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字手機原理與維修》在介紹移動通信和手機基礎知識、電路結構與單元電路原理的基礎上,以典型手機為例對數字手機電路原理與維修進行重點分析,著重介紹數字手機常用元器件與電路圖識讀、手機維修器具與有關信號的測試、手機維修基本知識與典型故障的分析排除,以及手機軟件、手機病毒、新增功能與3G手機等方麵的知識,書後附有實驗(實訓)指導書和英文縮略語。
  《數字手機原理與維修》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與實踐技能,突齣職教特色,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和夠用性。內容條理清晰、難易適度、通俗易懂,符閤教學規律,針對性強。
  《數字手機原理與維修》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及相近專業的手機原理與維修教材,以及其他院校的相關專業教材,還可供從事手機生産、維修等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移動通信和手機基礎知識
1.1 蜂窩移動通信係統
1.1.1 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分類
1.1.2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組成
1.1.3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1.2 數字手機的分類、功能與用戶識彆卡
1.2.1 數字手機的分類與功能
1.2.2 用戶識彆卡
1.3 GSM係統信道的分類與功能
1.4 手機的基本工作過程
1.4.1 GSM手機的基本工作過程
1.4.2 CDMA手機的基本工作過程
小結
習題1
第2章 數字手機的電路組成
2.1 數字手機整機組成概述
2.1.1 射頻電路
2.1.2 電源電路
2.1.3 人機界麵電路
2.1.4 基帶電路
2.2 射頻電路的結構
2.2.1 接收射頻電路的結構
2.2.2 發射射頻電路的結構
2.2.3 頻率閤成器
2.3 電源電路的原理及組成
2.3.1 電池供電電路
2.3.2 開機信號電路
2.3.3 升壓電路
2.3.4 非受控電壓輸齣電路
2.3.5 受控電壓輸齣電路
2.3.6 機內充電電路
2.4 邏輯時鍾信號及其功能
2.5 手機射頻電路與基帶電路組成實例
2.5.1 射頻電路組成實例
2.5.2 基帶電路組成實例
小結
習題2
第3章 GSM數字手機功能電路
3.1 GSM數字手機的接收射頻電路
3.1.1 天綫電路
3.1.2 射頻濾波器
3.1.3 低噪聲放大器
3.1.4 混頻器
3.1.5 射頻本振
3.1.6 中頻濾波器
3.1.7 中頻放大器
3.1.8 中頻解調電路
3.1.9 中頻本振
3.2 GSM數字手機的發射射頻電路
3.2.1 話音拾取電路
3.2.2 發射射頻電路
3.3 GSM數字手機的頻率閤成器
3.3.1 基準時鍾電路
3.3.2 實時時鍾電路
3.3.3 低通濾波器
3.3.4 壓控振蕩器
3.4 GSM數字手機的電源電路
3.4.1 供電電路
3.4.2 開機、關機與帶機充電控製
3.4.3 電壓調節器與電源電路的聯係
3.5 GSM數字手機的基帶電路
3.5.1 微處理單元
3.5.2 數字信號處理單元
3.5.3 復閤數字音頻處理單元
3.5.4 專用集成電路
3.5.5 音頻編譯碼單元
3.6 GSM數字手機的射頻控製信號
3.6.1 接收電路控製信號
3.6.2 發射電路控製信號
3.6.3 頻段切換控製信號
3.6.4 頻率閤成控製信號
3.7 GSM數字手機的人機界麵電路
3.7.1 鈴聲電路
3.7.2 背景燈電路
3.7.3 振動器電路
3.7.4 按鍵電路
3.7.5 顯示電路
3.7.6 SIM卡電路
小結
習題3
第4章 摩托羅拉V998型手機的電路原理分析
4.1 V998型手機整機工作原理簡介
4.1.1 V998型手機射頻電路
4.1.2 V998型手機電源電路
4.1.3 V998型手機基帶電路
4.2 V998型手機的電源電路
4.2.1 供電電路分析
4.2.2 充電電路分析
4.3 V998型手機的射頻電路
4.3.1 接收電路分析
4.3.2 發射電路分析
4.3.3 頻率閤成器電路分析
4.4 V998型手機的基帶電路和人機界麵電路
4.4.1 基帶電路音頻信號處理流程分析
4.4.2 人機界麵主要電路分析
小結
習題4
第5章 手機常用元器件與電路圖識讀
5.1 手機常用元器件
5.1.1 基本元件
5.1.2 半導體器件
5.1.3 集成電路
5.1.4 穩壓模塊
5.1.5 開關元件與連接器
5.1.6 電聲和電動元件
5.1.7 液晶顯示屏
5.1.8 內置數碼相機
5.1.9 碼片、字庫與暫存器
5.2 手機電路圖的識讀
5.2.1 手機電路圖的分類
5.2.2 手機電路組成特徵
5.2.3 電路識彆
5.2.4 部分功能電路的查找
小結
習題5
第6章 手機維修器具與有關信號的測試
6.1 手機維修工具及其使用
6.1.1 手機維修常用工具
6.1.2 熱風槍及其使用
6.1.3 電烙鐵及其使用
6.1.4 植锡闆及其使用
6.1.5 超聲波清洗器及其使用
6.1.6 直流穩壓電源及其使用
6.2 手機維修儀錶及其使用
6.2.1 常用維修儀錶簡介
6.2.2 頻譜分析儀
6.2.3 射頻信號源
6.3 手機軟件維修器具及其應用
6.3.1 概述
6.3.2 UFS—4型帶電腦免拆機軟件維修儀
6.4 手機常見供電電壓、信號與電路的測試
6.4.1 手機常見供電電壓的測試
6.4.2 手機常見信號的測試
6.4.3 手機常見電路的測試
小結
習題6
第7章 手機維修基本知識與典型故障的分析排除
7.1 手機維修的基本常識
7.1.1 手機維修的基本原則與維修流程
7.1.2 手機工作狀態
7.1.3 手機測試指令
7.2 手機故障的産生原因、分類、判斷與定位
7.2.1 手機故障的産生原因
7.2.2 手機故障的分類、判斷與定位
7.3 手機故障維修方法與維修技巧
7.3.1 手機故障維修方法
7.3.2 手機故障維修技巧
7.3.3 手機芯片
7.3.4 手機芯片實例——中國聯發MTK係列芯片簡介
7.4 V998型手機部分故障維修實例
7.4.1 不開機故障與維修
7.4.2 手機充電異常、自動關機和低電壓告警故障
7.4.3 不入網故障的維修
7.4.4 手機無發射故障的維修
7.4.5 手機顯示故障的維修
7.4.6 其他故障的維修
小結
習題7
第8章 手機軟件、新增功能與3G手初簡介
8.1 手機軟件與手機部分新增功能簡介
8.1.1 手機軟件
8.1.2 手機部分新增功能
8.2 手機上網
8.2.1 WAP與GPRS簡介
8.2.2 手機上網設置
8.3 手機病毒及其防範
8.3.1 手機病毒的工作原理
8.3.2 手機病毒的特點
8.3.3 手機病毒的攻擊方式
8.3.4 手機病毒的傳播方式與安全防範
8.4 手機遊戲
8.4.1 手機遊戲的分類
8.4.2 手機遊戲格式、下載與安裝方法
8.5 拍照功能
8.5.1 拍照的工作原理
8.5.2 故障維修實例
8.6 收音機功能
8.7 藍牙功能
8.8 觸摸屏
8.9 附加功能
8.10 3G移動通信係統與3G手機
8.10.1 3G移動通信係統的技術標準
8.10.2 3G手機電路簡介
小結
習題8
附錄
附錄A實驗(實訓)指導書
實驗(實訓)1常用手機維修器具設備的認識
實驗(實訓)2手機用主要元器件的識彆檢測
實驗(實訓)3手機電路圖識讀與手機印製電路闆結構分析
實驗(實訓)4手機電路元器件的拆卸、焊接
實驗(實訓)5BGA集成電路的拆卸、焊接
實驗(實訓)6常用手機維修儀器的操作使用
實驗(實訓)7免拆機軟件維修儀的使用
實驗(實訓)8手機常見供電電壓與信號的測試
實驗(實訓)9手機故障的分析檢修
附錄B英文縮略語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1章 移動通信和手機基礎知識
  1.1 蜂窩移動通信係統
  1.1.1 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分類
   手機(Mobile)即手提式移動電話,是蜂窩移動通信係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蜂窩移動通信係統分為模擬蜂窩移動通信係統和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前者采用模擬技術,後者采用數字調製技術。二者所能使用的手機分彆是模擬手機和數字手機。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目前主要包括GSM係統、CDMA係統、GPRS係統和3G係統,四種係統對應的手機分彆稱為GSM手機、CDMA手機、GPRS手機和3G手機。
   1.GSM係統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係統即全球移動通信係統,俗稱全球通,它包括GSM900、DCS1800和目前隻在北美地區和歐洲國傢使用的PCSl900三種係統,這三種係統的功能相同,但頻率範圍不同。
   在GSM係統中,分彆由上行頻率和下行頻率負責發送和接收移動颱信息。上行頻率是由移動颱發射、基站接收的頻率,下行頻率是由基站發射、移動颱接收的頻率。雙工間隔指的是下行頻率和上行頻率之差。鄰道間隔指的是GSM係統相鄰信道之間的頻率間隔。隨著移動通信容量的增大,各係統的上行頻率和下行頻率也在不斷調整變化。
  ……      
前言/序言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製定的高職高專培養目標和對本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結閤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在校內教材的基礎上,經編者多年的教學調研和實踐編寫而成的,可作為通信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及相近專業的教材。
  本書共8章,以GsM數字手機基本組成為綫索編排各章內容,參考學時為70—80學時。各章內容安排如下:第1章介紹移動通信和手機基礎知識;第2章介紹數字手機的電路組成;第3章介紹GsM數字手機功能電路;第4章介紹摩托羅拉V998型手機的電路原理;第5章介紹手機常用元器件與電路圖識讀;第6章介紹手機維修器具與有關信號的測試;第7章介紹手機維修基本知識與典型故障的分析排除;第8章介紹手機軟件、手機病毒、新增功能與3G手機;附錄中配有相關的實驗(實訓)指導書和英文縮略語。
  基於本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教材側重於數字手機原理與維修的有機融閤,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既注意知識的係統性,又強調閤理的思維邏輯性,盡量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編排內容。內容敘述力求條理清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重點突齣。本書第1章從手機基本知識、基本技術開始討論,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數字手機的宏觀認識。其他章節則按照數字手機的整機組成或維修實際,結閤實例逐一分析說明,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另外,每章前有本章要點和學習參考,每章後有小結與習題,書後有實驗(實訓)指導書和英文縮略語,便於教師組織教學和學生自學。
  本書以數字手機生産與維修的基本要求為主綫,教材內容多來源於教學與生産維修實踐,具有普遍適應性。編者結閤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對多個院校、生産廠傢、售後服務中心調研的基礎上組織編寫本書,符閤高職院校教學和手機生産、維修的需要,並盡量體現新技術、新知識在手機方麵的應用,順應手機發展潮流。
  書中部分元器件符號采用的是手機生産廠傢的符號,有些與國傢標準不符,具體對應關係請參考有關資料,特提請讀者注意。    
				
 
				
				
					《古籍修復技藝探微》  引言  在浩如煙海的書籍長河中,古籍以其獨特的曆史價值、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印記。然而,歲月無情,許多珍貴的古籍因自然侵蝕、保存不當或人為損壞而逐漸衰老,麵臨著失傳的危機。古籍修復,作為一項集科學、藝術與曆史於一體的精細技藝,其目的在於挽救這些瀕危的文化瑰寶,讓它們重煥生機,繼續其傳承使命。本書《古籍修復技藝探微》旨在深入剖析古籍修復的方方麵麵,從理論到實踐,從材料到工藝,為讀者展現這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修復藝術。  第一章:古籍的生命周期與損毀成因  在探討修復技術之前,首先需要理解古籍在漫長曆史中的“生命周期”及其麵臨的各種挑戰。古籍的構成物質,如紙張(古代多為植物縴維紙,如麻紙、竹紙、皮紙等)、墨跡、印章、裝幀材料(如絲綢、綾、絹、紙闆、綫繩等),都具有其自身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也決定瞭它們易損的環節。     自然損毀:        物理損毀: 蟲蛀(書蠹、衣蛾等)、鼠咬、黴變(潮濕環境滋生)、酸化(紙張老化變脆、發黃、易碎)、日曬(導緻顔色褪變、縴維老化)、摺疊破損、裁切不當留下的痕跡等。        化學損毀: 紙張中的酸性物質積纍導緻縴維降解,金屬離子氧化催化紙張老化,墨跡因成分不穩定而暈染或褪色,裝幀材料因氧化而脆化、脫落。     人為損毀:        不當保管: 長期置於高濕度、高溫、強光、汙染等環境中,缺乏通風,堆疊過重導緻壓迫。        不當使用: 粗暴翻閱、過度觸摸、使用不兼容的清潔劑或修復材料,甚至不當的“加固”措施。        曆史遺留問題: 早期不科學的修復嘗試,如使用強酸強堿進行“漂白”,使用劣質膠黏劑,使用不透氣的材料進行“加固”,都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理解這些損毀成因,是製定有效修復方案的前提。修復師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準確判斷古籍的損毀程度、類型及原因,纔能“對癥下藥”。  第二章:古籍修復的哲學與原則  古籍修復並非簡單的“修補”,它是一門追求“復原”而非“再造”的藝術。其核心在於遵循一係列重要的哲學和原則,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古籍的曆史信息和原真性。     最小乾預原則: 修復的每一次操作都應在必要且可控的範圍內進行,盡量避免對原件造成不可逆的改變。    可逆性原則: 修復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和工藝,在未來都應該是可逆的。這意味著,後來的修復師可以在不損害原件的情況下,去除或修改當前的修復措施。    可識彆性原則: 修復痕跡應盡可能不乾擾古籍原貌,但同時,修復的部分應與原件有所區彆,以便後人辨識。這通常通過材料的細微差異、技法的選擇或在不顯眼處做標記來實現。    與原件的和諧統一: 修復材料的選擇、工藝的運用,都應與古籍的時代特徵、材質、風格相協調。例如,修復紙的顔色、質感、厚度應盡可能接近原紙;修復的針腳、摺疊方式應符閤古籍原有的裝幀習慣。    安全性原則: 修復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須是穩定、無害的,不會對古籍造成長期性的化學或物理損害。  這些原則構成瞭古籍修復的倫理底綫,也是衡量一項修復工作是否成功的關鍵標準。  第三章:古籍修復的關鍵材料與工具  古籍修復的精妙之處,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材料的精準選擇和工具的嫻熟運用上。     修復紙張:        宣紙: 質地優良,縴維長而韌,吸水性適中,具有良好的修復性能。根據修復需要,選擇不同剋重、不同加工方式(生宣、熟宣、半熟宣)的宣紙。        古籍修復專用紙: 許多國傢和地區專門研發瞭模擬古籍原紙特性的修復用紙,通常由專業紙廠根據古籍成分和老化特點研發,具有極佳的穩定性和兼容性。        其他植物縴維紙: 如竹紙、桑皮紙等,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作為修復材料,但需嚴格考量其穩定性。        紙漿: 用於填補破損、去除酸化物質後的紙張縴維重塑。     黏閤劑:        天然澱粉糊: 最常用且最安全的黏閤劑,如小麥澱粉糊、糯米澱粉糊。通過控製澱粉的糊化程度,調整其黏度。        天然樹脂: 如阿拉伯膠、海藻酸鈉等,在特定情況下用於局部加固。     其他輔助材料:        襯墊材料: 如無酸卡紙、宣紙、棉布等,用於支撐和保護修復區域。        清潔劑: 蒸餾水、純淨水、特定pH值的緩衝液等,用於去除汙漬、酸化物。        保護層材料: 經過科學驗證的、薄而透氣的保護性塗層,用於加固脆弱縴維,防止進一步酸化。     修復工具:        各類修復刀: 精密刀片、颳刀等,用於去除汙染物、分離粘連。        鑷子與夾子: 不同規格的鑷子,用於夾持細小物件。        毛筆: 不同大小和軟硬度的毛筆,用於塗抹黏閤劑、清理灰塵。        壓紙器: 各式壓石、玻璃闆、竹簾等,用於修復過程中對紙張的平整和乾燥。        放大鏡與顯微鏡: 用於觀察細微損傷和操作。        溫濕度計、pH計: 用於監測修復環境和材料。        特製的工作颱: 具有良好采光、通風和穩固性的修復工作颱。  第四章:古籍修復的核心工藝流程  古籍修復的工藝流程通常是復雜且係統化的,每一步都需要細緻的操作和嚴謹的判斷。  1.  前期評估與記錄:        信息收集: 詳細瞭解古籍的來源、年代、版本、材質、裝幀形式、保存狀況及曆史。        損傷診斷: 仔細觀察並記錄所有可見的損毀,包括蟲蛀、黴斑、酸化、破損、汙漬、摺痕、斷裂等。        拍照記錄: 對古籍進行多角度、高清晰度的拍照,作為修復前、中、後對比的依據。        修復方案製定: 基於評估結果,製定詳細、可行的修復方案,明確修復目標、步驟、材料和工藝。  2.  除塵與清潔:        錶麵除塵: 使用軟毛刷、氣吹等輕柔工具,小心去除紙張錶麵的灰塵、蜘蛛網等。        汙漬清除: 根據汙漬的性質,選擇閤適的清潔劑和方法,如局部擦拭、濕托等,過程中注意保護墨跡和原紙。        黴菌處理: 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使用適當的消毒劑和工具,清理黴斑,並對紙張進行乾燥處理。  3.  酸化處理與紙張加固:        酸化檢測: 使用pH試紙或pH計檢測紙張的酸堿度。        酸化中和: 對於嚴重酸化的紙張,可能需要進行整體或局部的酸化中和處理,例如使用堿性緩衝液浸泡或噴灑,以延長紙張壽命。        縴維加固: 對於脆弱、易碎的紙張,在必要時,通過使用專業修復材料和工藝,對縴維進行加固,提高其強度和韌性。  4.  紙張修補(“打孔”、“補張”、“挖補”):        “打孔”: 對於紙張破損、缺損的邊緣,需要精確地“打孔”,使其平整、規整。        “補張”:            “壓襯”: 將與原紙紋理、色澤、厚度相似的修復紙,剪裁至與缺損區域形狀相近,然後用極少量、極均勻的澱粉糊,從背麵小心地“壓襯”在缺損處。            “挖補”: 對於較大的破損,可能需要將修復紙“挖”成與缺損完全吻閤的形狀,然後從背麵進行“貼補”,盡量做到天衣無縫。            “托紙”: 對於整張紙張都非常脆弱的情況,需要用一張薄而韌的修復紙,從背麵將整張紙張“托”住,提供整體支撐。        粘閤劑的運用: 粘閤劑的使用量必須極少且均勻,確保粘閤牢固,同時避免滲漏影響美觀。  5.  墨跡與印章修復:        墨跡的穩定: 對於暈染、褪色的墨跡,修復師需根據墨跡的成分,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穩定,如使用特殊的固定劑。        印章的修復: 對於模糊、殘缺的印章,修復師需在不破壞原印章信息的前提下,盡量使其清晰可見,可能需要藉助輔助工具或透明材料進行襯托。  6.  裝幀修復:        書脊修復: 根據原裝幀形式,修復或重新製作書脊,確保書籍的整體結構穩固。        封麵與函套修復: 對破損的封麵、函套進行修補、加固,或根據原件風格進行仿製。        綫繩更換: 對於斷裂的裝幀綫繩,需要根據原有的穿綫方式和材料,重新穿綫,恢復書籍的裝幀。  7.  乾燥與壓平:        自然乾燥: 修復後的古籍通常需要在自然通風、無陽光直射的環境下緩慢乾燥,避免應力産生。        壓平處理: 乾燥過程中,需要使用壓紙器將古籍壓平,使其恢復平整狀態。  8.  後期保護與儲存:        恒溫恒濕: 將修復好的古籍儲存在具有良好溫濕度控製的庫房中。        無酸包裝: 使用無酸的包裝材料(如無酸紙、無酸盒)進行隔離保護。        定期檢查: 定期對古籍的保存狀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問題。  第五章:現代科技在古籍修復中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科技也為古籍修復帶來瞭新的視角和工具。     X射綫成像: 可以穿透紙張,展現墨跡、印章的細節,幫助修復師瞭解紙張內部結構和損傷情況。    高光譜成像: 分析不同物質的光譜特徵,有助於鑒定墨跡、顔料、紙張的成分,並檢測隱藏的損傷。    三維掃描與打印: 針對一些結構性損壞,可以通過三維掃描原件,再進行三維打印仿製,作為輔助修復材料。    數字修復技術: 通過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對古籍進行數字化保存,並在數字層麵進行“修復”和信息提取,但需要注意的是,數字修復不能替代物理修復。  結語  古籍修復是一項充滿挑戰與成就感的事業。它不僅需要修復師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手工技藝,更需要他們對曆史文化懷有深厚的敬畏之心和對藝術美學有著敏銳的感知。通過精心的嗬護與修復,那些承載著民族智慧與記憶的古籍,纔能跨越時空的阻隔,繼續嚮未來訴說著它們的故事,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本書《古籍修復技藝探微》期望能為緻力於古籍保護與修復的同仁提供一份參考,也為廣大熱愛古籍文化的讀者打開一扇瞭解修復藝術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