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上中下) | ||
| 定价 | 26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施岚青主编 陈嵘副主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656 | |
| 字数 | 2636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2216611 | |
| 2018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上中下) | ||
| 定价 | 26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施岚青主编 陈嵘副主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656 | |
| 字数 | 2636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2216611 | |
拿到这三册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排版和装帧吸引了。要知道,动辄上千页的专业教材,如果排版不佳,光是阅读过程就成了一种煎熬。但施主编的这套教程,在视觉上做到了极大的友好度。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布局合理,清晰明了,即便是那些涉及复杂几何形状和荷载组合的复杂结构,也能通过这些精美的配图迅速建立空间概念。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在理论讲解和实例操作之间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很多教材要么是堆砌理论公式,要么就是一堆做不完的习题,让人抓不住重点。而这套书,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马上就配有一个贴近实际工程难度的案例进行演算,让你立刻就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学——练——巩固”的闭环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说实话,以前我做模拟测试,经常是计算过程没问题,但最后老是在一些计算顺序或者规范条文的细节上栽跟头,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细致的“陷阱”提醒,避免了我走很多弯路。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套教程在“规范应用”上的处理方式。结构考试,本质上是对规范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考核。很多教材讲完理论后,就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自己去翻阅厚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关键细节。但施主编的这套书,将规范条文的引用和解读融入到具体的例题和设计步骤中,做到了“以例释规,以规引例”。举个例子,在涉及到梁板配筋的构造要求时,书中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满足某某规范的某条规定”,而是会画出不同连接方式下的配筋示意图,并用红字特别标注出哪些是强制性条文,哪些是推荐性做法,以及如果违反了这些条文可能导致的后果。这种“可视化”的规范教学,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去翻阅相应的国家标准,发现书中的解析往往比标准本身的描述更加直观易懂,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考试与标准之间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些常常需要在现场和图纸之间切换角色的工程师来说,这种将规范“吃透”的引导至关重要。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全面”得有些令人心疼。心疼的是,它将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所涉及的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囊括进去了,而且深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的要求。这套书的厚度,让很多同事望而却步,觉得目标太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啃完。但我却认为,正是这种“过剩”的知识量,才体现了它作为复习教程的价值。它不仅仅是针对考试大纲的复述,更是对整个结构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一次系统梳理。比如,在结构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那一块,它居然详尽地对比了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演变趋势,这对于理解设计规范的修订背景非常有帮助。阅读这套书,就像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地图,让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哪些地方是主干,哪些是枝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习者来说,它提供了坚实的基石;而对于基础扎实的人来说,它则是一个查漏补缺、查证规范的权威参考资料库。它要求你投入大量时间,但绝对回报你以扎实的专业功底。
评分这本书的讲解深度,简直是为那些想在结构工程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同行们量身定做的“进阶秘籍”。我记得上次考二级注册的时候,很多教材总是把一些复杂的概念一笔带过,或者用非常晦涩的语言描述,让人读完了一头雾水。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对每一个受力分析的案例,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解,从基本的力学原理出发,层层递进到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抗震设计那一部分,作者似乎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去打磨。他们不仅给出了规范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还阐述了规范背后的物理意义和设计哲理。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非标结构或者复杂工况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读完一个章节,我感觉自己不只是记住了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结构行为的本质。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其他任何资料都难以比拟的。它不是那种囫囵吞枣式的应试宝典,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身边,手把手教你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结构设计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对于真正想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的人来说,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定价。
评分作为一套三册的教程,其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是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很多多卷本的教材,往往是不同作者或不同团队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的,导致章节之间风格不一,甚至出现知识点重复或矛盾的情况。然而,这套书从上册的理论基础到中册的结构构件设计,再到下册的整体结构体系和抗震设计,展现出惊人的统一性和流畅性。上册奠定的力学基调,在中册的荷载计算和构件设计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深化;而中册的构件设计成果,最终又被整合到下册的整体分析框架中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这种整体观的设计,使得学习者在系统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知识点的割裂。它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点罗列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工程师思维链条”。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处理一个新结构问题时,不再是零敲碎打地套公式,而是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那样,从整体稳定、局部受力、材料选择、构造细部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考量,真正培养了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设计能力。
评分好书
评分满意,正版
评分可以
评分满意,正版
评分挺好的
评分实际与广告宣传不符
评分好书
评分可以
评分送货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