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书籍(即标题有“预售”字样的图书)请单独下单,与现货书籍分开购买,到货后将第一时间为您发出!请亲们耐心等待!
预定期间退款请联系在线客服,退款原因请选择为:“不想要了”或者“信息填写错误”,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退款~谢谢亲的支持与理解!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论犯罪与刑罚 |
| 作者: |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
| 市场价: | 22元 |
| ISBN号: | 9787301142288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4-04-01 | 版次:1 | 页数:196 |
| 印刷时间:2014-04-01 | 印次:1 | 字数:----千字 |
引言
第1章刑罚的起源
第2章惩罚权
第3章结论
第4章对法律的解释
第5章法律的含混性
第6章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第7章在犯罪标尺问题上的错误
第8章犯罪的分类
第9章关于名誉
第10章决斗
第11章关于公共秩序
第12章刑罚的目的
第13章证人
第14章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第15章秘密控告
第16章刑讯
第17章关于国库
第18章宣誓
第19章刑罚的及时性
第20章暴侵
第21章对贵族的刑罚
第22章盗窃
第23章耻辱
第24章懒惰者
第25章驱逐和没收财产
第26章关于家庭精神
第27章刑罚的宽和
第28章关于死刑
第29章关于逮捕
第30章程序和时效
第31章难以证明的犯罪
第32章自杀
第33章走私
第34章关于债务人
第35章庇护
第36章悬赏
第37章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第38章提示性讯问,口供
第39章一类特殊的犯罪
第40章虚伪的功利观念
第41章如何预防犯罪
第42章科学
第43章司法官员
第44章奖励
第45章教育
第46章恩赦
第47章总结
《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的经典著作,也是刑法领域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因为其早已被所有凡研习法律的学生、学者认为是必读之书目,所以对其内容的任何介绍都显得是多余的。
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1794),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米兰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762年发表处女作《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了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这句话,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意味着,在它之前,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讨论可能零散、不成体系,而它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这就像是历史上的某个转折点,是思想的第一次大爆炸。我很好奇,在那个还没有现代意义上刑法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看待犯罪的?是纯粹的神意论?还是简单的报复?贝卡利亚又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系统阐述”的?他对“刑罪原则”的定义又是什么?是不是包含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无罪推定、罪刑法定等等?作为一本正版书籍,我相信它一定经过了严谨的翻译和校对,能够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思想。作为读者,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那些被后世奉为圭臬的法律原则,最初是如何被提出的,它们在诞生之初,又经历了怎样的争论和发展。这不仅仅是一本法学著作,更是一部思想史的缩影,它见证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评分“现货正版 论犯罪与刑罚 贝卡利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个组合,让我首先想到的是一种经典著作的传承。在我看来,能够被誉为“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这本书绝非等闲之辈。它的影响力,可能已经超越了学术界,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法律观念之中。我曾经在其他地方零星地看到过关于“刑罚的非人道性”、“预防犯罪优于惩罚”等观点,这些是否都发源于贝卡利亚的这本书?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看到这些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期待从书中获得的是一种深刻的洞见,一种能够挑战我固有认知,并引发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为了提升我对社会公正、法律伦理的理解维度。能获得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认可并出版,也证明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我对此充满信心。
评分初次见到这本书的书名,就被“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这句话深深吸引。这无疑表明了它在刑法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式地位。在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中,很多理论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往往比它们成熟后的应用更为精彩。因此,我非常好奇贝卡利亚是如何在前人基础上,构建起如此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的。他是基于怎样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来定义“犯罪”的本质,又如何阐述“刑罚”的必要性和界限?“系统阐述”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严谨的逻辑、清晰的结构,以及对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全面梳理。我想从这本书中,找到对“罪”与“罚”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刑法的构想。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权威性,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和学术价值。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一个模糊的画面:在某个古老的欧洲庭院里,一个穿着长袍、表情严肃的学者,提笔在羊皮纸上书写着。当然,我知道这只是我的想象,但“贝卡利亚”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对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而“论犯罪与刑罚”,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对人性、正义和权力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给了我一种质量上的信心,毕竟,能够被国内顶尖的学术出版社引进和出版,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罪”的起源、对“罚”的合理性的追问,以及作者是如何从理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构建一套全新的犯罪观和刑罚观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通往更深层次法律哲学世界的大门,让我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长,我一开始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某种套装或者特别版本,毕竟“现货正版”这种字样,总让人联想到书店里那种陈列整齐、品质保证的商品。但仔细一看,“论犯罪与刑罚”才是核心,后面加上“贝卡利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就基本勾勒出了这本书的“身份”。“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这句话,更是直接点明了它的学术地位和历史意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想知道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犯罪和惩罚的,以及那些被誉为“第一部”的理论,究竟是如何奠定我们今天法律观念基础的。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刑法的入门读物,但总觉得它们只是零散地介绍了一些概念,缺乏一个宏观的框架。所以,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块缺失的拼图,有望将我之前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清晰、更完整的理解。我尤其好奇“刑罪原则”究竟是什么,以及贝卡利亚是如何对这些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这听起来就像是为整个刑法体系搭建了一个理论的骨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