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失灵的司法:德国冤错案启示录
书号:9787519710903
定价:52.00
作者/编者: 德]托马斯·达恩史戴特著,郑惠芬 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编辑推荐:
“真正危险的不是真相,而是发现真相的过程。”达恩史戴特记者提出这样的警句;他从嫌疑、自白、鉴定人、证据等任何可能“出错”的司法机制切入,以论理加上采访,写出令人心惊的德国冤案实录。
书中被告有些幸运洗刷清白,有些还在与司法奋战,然而他们的人生都已毁坏不堪。达恩史戴特比喻就像空难后的事实调查,发生冤案后我们必得追问:“为什么?”
《失灵的司法:德国冤错案启示录》利用大量的档案与判决介绍了沃兹案、农夫分尸案、黑猩猩面具案、莫妮卡案、沃姆斯集体性侵案、浴室谋杀案等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案件。借助案件对刑事诉讼过滤保险机制的善意反思。在案件复盘中坦承警察取证的粗糙、检察官过滤的失灵和法官认定的轻率,旨在辨析出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制度性缺陷,改进的路径通往何方,如何保障诉讼程序通过以后的压力测试,恢复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并在本书结尾处提出六条建设性意见。
[德]托马斯·达恩史戴特,记者,法学博士,专研警察法、公民权及国际法,数十年来持续为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供稿,也曾主编该刊的德国政治版数年。著有《空洞的共识:共和该怎么重上轨道》《全球警察国家:恐攻焦虑、安全执念以及自由的终结》《纽伦堡:一九四五年法庭上的危害人类罪》等。
郑惠芬,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Contents
不是前言001
解剖司法冤案010
嫌疑043
访谈记录:“一切都在他的脑袋里面。”073
自白083
性侵·zui黑暗的一章117
访谈记录:“懒惰又没想象力。” 155
鉴定人167
访谈记录:“我都是百分之百确定。” 202
证据214
访谈记录:“不喜欢人的话,他就什么也无法理解。”249
一笔交易264
铁栏杆后的无辜者273
结算 284
受访者资料321
《失灵的司法》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冲击力,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被司法体系辜负的个体命运。我一直在思考,在一个被认为是高度法治化的国家,例如德国,司法系统如何会“失灵”?托马斯·达恩史戴特的这部作品,通过聚焦“重大刑事档案与判决”,无疑是想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司法运作表象之下的复杂性与脆弱性。我个人非常关注的是,书中对于冤错案成因的分析会是怎样的深度?是侧重于程序上的技术性错误,还是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实体环节上存在根本性的偏差?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一些令人警醒的细节,比如证人证言的不可靠性、侦查手段的局限性、甚至是辩护过程中的不足,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一名读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司法的复杂性,以及保护个体权利不受侵害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更加可靠、更加公正的司法体系。
评分托马斯·达恩史戴特这部《失灵的司法》我一直心心念念想读。我一直对司法体系的运作,尤其是在出现失误时会如何影响个体命运充满好奇。德国作为一个在法治建设上颇受推崇的国家,其司法体系中出现的冤错案,必然蕴含着深刻的教训。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达恩史戴特是如何选取案例的,这些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够揭示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对于案件的分析会是怎样一种视角?是侧重于程序上的瑕疵,还是实体认定上的偏差?抑或是两者兼有?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司法公正有一个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原则层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部严谨的侦探小说,层层剥开迷雾,展现司法运作的真实肌理,同时也能带来一种警醒,让我们反思制度的完善之路。毕竟,司法公正不仅关乎个体的命运,更关乎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些案例背后,是否存在一些能够被借鉴的,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经验。
评分对于《失灵的司法》这本书,我内心深处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我对“失灵”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审慎和警惕,它暗示着完美的制度也可能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一旦开启,其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达恩史戴特作为作者,其深入研究的“重大刑事档案与判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司法“失灵”的窗口。我尤其想知道,作者在解读这些案例时,是否仅仅停留在对错误进行指认,还是能够进一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是制度性的缺陷,还是人为的疏忽?亦或是两者交织的结果?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法律程序,比如证据的收集、辩护的有效性、审判过程的公正性等方面的细节描写非常期待。因为这些环节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最终导致一个无辜者的人生被颠覆。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深刻的反思,不仅仅是对德国司法体系,更是对任何一个司法体系的脆弱性保持警惕,并从中汲取经验,不断寻求改进之道。
评分我一直对刑事司法领域的研究充满兴趣,尤其是一些能够揭示体制深层问题的案例分析。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失灵的司法》这本书时,立刻被它的主题所吸引。我对“冤错案”这个概念一直有着强烈的关注,因为这类案件不仅对被冤枉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对司法公信力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托马斯·达恩史戴特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德国“重大刑事档案与判决”的深入剖析,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审视司法体系中的潜在风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进行案例选择的,这些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光鲜制度下的脆弱环节?我对书中对于具体案件的分析过程,例如证据的审查、证人的证词、辩护律师的角色以及法官的判决依据等细节的呈现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在看似严谨的法律程序中,可能隐藏着怎样的陷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去防范和修正这些错误,从而不断逼近司法公正的理想状态。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司法公正的实现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这种公正受到挑战,出现“失灵”的情况时,更是激发了我探究其背后原因的欲望。托马斯·达恩史戴特的《失灵的司法》这本书,以“重大刑事档案与判决”为切入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德国司法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冤错案的宝贵机会。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够细致地剖析这些案例,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要深入挖掘导致冤错案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证据不足?是程序违规?还是人为的误判?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不同层面的问题,比如在侦查阶段的证据链是否完整,在审判阶段的辩护是否充分,以及在法律解释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司法体系的运作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案件时,如何避免出现那些可能导致无辜者遭受不公的环节。这本书的出现,对于任何一个关注法治、关注人权的人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