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缠绵梦呓有时尽,青发红颜不堪老。红颜只合随风逝,往事千古知多少!
内容简介
《那时的寂寞:一代名伶李香兰》主要介绍李香兰,李香兰,还有一个日本名字,山口淑子。她出生在中国。祖籍却在日本佐贺县。1942年,李香兰来上海发展,拍了经典电影《万世留芳》,唱红了《夜来香》和《何日君再来》等几首当时广受喜爱的经典曲目,成为与周璇、白光、张露、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五大歌后”之一。1974年,山口淑子当选日本国会参议院议员,连任3届。
2005年李香兰发表长文,劝诫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她还说:“我有中国和日本两个亲人,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说‘回’中国。”有这样人生经历的传奇女子注定是要饱受争议的,但同样也注定是要被写进历史的。
作者简介
肖菲,女,汉族,也是80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喜欢吃吃喝喝,唱KTV,热爱TVB剧集,喜欢海明威这样的男人。因为海明威开始写文,认为自己有才华但真的太懒惰。
人生信条:妈妈永远最重要!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第一章 习语弄乐 最是年少无忧
第二章 火光满天 惊见平顶山之变
第三章 获名“香兰” 有缘得遇旧识
第四章 师从名门 初登歌唱舞台
第五章 忐忑旅途 初见北京印象
第六章 亦喜亦忧 北京求学生涯
第七章 天津之旅 遇见一个传奇
第八章 加入满映 首拍《蜜月快车》
第九章 白兰之歌 再创演艺高峰
第十章 苏州夜曲 歌坛大放异彩
第十一章 放歌日本 众人争睹风采
第十二章 几湍清流 流芳万世千秋
第十三章 影海遗珠 “夜莺”无声啼唱
第十四章 不堪煎熬 解除演艺合同
第十五章 夜来香飘 黑夜里的狂想
第十六章 重遇故人 人生缘来如此
第十七章 风雨飘摇 上海一九四五
第十八章 峰回路转 等待几多,隍恐
第十九章 沙扬娜拉 如烟前尘旧事
第二十章 山口淑子 一无所有重生
第二十一章 重登影坛 成为日本影星
第二十二章 出访美国 邂逅一段姻缘
第二十三章 父女情断 怎不黯然神伤
第二十四章 签证受阻 间谍疑云再起
第二十五章 曲终人散 离别亦是开始
第二十六章 担当主持 踏足全新领域
第二十七章 喜悦泪流 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二十八章 步入政坛 书写政界风云
第二十九章 传说复活 李香兰重访中国
特别辑录1:情殇——李香兰的爱之往事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儿玉英水
二、如果那天你说爱我:松冈谦一郎
三、不能说的秘密:陈歌辛
特别辑录2:交会——当传奇遇见传奇
一、清朝最后的公主——川岛芳子
二、奈何红颜多薄命——周璇
附表一:李香兰生平大事记
附表二:李香兰电影及歌曲代表作列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习语弄乐 最是年少无忧
1920年(大正九年)2月12日,在中国东北部的辽宁省省会奉夭(现在的沈阳)近郊的北烟台,一个小女婴降生了。这个出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却有着不同于华夏民族的血统,因为她的双亲并不是炎黄子孙,而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大和民族后裔,所以一出生,这个小女婴就有了一个身份一一在中国出生的日本人。
小女婴的父母为她取名山口淑子,大概是希望她成为贤良淑德的女子吧。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将会和当时已经开始动荡不安的时代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以一个“李香兰”的中国名字。
十几年后,在中国的东北部,李香兰出生的地方,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而“李香兰”这个名字,也被深深地烙刻在那段历史中。
淑子的父亲名叫山口文雄,1889年(明治22年)生于日本佐贺县一个汉学世家。祖父是士族出身,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于是山口文雄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对中国也有着浓厚的憧憬。于是跟随着父亲努力学习汉语,终于,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06年),山口文雄来到了一直向往着的中国大陆。
他来到了古都北京,并在北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后来,经过朋友的介绍,到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任职。“满铁”创建于1906年,是日本对华扩张、进行侵略的据点。起初山口文雄是进人烟台采煤所工作,后来转入了在抚顺的采煤所。出身于汉学世家的背景让山口文雄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对中国的风土人情也有颇多的了解。于是,公司让他一边教公司职员的汉语,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一边让他担负着抚顺县顾问之类的工作。
淑子的母亲叫石桥爱子,1894年(明治27年)生于日本的福冈县。本也算是富裕人家的孩子,但由于家道中落,于是举家迁往朝鲜的京城(现在的韩国首尔),再后来又辗转投靠在中国抚顺经营碾米厂的叔父。
空间距离上的共享是很容易让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产生关联的,淑子的父母也是如此。山口文雄和石桥爱子就在抚顺认识了,两个年轻人情愫渐生,最后走向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后,两人很快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山口淑子。
小淑子出生后不久,全家即迁往抚顺。而淑子对于人世最初的记忆也就始于抚顺了。
山口一家住在抚顺市内一条叫做六条大道的中心街。每天,小淑子就和她的好朋友柳濑俊子、小川美都里结伴,穿过市中心的街道,到位于南大街的永安小学上学,结束课程后,又一起回家。偶尔,也会去市南郊的露天矿区远足或参观,因为这是学校的课程之一。
抚顺的郊外是名副其实的“煤矿之城”。山上的绝壁如墨一般的漆黑,那是地底的煤见天后留下的印记。大地上生着沥青色的煤层,来往的货车穿梭其中,响起汽笛的长鸣。煤矿道旁盛开的马萝花也染上了一层煤灰,红艳中透出一种压抑的美。西沉的太阳吸纳着从工厂烟囱里飘出的滚滚黑烟,整个抚顺市郊的露天矿区涂满了黑与灰、与红交叠的色彩。
然而抚顺城内的景色却又是另一番模样。街道两旁挺立着高大的白杨树,一字排开,舒展的枝叶随风摆动,送来阵阵的清新。每天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让小淑子感到舒心和安宁。除了美景,当然还有可贵的友情。小学的同班同学俊子和美都里是她最要好的两个儿时伙伴,三人形影不离,什么事情都要一块儿做。比如一块儿去西服店定做衣服,又一块儿去取;背一样的书包,穿一样的鞋子;每个月一块儿去理发,而且都剪成同样的发型,甚至连头发带的颜色都一样。这是她们之间的“君子协定”,小手拉勾后,谁也不能违反。
那样的童年是快乐而祥和的。
作为家中的长女,山口淑子还受到了父母亲热心的教育。但不同于日本本土对女子的教育那般,让女儿学习诸如茶道、花道、烹调和裁缝等居家的一些手艺,而是让她练习小提琴、钢琴、筝之类的乐器。这也许就是父母的慧眼,发现了他们的女儿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小淑子平日里在学校就爱好音乐,喜欢唱歌,嗓音条件也很不错,这样一来,小淑子的音乐天赋就得到了培养和挖掘,为她日后在歌唱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此外,汉学继续在山口家传承着。山口文雄竭力地教小淑子学习汉语,似乎是期待她将来能走上政治舞台,从事日中关系的职业。或是担任政治家的秘书或翻译,进而成为一位政治家或新闻记者,总之是一名了不起的人物。
于是还很年幼的小淑子,白天就去学校上课,夜晚回来还要去听父亲担任讲师的满铁研修所的夜间汉语讲座,每隔一天还要做一次音乐练习,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但这样的忙碌并没有让小淑子觉得沉重,而是感到快乐。
自小生活的城市——抚顺,对幼时的山口淑子而言,是一座宁静城市。这里有闻名遐迩的露天大煤矿,有舒展的白杨树林荫道,有儿时的好友,慈祥的父母,可爱的弟弟妹妹……纵使大人的世界里已是战云笼罩,但在抚顺的这段时光,对未谙世事的李香兰来说,却是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第二章 火光满天 惊见平顶山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部在抚顺以西仅50公里的奉天郊外柳条湖,炸毁了一段铁路,由此挑起了“九一八”事变,也成为中日长达15年的炮火之争的开始。而紧接着,在第二年,即1932年的9月16日,日军抚顺守备队包围了平顶山,把聚居在附近的中国居民赶出,并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
那时,山口淑子正在上小学六年级。但当时只有12岁的李香兰,却亲历了这桩惨案的原委。
1932年9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人们团聚的好日子。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天空那轮皎洁的明月却被漫天的火光遮去了银白的光辉。
事出当晚,还在睡梦中的淑子被母亲摇醒,一睁开眼就看到了母亲苍白的脸,而父亲正穿好衣服准备出门。虽然已是深更半夜,但屋外面却是一片的嘈杂声,有车子驶过的声音,还有人们大声的呼喊。刚从梦中醒过来的小淑子,完全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但小孩子的好奇心,还有身为长女的一种责任感,让她瑟瑟缩缩地走到了窗边。从窗外的细缝望出去,是冲天的火光,把漆黑的天幕照得一片通红。
建筑物的屋脊,道路两旁的白杨树,一切似乎没有改变。但这些事物的背景却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奔涌的火舌饥渴般地舐卷着遥远的夜空,即使尚是年幼,小淑子也知道那是火灾,而且不是一起单纯的火灾。因为母亲惊恐失色的脸,还有周遭弥漫着的紧张的空气,都证明着这场火灾的不同寻常。
当火光逐渐被拂晓的曙光掩没时,一切又重新平静了下去,但空气中似乎飘着焦炭的味道。弟弟妹妹早已又进入了梦乡,但小淑子还趴在窗户那儿,没有离开。但过了不久,周围再一次的喧闹起来。一群日本宪兵用绳子牵住一位被蒙着眼睛、双手绑在身后的中国中年人,应该是矿区的一个苦力头,正向着山口家对面的实业协会的广场走去。那个广场是小淑子和好朋友们经常去乘凉休息的地方,是她们的小乐园。然而此刻,那里却成为了临时的一个审判场。手持步兵的宪兵开始大声地讯问,但那位苦力头咬紧牙关,始终一言不发。宪兵被激怒了,托起步枪的枪托就往中年人身上狠狠打去,鲜血随即汩汩地冒了出来,染红了身下的土地。不多久,血像是流干了一样,苦力头的身体慢慢地瘫软了下去。于是,围观的人们吵吵嚷嚷地散开了,一切又再一次的平静下去。
亲眼目睹这一幕发生的小淑子被吓住了,一时竟不知所措,那在空中挥舞着的步枪的大弧形的余影不停地在眼前晃动着,小小的身体不由地颤栗起来。然后,小淑子跑出了家门,跑到了那个曾载满了她和朋友们欢声笑语的广场,跑到了刚才那可怖的一幕发生的现场。人声已不再,但就在那个中年苦力头倒下的地方,淤结了血渍的泥土告诉着小淑子,刚才的一切都不是梦境。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恐瞑与难过,小淑子扑在追来的母亲怀里,放声大哭。
后来,山口文雄回来后,大家才大致得知了事情的经过。这是一起“土匪”(当时日本对所谓强盗集团的称呼,但在中国民众看来,是反满抗日的游击作战部队)对抚顺煤矿的袭击事件。
当时,满洲的土匪中,有“大刀会匪”、“红枪会匪”、“马占山军”等之分,而其中的“红枪会匪”是一种宗教团匪,是一支勇猛强悍的“土匪军”。袭击抚顺煤矿的据说就是这一支“红枪会匪”。他们于14日晚就开始潜伏在杨柏堡村,做着放火的准备。他们让工人们从采煤现场带去大量的点火材料和煤块,用破布包好,再用电线捆上,做成放火用的火把。
第二天晚上,就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按惯例,煤矿上的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会放假。要么去喝赏月酒,要么在月下品茗,感受宁静。煤矿的防备有所松懈是必然的。于是“土匪”们就趁此良机,把之前做好的火把浸在重油里,点上火,用长矛和棍棒捣毁了选煤厂、卷扬机室、修理厂、事务所等地的玻璃窗,把火焰弹一齐投入。乘着风势,野火很快就得以蔓延,随即成了一条火的河流,把天空都映得血红血红的。待发现时,已是一片火海。小淑子透过窗户看到的,就是火势正猛烈的时候。
这就是历史上的“杨柏堡事件”,而这起事件,成为了“平顶山惨案”直接的导火线。小淑子于破晓时分目睹的那一幕拷问的情景,只是“平顶山惨案”始发时的一个小片断,随即而来的是日本兵更为疯狂的报复行动。
9月16日清晨,在关东军抚顺守备队第2中队队长川上岸、抚顺宪兵分遣队队长小川一郎等指挥下,200多名日军包围了平顶山,严密控制了东、西两个大山头,封锁了平顶山居民进出的路口。冲进平顶山街里的日军分成若干伙,从平顶山北头到南头,以给居民照相为由,挨门挨户地把居民一个不剩地从家里赶出,集中于平顶山南面的草地上,用机枪对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扫射杀害。第二天,日军又用钩子把尸体钩到山崖下,堆积起来,浇上汽油焚毁,然后用炸药把山崖炸塌,掩盖烧剩下的尸骨。
平顶山惨案,是日本关东军为围剿东北人民的抗日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一次大屠杀。在这次惨案中,平顶山村的400多户,共3000多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下,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妇女和儿童。七八十岁的老人,襁褓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全村800多问房屋均被日军烧毁。
总而言之,“杨柏堡事件”和“平顶山事件”,是互为因果的一连串的悲剧。
“杨柏堡事件”发生后,山口文雄被宪兵队拘留审查,理由是“通敌”。抚顺作为满洲在煤矿、炼铁等方面最大的工矿业据点,成为“土匪”们的攻击目标。山口文雄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中国有许多的朋友和熟人,同时也许是为防止突然的袭击,考虑过和平工作。而就在此时,发生了抗日游击队的袭击活动,因此日本军方怀疑他与“土匪”的头目们以谈判的形式而有所合作。
最终,山口文雄的通敌嫌疑被洗清,但经此一闹,已不好再继续在抚顺待下去了,于是借助朋友们的关系,山口一家离开已生活了十几年的土地,迁往奉天。
那时,山口淑子满13岁。但曾留在小香兰记忆中的那片白杨林树荫的青翠,在童年的最后一刻,变为中秋之夜那满天的血红,那是战火的颜色,透着浓烈的血腥。中日的冲突正呈愈演愈烈之势,13岁的女孩处于中国和日本两者的夹缝中,而且时间、地点都恰好处于它的原点。
于是,从那一夜开始,山口淑子背负起那个时代的命运。
第三章 获名“香兰” 有缘得遇旧识
奉天(现在的沈阳),是当时满洲最大的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个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大城市。城市的绿化也做得很好,在路上就能看到麻雀在绿树丛里悠闲的啄食,羽毛闪耀着茶褐色的光亮。所有住在满洲的人都向往着奉天,对于从记事起就生活在抚顺的山口淑子来说,奉天也是她心里的一个天堂。
奉天,是满洲时期日本人起的名字。中国自元朝起,把这个地方起名为“沈阳”,清朝的努尔哈赤在这里定都,至迁都到北京的1644年以前,这座城市一直是满族(清)的首都。后来,至民国成立以前,从北京派来的“将军”,在这里设置“奉天府”,“奉天”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奉天城里的故宫是清朝兴衰的历史见证,其规模虽然无法和北京的紫禁城相比,但它的城廓同样令人感到历史的分量。在广阔的地面上,耸立着70多座建筑、300多间房屋,金灿灿的琉璃瓦在夕阳的辉映下辉煌夺目。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住处。
横亘西北郊的绿色大公园是“北陵”。这里有清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极和皇后合葬的陵墓“昭陵”,屋顶上有守护士兵塑像,至今还保持着清朝末期的原貌。穿过正门,和明十三陵神道一样,两旁是对视的石兽像,守卫着陵墓。
而市中心的繁华街道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图景。在城里的中国人街的“沈阳区”,有一条叫“四平街”的大街,在当时享有盛名。中国式、西洋式的豪华商店和百货公司林立在街道两旁,每天都有很多的人来到这里,让这条街天天都是热闹非凡。
除了中国人街的“沈阳区”,对应着还有日本人街的“大和区”。在“大和区”里,俨然就是一个浓缩的日本,各种纯日本式的建筑物林立其问,日本风味的菜馆也是原汁原味,其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本土。
另外,在中国人街的“沈阳区”和日本人街的“大和区”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这里则是满溢着欧美的风情,有原来的商埠(与外国的交易场所),还有英、美、德、意的领事馆和商务处,让人仿佛亲身来到了欧洲的城市一般。
日俄战争时,奉天成为两国军队的决战之地。而当山口一家从抚顺迁来的时候,中日的关系史正在翻开不幸的一页。
但这些政治上的阴霾对于当时只有13岁的李香兰来讲,还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除了留在心底的那片血红,但如果不去触碰,眼前的一切还是美好的。作为一个在小城市长大的女孩,而且正处在富于幻想的年龄阶段,小淑子向往着能在这座繁华的都城里,展开她未知的新生活。奉天这座城里的一切,无论是纯中国式的,西洋式的,还是纯日本式的,所有的所见所闻对于小淑子来说,都是新奇的,一颗心充满了雀跃之情。
当时的奉天,有很多国家的人都聚居于此。这里不仅居住着亚洲人,还有许多其他洲的人,有沙皇俄国变成共产党国家时亡命而来的白俄分子、土耳其系统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等。不同国家的人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风情,因此让奉天拥有了多元化的国际氛围,而且,日常会话中使用的语言种类也随之多了起来。这种国际色彩浓厚的环境,对李香兰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前言/序言
2005年,一篇公开发表的长文,语重心长地劝诫当时的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那会深深地伤害中国人的心”。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日本人,她的名字叫山口淑子。而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李香兰”。
李香兰,人如其名,如花一般的美丽,透着淡淡的芳香,是一个轻易就能让人着迷的女子。她是美女,是歌星,是影星,但也有她是汉奸、是间谍的传言。在上上辈人的眼中,李香兰,是一个传说。
传说诞生于1920年2月12日,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一个有着完完全全地日本血统的小女婴降生了,父母为她取名“山口淑子”。从一出生,淑子就开始背负一个身份,那就是,在中国出生的日本人。
拥有这样身份的人很多很多,但她却不同。因为后来,她有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李香兰。而这个名字一度成为一个伪国演艺舞台上最耀眼的星辰。这个伪国。建立在她出生的土地上,却被控制在她的故国——日本手中。她爱她出生的那方土地。但终究,她不能背叛她的故国,这是李香兰命里注定的悲哀。
在那个战乱四起,炮火纷飞的年代,她穿上或华美、或朴素的衣裳。在水银灯下隐瞒着自己日本人的本来身份,扮演着一名憧憬伪国和谐繁荣的中国姑娘,宣扬着那刺痛着中国人的所谓“国策”。
那时的寂寞:一代名伶李香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