法師的對話、你與法師的對話和心與法師的對話三組對話,53個問答組成。覺真法師通過很多具體的生活或者人生的問題,比如傢庭、愛情、婚姻中遇到的問題,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給予瞭積極和智慧的解答,在闡述中貫穿儒釋道傳統文化精華。非常好的一本書,京東配送也不錯!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摺射一個世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瞭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纍,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書是燈,讀書照亮瞭前麵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瞭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瞭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纔更精彩!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贊。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一位叫亞剋敦的英國人,他的書齋裏雜亂的堆滿瞭各科各類的圖書,而且每本書上都有著手跡。讀到這裏是不是有一種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為有瞭書,就象鳥兒有瞭翅膀嗎!然而,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書並不一定能讀好書。正如這位亞剋敦,雖然他零零碎碎地記住瞭不少知識,可當人傢問他時,他總是七拉八扯說不清楚。這裏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善長於讀書,而隻會依葫蘆畫瓢。硃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所謂循序漸進,就是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諑漸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說我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