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每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成百次地使用示意动作。这些示意动作中的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有时是个人的,有时是文化的,有时则更为深一层的,是属动物性的。调查这些动作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以及追溯它们的原始含义,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这些动作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人类行为模式。有系统地进行这项研究不仅能开拓全新的知识领域,同时也像其他任何人文科学领域一样引人入胜。这就是《手势》所要做的。
内容简介
《手势》对各种各样的手势作了详尽考察和精彩分析——了解手势,你将获悉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了解手势,你将洞察人际交往中奇异而有趣的一面;了解手势,你将感知形象而微妙的人性显露;了解手势,你将见证其中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德斯蒙德·莫里斯,1928年出生于英国威尔特郡,曾获伯明翰大学动物学学位和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9年至1967年,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部总监。并发表论文50篇,专著7部。1967年完成轰动全球的《裸猿》一书,此书以各种语言的版本在全世界发行达2000万册。与此同时,莫里斯博士还制作了诸多有关动物和人类行为的电视专题节目,而且至今仍是英国电视台博物学节目的著名主持人。此外,他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现代派画家。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章 吻指尖:象征性接吻手势
第二章 两指交叉:十字架手势
第三章 拇指按鼻尖:取笑别人的手势
第四章 撮手:多含义的手势
第五章 旋脸颊:意大利手势
第六章 拉眼睑:警告手势
第七章 挺前臂:男性象征手势
第八章 甩手掌:“离开”手势
第九章 指圈O.K.:“称赞”与“侮辱”并用的手势
第十章 双指呈竖角:侮辱丈夫的手势
第十一章 双指呈平角:古老的侮辱手势
第十二章 两指夹拇指:女性象征手势
第十三章 拂下巴:容易误解的手势
第十四章 按脸颊:从“漂亮”到“病弱”的手势
第十五章 跷拇指:北欧手势
第十六章 弹牙齿:南欧手势
第十七章 摸耳朵:地方性手势
第十八章 叩鼻子:向窃贼学来的手势
第十九章 反掌V形:常被错用的下流手势
第二十章 招手与挥手:形式多变的手势
附录 手势概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吻指尖:象征性接吻手势
起源
吻手指是接吻的象征性表示。至于接吻,情况与一般人认为的恰恰相反,其分布是全球性的。对许多互不相关的部落文化所作的实地考察表明,即使在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不接吻”的社会,接吻仍以某种形式存在。虽然社交性的或者公丌的接吻被视为禁忌,但在私下里,如男女做爱或者父母抚爱幼年子女时,相互仍会接吻。
既然接吻是人类做爱或者抚爱时的一种基本行为,那么就值得问一下它是怎样产生的。德国个体生态学家伊伦诺斯·艾勃一艾勃斯菲尔特在他的《爱与恨》一书里认为:“人类用嘴唇和舌头相互亲吻肯定是喂食动作的一种变化形式。母亲和幼儿嘴对嘴喂食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中都是实际存在的。”看来,从最初用乳房给幼儿喂奶到让幼儿吃较硬的食物,这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母亲先把食物嚼烂,然后用嘴直接喂入幼儿嘴里。由于这种原始的嘴对嘴喂食动作带来亲密的抚爱与关怀性质,作为延伸,嘴部接触便被视为爱的最初表现。
从嘴对嘴这一基本接吻动作中又发展出许多形式化的变化动作,如:吻脸颊、吻手、吻膝、吻裙摆、吻脚,甚至吻排泄物,等等。吻的人地位越低,他吻有地位的人时所吻的身体部位也越低。
在原始宗教中,信神者要想表示对神祗的爱戴,就会吻偶像或者其他宗教象征物。这样的吻就更加形式化了。要是他无法接近圣物,或者因为圣物高高在上,或者因为他被禁止接触圣物,那么他就只能施以“远距离亲吻”。但是,由于隔着一段距离,简单地用嘴唇吻的动作不可能很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以某种形式的模拟来传递吻的动作。最明显的就是用手,即先吻自己的手,然后手朝要吻的对象一挥,仿佛把吻抛了过去。吻指尖就是这样严生的。
这一手势的原始做法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近东的原始基督教时期都被普遍使用过。根据记载,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进入和离开神殿时都要朝神像飞一个吻,朝圣物如祭台、墓碑、雕像和圣石等也要飞吻。同样,早期基督教徒是对着十字架吻指尖的。
所以,就其原始形式而言,这一动作是用来表示崇拜的,仅限于在特殊的宗教场合才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慢慢地扩大了,从表示崇拜到表示赞赏都可以。人们不仅对神像吻指尖,对教士、圣徒、帝王乃至于任何有权有势的人也吻指尖,以此表示敬畏、奉承或者谄媚。最后,这一手势更为一般地被用来表示谦卑,虽然最初这样做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争议的。譬如,塔西陀就曾对罗马皇帝奥托在公元前69年的登基仪式上对着欢呼的人群吻指尖表示非议。他贬斥奥托的举动是有失体统的“奴才相”。
几百年间,欧洲各国宫廷一直使用吻指尖作为一种正式礼节,一种对君王的浮夸而做作的表示,意思是说:“您就像神一样,而我是您的谦卑的奴隶。”这种阿谀奉承的举止在16世纪再次遭到意大利主教乔瓦尼·戴拉·卡萨的指责。他在一本礼仪指导书里写到,吻指尖本属“庄重的礼节,只有神职人员在圣坛上,在对神和神圣物施行礼拜时才能使用”,决不能用来对其他人表示敬意,因为这样的话,“他们也好像是神圣之物了”。他还认为,这种风气并不是意大利原有的,而是“蛮夷的,不久前不知从何处传到意大利来的”。他把西班牙宫廷指为他所谓的“渎神礼节”的可能来源,而西班牙在当时整个欧洲是宫廷礼节最繁琐浮华的国家,这是确定无疑的。有人认为,吻手指之所以在西班牙可能被泛用是因为那个地区长期受阿拉伯的影响。阿拉伯人是一直(甚至现在也是)把吻手指当作正式的问候性礼节的一部分的,他们相互问候时不但要鞠躬,同时还要用手指接触自己的胸部、嘴和前额。
卡洛索在他的1600年在威尼斯出版的《女士风度》一书里,最详尽地为我们描述了有关这一手势在当时上流社会的使用情况。吻手指时只能用右手,手指不应该碰到嘴,而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手要稍稍地弯曲,不能伸得笔直”。这个动作是在鞠躬或者行屈膝礼的同时做出的。当手臂靠近嘴的时候,手腕和手都要朝里弯,食指最靠近嘴唇,因为食指在当时是“炫耀的”手指,时常用一个硕大的戒指加以装饰。
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莎士比亚和本·约翰逊在他们的好些剧本里都不无讽刺地写到过上流社会使用这一手势时的肉麻样子,显然,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并不使用这一手势。到了17世纪,这一手势就比较普遍了,但已在某种程度上加以简化。作为王政复辟时期的一种问候性礼节,吻手指只不过是用手在嘴边晃一下,然后朝前一摆就算完了,以此代替繁琐的鞠躬礼,其意思是:“当你从有教养的人的手里接过东西或者把东西交给他们时,或者还给他们东西时,千万不要忘记脱下手套,还要吻你的手。”不过,不能让有教养的人等着,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接过或者送上东西,然后才“不忘记吻自己的手”。
琼·怀尔德勃勒德在她的有关宫廷行为史的研究著作《礼仪世界》里就这一手势的历史从古代一直论到18世纪。她注意到,这一手势到了18世纪甚至更为简化,“只是手和臂朝前弯一下而已”。当时的英国礼仪书里已不再提到做这一手势时要吻,而进入19世纪以后,正规的吻指尖就完全消失不见了。戴拉·卡萨的那本礼仪书在1774年在英国翻译出版时,其中对使用吻指尖手势的批评被翻译者所强化。本来并不强烈的措词现在被翻译得很强烈,吻手指成了“一种荒诞古怪的恶习”、“一种本来就被人讨厌、现在又被进一步在各种场合滥用而简直不堪人目的举动……它的存在就如虚设的头衔和空洞的言词一样是完全多余的”。这种较原著强烈得多的措词,反映出人们对虚伪做作的谦卑所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上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吻指尖这一手势的使用,同时也影响到了作为社交礼仪一部分的各种各样的打躬作揖。
既然已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到了20世纪变化得更快,所以当我们最初看到吻指尖在现代欧洲竟然仍被人使用时,就难免会感到惊奇了。不过,这一手势之所以能存留的奥秘,就在于它已从正式的变为非正式的。就如它从最初的作为严格的宗教崇拜表示变为较普遍的敬畏和谦卑表示一样,现在它又再次降格到第三等级——仅仅表示高兴而已,其随便程度已近乎游戏。
今天,任何人在重要场合都不会使用吻指尖作为一种正式礼节来表示对大人物的敬意或者颂扬。相反,对所爱的人或者在一时高兴想夸奖某样东西很好吃或者很好看时,倒会随随便便地做出这一手势。由于已变得非正式,这一手势的含义也就一分为二了。它不是用来致意,就是表示夸奖。过去,这两种含义是同时表达的,因为它只能用来对受颂扬的大人物(或者宗教偶像)致意;对某人吻指尖是表示对他致意和颂扬。后来,这双重含义就分开了。现在这一手势传达的不是这一种就是那一种信息。至于在哪一地区以哪一种信息为主,这就是我们在实地考察中所要了解的。
前言/序言
手势的重要性一直大大地为人们所低估。研究语言学的人到处都有,分析语言被公认为是一门科学,但专门研究手势的人却像珍禽异兽一样难以寻觅——这不是说他们已濒临绝迹,恰恰相反,他们几乎还没有开始进化。
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手势一直被错误地认为是一种次等的、微不足道的交往形式。由于语言在人们的交往形式中雄踞宝座,其他所有的接触方式便被看作是低级的和原始的。然而,社会交往除了交谈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交谈者做出的身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可以说,当人们进行活生生的感情交流时,手势的重要性甚至会超过语言本身。语言固然可以用来说明事实和表达思想,但若没有手势,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变得像机械一样冷漠而死板。
既然如此,为什么手势研究又会远远落后于语言研究呢?不利于手势研究的第二个原因说来有点古怪,而且很难说清楚。情形仿佛是,手势就其本身性质而言就不容易用语言加以表述。手势和语言是格格不入的两种东西。仔细想想,这也不足为怪。手势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渠道,现在又要用语言来表述它,当然会遇到特殊的问题。这一问题是每个艺术评论家所深知的。要用语言来说明伦勃朗的一幅名画的视觉形象可说是一件难而又难的事情;同样,要想说清楚某一转眼即逝的手势的精确含义,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办法还是有的。我们既然可以通过调查艺术运动的分布情况以及发展历史来加深对某些艺术杰作的理解,对手势当然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仔细地考察某些所谓“小动作”的地理背景以及历史背景。通过这样的考察,便可以大大地了解那些平时被我们视为当然而从不加以思考的动作。
我们每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成百次地使用示意动作。这些示意动作中的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有时是个人的,有时是文化的,有时则更为深一层的,是属动物性的。调查这些动作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以及追溯它们的原始含义,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这些动作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人类行为模式。有系统地进行这项研究不仅能开拓全新的知识领域,同时也像其他任何人文科学领域一样引人入胜。
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所要做的。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研究,势必会带有某种初创的、基础的性质。我们充分意识到这里的局限性。但不管怎么说,这至少是一个开端,而且为全面研究人类手势开辟了最初的途径。要批评本书的缺陷是很容易的。不过,我们希望,它所奠定的基础以及它为未来的研究所提供的可能性,能为大家所接受。
手势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