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一等编著的《果树林木嫁接技术手册(第2版)》介绍了24种嫁接方法,对每种方法中的愈伤组织形成和愈合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论,可供读者参考。为了方便广大生产者查找和应用,本手册提出了各种嫁接方法的实际应用技术,并列举了28种主要果树和34种重要林木嫁接的具体操作技术。其内容包括简要介绍这些树种的新优品种及所用砧木的特性,所进行嫁接操作的不同方法,*佳嫁接时期,技术要点和难点,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嫁接技术。但愿广大读者通过学习本书介绍的嫁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不但能嫁接成活,而且使嫁接的树木生长健壮,高产优质,形态俊美,真正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高新一等编著的《果树林木嫁接技术手册(第2版 )》由北京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高新一研究员和中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玉英研究员编著。编著者根据 当前嫁接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原版的内容做了增补、 修改和调整。经过修订后,书中内容包括:嫁接的意 义及嫁接技术的发展,植物嫁接成活的原理,嫁接砧 木的作用及选择,接穗的采集、贮藏和蜡封,嫁接的 时期及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嫁接方法的实际应用, 重要果树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换种,主要林木的嫁接育 苗和高接换种,嫁接后的管理要点等。《果树林木嫁 接技术手册(第2版)》内容详实系统,技术先进实用 ,配图形象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可供广大果农和园 林工作者学习使用,也可供林果技术人员、林果专业 的教学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章 嫁接的意义及嫁接技术的发展
一、什么叫植物嫁接
二、嫁接的意义
三、嫁接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植物嫁接成活的原理
一、形成层的部位与特性
二、愈伤组织的形成
三、愈伤组织的特性
四、愈伤组织的愈合作用
五、愈伤组织形成的条件
六、砧木和接穗的愈合过程
七、嫁接亲和力
八、影响嫁接成活诸因素之问的关系
第三章 嫁接砧木的作用及选择
一、砧木对嫁接树寿命的影响
二、砧木对嫁接树生长的影响
三、砧木对嫁接树结果的影响
四、砧木对嫁接树抗性的影响
五、砧木对遗传和变异的影响
六、砧木资源的利用和改造
七、主要经济植物的砧木及特性
第四章 接穗的采集、贮藏和蜡封
一、接穗的采集
二、接穗的贮藏
三、接穗的蜡封
四、接穗蜡封的效果
五、蜡封接穗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嫁接时期及准备工作
一、嫁接时期
二、嫁接工具和用品
三、接蜡
第六章 嫁接方法
一、插皮接
二、插皮袋接
三、插皮舌接
四、去皮贴接
五、劈接
六、切接
七、切贴接
八、锯口接
九、合接
十、舌接
十一、靠接
十二、腹接
十三、皮下腹接
十四、钻孔接
十五、“T”字形芽接
十六、嵌芽接
十七、方块芽接
十八、双开门芽接和单开门芽接
十九、套芽接
二十、环状芽接
二十一、单芽切接
二十二、芽片贴接
二十三、补片芽接
二十四、单芽腹接
二十五、嫁接方法选用的意见
第七章 嫁接方法的实际应用
一、落叶果树改劣换优的多头高接技术
二、常绿果树改劣换优的多头高接技术
三、超多头高接换种
四、用实生砧木培养壮苗的嫁接和管理
五、无性系砧木培育壮苗的嫁接和管理
六、当年育苗、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三当”育
苗法
七、嫩枝嫁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八、快速繁殖中间砧的二重接
九、快速繁殖中间砧的分段嫁接法
十、保持原有品种产量的推倒接
十一、保持原有品种产量的折技高接
十二、室内嫁接育苗技术
十三、子苗嫁接技术
十四、盆栽果树快速结果嫁接法
十五、将大树结果枝转为盆栽果树的技术
十六、挂瓶嫁接法
十七、挽救树皮腐烂的桥接法
十八、利用苗圃剩余根系的根接法
十九、形成弯曲树形的倒芽接
二十、用于快速繁殖的试管苗嫁接
二十一、培养无病毒苗的微体嫁接技术
二十二、利用嫁接传染来鉴定病毒病
二十三、缩短育种童期的高接法
第八章 重要果树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换种
一、板栗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换种
二、核桃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换种
三、柿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四、酸枣接大枣及枣的高接换种
五、山杏嫁接及杏品种的高接改造
六、桃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七、李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八、樱桃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九、苹果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十、梨的嫁接育苗与老树*新换种
十一、山楂的高接换种
十二、葡萄的嫁接育苗及品种改换
十三、柑橘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十四、枇杷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十五、荔枝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十六、龙眼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十七、桩果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十八、沂州木瓜优种嫁接育苗
十九、榛子新品种的嫁接繁殖
二十、银杏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二十一、香榧嫁接,提早结果
二十二、沙棘的改劣换优嫁接
二十三、猕猴桃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优
二十四、木菠萝的嫁接繁殖
二十五、阳桃的嫁接繁殖
二十六、橄榄的嫁接繁殖
二十七、莲雾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二十八、毛叶枣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第九章 重要林木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换种
一、松柏树的嫁接
二、五针松的嫁接繁殖及盆景制作
三、龙柏、金叶桧柏和金枝侧柏的嫁接
四、扦插难生根杨树的嫁接繁殖
五、龙爪槐的嫁接繁殖
六、彩叶树的嫁接繁殖
七、速生楸树优种的嫁接繁殖
八、无果悬铃木的嫁接繁殖
九、红花羊蹄甲的嫁接繁殖
十、木兰科树木的嫁接繁殖
十一、紫薇的嫁接繁殖
十二、牡丹的嫁接繁殖
十三、扶桑优种嫁接
十四、杜鹃的嫁接繁殖
十五、桂花的嫁接育苗与高接换种
十六、月季、玫瑰的嫁接繁殖与树状月季的嫁接培养
十七、山茶花的嫁接繁殖与高接换种
十八、油茶大树改接茶花
十九、蜡梅的嫁接繁殖
二十、梅花的嫁接繁殖及盆景制作
二十一、榆叶梅的嫁接繁殖及其乔木型树冠的培养
二十二、观赏桃的嫁接繁殖及嵌合体品种的枝接
二十三、樱花的嫁接繁殖
二十四、优种黄连木的嫁接繁殖
二十五、海棠的嫁接繁殖
二十六、丁香的优种嫁接
二十七、优种山茱萸的嫁接繁殖
二十八、佛手的嫁接繁殖及盆景制作
二十九、金橘的嫁接繁殖及盆景制作
三十、小叶榕树盆景的嫁接制作
三十一、多色叶子花树的嫁接培养
三十二、丰花紫藤的嫁接繁殖
三十三、垂枝毛樱桃的嫁接繁殖
三十四、丝棉木的特殊嫁接技术
第十章 嫁接后的管理要点
一、除萌蘖
二、解捆绑
三、立支柱
四、新梢摘心
五、防治病虫害
六、加强肥水管理
后记
参考文献
这本手册的叙事风格,说实话,带着一股老派农技专家的沉稳劲儿。它不像现在很多新出版的园艺书籍那样追求花哨的版面和时髦的术语,而是非常务实,每一个章节的推进都像是沿着季节的更迭在走,逻辑性极强,让人感觉每一步操作都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结果。我喜欢它对“嫁接失败原因的排查”这一部分的着墨,通常大家只写怎么成功,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篇幅去剖析失败的可能性,从天气突变到操作失误,再到病虫害的干扰,列出了一个详尽的“故障排除清单”。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对于一个想把嫁接当回事的种植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对比了一下我以前买过的一些零散资料,这本书在“不同砧木对嫁接苗木抗逆性影响”这块的论述,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前人。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最有效”,这种对背后原理的挖掘,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感。读起来,仿佛身边站着一位经验丰富、言语不多但句句中肯的老师傅,让人心生敬佩。
评分坦白地说,我当初购买这本书时,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同类书籍实在太多,大同小异。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在“芽接”和“枝接”的具体操作细节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致程度。比如,在描述“削皮技术”时,它对刀具的角度、下刀的深度、甚至削面的光滑程度都给出了明确的参考标准,并配以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削面的愈合潜力差异。这种对微观操作的执着,是很多概览性的教材所不具备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嫁接方法,还涉及了一些针对特定高难度砧木(比如某些砧木对伤口愈合反应较慢的品种)的改良接法,这对于我这种想挑战一些稀有品种种植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学术化的严谨,每一个技术术语都使用得非常精准,绝不含糊其辞,迫使读者也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去学习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明了,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绿色调让人一看到就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果园。我特意翻阅了目录,发现它对嫁接技术的覆盖面非常广,从最基础的砧木选择到不同季节的嫁接方法,几乎囊括了所有关键环节。尤其是对一些常见果树,比如苹果、梨、桃子的嫁接实例分析,讲解得细致入微。书里配的图示,我得说,是下了真功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很多细节的层次感和操作步骤的对应都做得非常到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比干巴巴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太多了。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管理”这一章节,内容深入浅出,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了,让我对嫁接成功的内在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长期奋战在果园一线的专家,因为文字中流淌着那种实战经验带来的自信和精准,没有丝毫的含糊不清。这本书的厚度也证明了其内容的扎实程度,感觉像是一本工具书,随时可以翻阅查阅,而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浅尝辄止。光是这前期的翻阅感受,就让我对它接下来的实践指导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书中关于“嫁接工具的保养与锋利度维持”的独立章节。这部分内容简直可以单独拿出来成为一本小册子!作者详尽地介绍了不同类型接刀、高枝剪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维护方法,甚至包括了不同磨刀石的特性和使用技巧,这一点极其考验作者的实践深度。对我这种动手能力较强但对工具维护意识薄弱的人来说,无疑是敲响了警钟。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对细节的偏执,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于“精确”二字的追求。它不像一本快速入门指南,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研习的“武功秘籍”,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技术上的“灰色地带”时,书中总能提供基于大量实践经验得出的、最稳妥的建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以长期信赖的技术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初看可能略显朴素,没有太多现代书籍的视觉冲击力,但仔细品味,就能体会到这种设计的匠心——完全服务于内容的有效传达。它的章节结构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理论基础,到中观的季节性技术选择,再到微观的单次操作步骤,过渡得异常流畅。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嫁接后的养护与修剪”这一部分时所采取的综合策略,它没有将嫁接视为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果树生长周期的管理之中。例如,它详细阐述了嫁接后如何根据接穗的生长速度来调整水肥供应的比例,以及何时进行第一次关键性修剪以引导骨架的形成。这种系统化的思维,帮助我跳出了“嫁接成功”这一单一目标的局限,转而关注“嫁接后如何培育出健壮、丰产的成品树”。这种全局观的指导,是我在其他任何一本专注于嫁接技术的书中学不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