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棒针钩针女士毛衣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
| 作者:李意芳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2.80 | 页数:167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1802253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棒针钩针女士毛衣》所有款式都是用Rosalind罗莎琳达品牌毛线编织的,并标有用线品种、颜色以及具体用线量,例如“编织材料:Rosalind罗莎琳达RL6010(菲利斯绒)-011酒红色-540g”,可完全据此买线编织。
《棒针钩针女士毛衣》所有款式都有完整的编织图和结构图,前身片、后身片、袖子、领子、下摆、袖口等处都有详细的图解,与实际编织时针针对应,因此非常直观,清晰明了。
《棒针钩针女士毛衣》的款式以实用经典款为主,在编织细节、花样和配色上设计独特,堪称完美,能够真正体现出女人的精致与典雅。
《棒针钩针女士毛衣》介绍了约50款用Rosalind罗莎琳达品牌毛线编织的女士毛衣,有棒针编织的,也有钩针编织的,更有二者结合的,款式大方合体,时尚又实用。每款作品都配有完整的结构图和编织图,标有用线类型和颜色、数量以及详细的编织步骤说明,使读者能够根据书中的介绍轻松编织出自己喜爱的理想潮衫。
李意芳,生活在灵秀杭州。热爱纯手工编织几十年,享受纯手工的自然气息,在热爱的同时,一直潜心学习设计,研究创作。2010年出版了个人**部作品集《给**的宝贝织毛衣》,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出版了《温暖秋冬儿童毛衣》《可爱儿童帽子围巾》,并为恒源祥绒线特别设计近百款作品,收入《手织小不点柔暖毛衣》《手织小不点洋气毛衣》。
。
1.彩霞/4 编织方法第57页
2.藤/5 编织方法第60页
3.交错/6 编织方法第63页
4.青/7 编织方法第66页
5.雪后/8 编织方法第69页
6.秋/9 编织方法第71页
7.雪莲花/10 编织方法第73页
8.浓妆/11 编织方法第76页
9.淡抹/12 编织方法第79页
10.水晶之恋/13 编织方法第81页
11.樱花/14 编织方法第84页
12.秋叶/15 编织方法第87页
13.简/16 编织方法第90页
14.秋语/17 编织方法第92页
15.粉蝶/18 编织方法第94页
16.紫薇/19 编织方法第96页
17.蜜/20 编织方法第98页
18.迎春/21 编织方法第100页
19.静香/22 编织方法第102页
20.马歇尔小姐/23 编织方法第105页
21.黑与白协奏曲/24 编织方法第107页
22.薇薇之语/25 编织方法第109页
23.**/26 编织方法第112页
24.线谱/27 编织方法第114页
25.冬之约/29 编织方法第116页
26.绽放/30 编织方法第118页
27.约定/31 编织方法第121页
28.冬梅/32 编织方法第123页
29.星空/33 编织方法第125页
30.夜之玫瑰/34 编织方法第128页
31.安娜/35 编织方法第130页
32.圆摆的舞曲/36 编织方法第133页
33.蕾/37 编织方法第135页
34.粉红的回忆/38 编织方法第137页
35.秋之花海/39 编织方法第139页
36.紫罗兰/40 编织方法第141页
37.甜蜜时光/41 编织方法第143页
38.碧云/42 编织方法第145页
39.娴/43 编织方法第147页
40.罗·琳达/44 编织方法第149页
41.绯翠/45 编织方法第151页
42.澜/46 编织方法第153页
43.韵/48 编织方法第154页
44.喜/49 编织方法第157页
45.棉花糖/50 编织方法第159页
46.秋菊/51 编织方法第160页
47.田螺姑娘/52 编织方法第161页
48.法兰西之花/53 编织方法第163页
49.祝福/54 编织方法第165页
50.寂寞贵族/55 编织方法第166页
这本《棒针钩针女士毛衣》简直是我近期最大的惊喜!作为一个多年来在毛衣编织世界里摸爬滚打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到细节、并且能给我带来全新灵感的书籍。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精美的排版和高质量的图片所吸引。每一件毛衣都仿佛拥有生命力,从柔软的羊绒到舒适的棉线,不同材质的质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上手尝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色彩搭配的艺术”的章节,它没有流于表面地介绍流行色,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肤色、气质来选择和组合色彩,甚至还提供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撞色和渐变搭配方案,这对于我这种经常为配色而烦恼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讲解技巧时,摒弃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而是采用了非常直观易懂的图解和少量精炼的文字说明。那些复杂的棒针针法和钩针花样,在作者的精心编排下,变得清晰可见,仿佛作者就站在我旁边一步步地指导。我尤其对其中一个关于“肩部收针的流畅处理”的技巧印象深刻,这部分往往是影响毛衣整体美观度的关键,而这本书给出的方法不仅实用,而且非常巧妙,能够让毛衣的肩部线条更加自然服帖,告别了那种生硬的“直角肩”。即使是初学者,我认为也能在这些详细的图示引导下,轻松掌握这些关键技巧。
评分我之前总是觉得,要编织出真正“像样”的毛衣,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辅料和工具,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巧妙地引导读者利用现有的材料,通过创意和技巧的提升,就能编织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比如,其中一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边角料或者旧衣改造出精致的细节装饰,像别致的袖口滚边、或是独具匠心的领口设计,这些小小的改动,就能让一件普通的毛衣瞬间焕发新生。这不仅节约了成本,更赋予了编织作品独特的个性和故事感,让我觉得每一次的编织都是一次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充满了意义。 而且,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根据身材特点选择款式”的小贴士,这对于我这种不太了解自己身材比例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建议。她分析了不同廓形、不同长度的毛衣对不同身材的修饰作用,例如,如何利用高腰线设计拉长腿部比例,或者通过宽松的版型来掩盖腰腹的不足。这些建议非常具体,甚至会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样穿好看,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穿”。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我觉得编织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对自我形象的探索和提升。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毛衣编织爱好者,我可以说,《棒针钩针女士毛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我一直认为,毛衣编织不仅仅是简单的针线穿梭,它更是一种将情感、创意与实用性巧妙融合的艺术。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几十款精美的毛衣款式,更是一种关于“如何编织出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理念。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设计理念的解读”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成品图,而是先分析了设计灵感来源、色彩选择的考量,以及不同结构处理的效果,这种“解构式”的教学方式,让我有机会站在更高层面去理解一件毛衣的诞生过程,从而激发我自身的创作欲望。 此外,我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堪称完美。例如,对于那些容易出错的袖笼和领口连接处,书中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且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我曾经因为袖笼的缝合而困扰了很久,总觉得不够平整,而这本书中的解决方案,让我茅塞顿开,找到了让我满意的答案。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体现在编织技巧上,更体现在书籍的整体制作上,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
评分这本《棒针钩针女士毛衣》真的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让我心动的编织书籍了!作为一名喜欢将生活点滴融入创作的手工爱好者,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到“灵魂”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一针一线地编织出一件毛衣,更是将编织的温度、生活的诗意以及女性的独立气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绪与色彩的对话”的章节,作者将不同颜色与情绪的关联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且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一系列富有情感色彩的毛衣款式。 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充满了对“慢生活”的推崇。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编织成了一种治愈心灵的方式,而这本书恰好捕捉到了这一点。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根线的触感,去体会每一次针法的变化,去享受编织带来的宁静与喜悦。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编织技巧,更是在教我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精致,图片色彩饱满,文字疏密有致,读起来非常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手工坊,与作者一同享受着编织的乐趣。
评分我最近刚收到这本《棒针钩针女士毛衣》,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简直是太令人惊喜了!作为一名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点小东西的“手工党”,我一直对毛衣编织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的一些编织书籍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专业,很难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的进阶需求,又能给我带来新鲜感的。这本书就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里面的款式设计非常新颖,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老套路,而是融入了很多当下流行的元素,但又不会显得过于浮夸,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女性的优雅和知性。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个性化定制”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完成一个既定的款式,更是在引导你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材来调整设计。比如,它可以教你如何通过改变领口形状来修饰脸型,或者如何调整袖子的长度和廓形来达到更好的显瘦效果。这些建议非常实用,而且作者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编织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耐心指导你如何编织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件毛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