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分析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典型案例解析

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分析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典型案例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作义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犯罪
  • 反洗钱
  • 可疑交易报告
  • 金融合规
  • 风险管理
  • 案例分析
  • 金融机构
  • 监管科技
  • 反欺诈
  • 合规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55791
商品编码:10386920397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曹作义 著作 定  价:30 出 版 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1日 页  数:157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4955791 《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分析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是由*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 如何识别地下钱庄洗钱的可疑交易
【案例1】上海罗某特大地下钱庄案
【案例2】辽宁沈阳金某地下钱庄案
【案例3】江西南昌“7?10”地下钱庄案

如何识别腐败洗钱的可疑交易
【案例4】北京丁某特大职务侵占洗钱案
【案例5】山西武某受贿洗钱案
【案例6】重庆罗某受贿洗钱案

如何识别毒品洗钱的可疑交易
【案例7】云南杨某、刘某涉毒洗钱案

如何识别走私洗钱的可疑交易
【案例8】广西北海黄某走私洗钱案
【案例9】江苏无锡段某等人走私洗钱案

如何识别诈骗洗钱的可疑交易
【案例10】上海潘某团伙洗钱案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分析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内容简介:有人可能会问,金融机构按照央行规定的可疑交易标准向央行报告的可疑交易难道不是真正的可疑交易?事实上不是。因为金融机构根据客观的可疑交易标准报告的可疑交易,只是反映了某笔资金交易在客观表现上不同于或有别于一般的正常交易,实际上属于异常交易;而真正的可疑交易应当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这些异常交易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经过充分的主观分析判断后发现的涉嫌洗钱的资金交易活动。正因为这种可疑交易蕴涵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显示了其可贵的价值,也更加符合反洗钱工作的本原精神。 曹作义 著作 曹作义,现就职于央行反洗钱局,主要从事洗钱案件调查工作,2004年进入央行反洗钱局工作,法学硕士,2005年被选派赴央行驻欧洲代表处,专题调研英国反洗钱工作,2006年回国后,先后参与《反洗钱法》的起草和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级对中国的评估工作,工作6年间,曾调查了多起重大洗钱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与研究“中国反洗钱和么恐融资制度有效性”等重点课题,参与编写《反洗钱法释义》等多部反洗钱专业书籍,重点研究洗钱犯罪的类型和手法、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的识别和分析反洗钱调查和洗钱罪认定的法律问题,关注和思考中国金融业反洗钱的经验和教训。
工作之余,以上人名义在网络上开通了我们少有个人反冼钱博等
    三个关键点:亲属账户异常存款。本案中,定期存款大部分是以武某和妻子亲属的名字存入银行的。如前所述,这是我国腐败案件的重要特点之一――“家庭腐败”或者“家族腐败”:当官员出现腐败现象时,其配偶、子女、亲属以及关系密切的朋友往往也参与其中,或共同受贿,或协助洗钱。近年来一些腐败案件往往出现夫妻双双同上法庭、锒铛入狱的现象,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所以中央纪委才多次强调“家庭助廉”。这里有个很好有意思的东西方差异现象:西方的腐败政要洗钱往往会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如律师、会计师,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目前特别关注律师和会计师行业反洗钱的原因之一,而在东方,特别是东亚地区,腐败政要选择家庭成员或亲属帮助洗钱,如韩国的卢武铉案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案、澳门的欧文龙案和内地的多起腐败案件等都是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个人认为,这与我们的传统思想有关。东亚地区受等
欺诈的迷雾与反洗钱的利剑:全球金融犯罪的演变与应对 一、 引言:复杂化金融图景下的风险挑战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跨国界、跨行业、利用技术革新包装的金融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且日益复杂。从传统的洗钱手法到利用新兴技术(如加密货币、分布式账本技术)进行的洗钱活动,再到针对特定领域的“精准”欺诈和恐怖主义融资,金融机构正面临着一场持久且不断升级的风险战争。本卷将聚焦于金融犯罪的宏观图景、监管环境的演变,以及金融机构在构建全方位、前瞻性风险防御体系时所应采取的关键策略。 二、 全球金融犯罪的新形态与技术驱动的变革 金融犯罪不再是孤立的、线性的过程。随着数字支付的普及和全球贸易的快速流动,犯罪分子正在利用信息的非对称性、监管的差异性以及技术的便利性,构建起高度隐蔽和自动化的犯罪网络。 2.1 虚拟资产与暗网经济的挑战: 虚拟货币,尤其是匿名性较强的代币,已成为洗钱和逃避制裁的重要工具。本章将深入剖析“混币器”(Mixers)、“隐私币”等技术如何被用于资金来源的“漂白”。同时,我们将探讨执法机构和合规部门如何利用区块链分析工具(如链上取证)来追踪和解构复杂的链上交易路径。暗网市场作为非法商品和服务交易的中心,其运作模式、支付习惯以及对金融系统的潜在渗透途径,也将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 2.2 贸易融资欺诈与供应链金融的漏洞: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为贸易融资欺诈提供了温床。本节将分析“空壳交易”、“虚高发票”、“双重融资”等经典欺诈手段在现代贸易环境下的变种。重点将放在如何通过对实体运营、物流信息和文件流的交叉验证,来识别那些看似完美但实则由伪造文件支撑的融资申请。 2.3 网络钓鱼、身份盗用与账户接管(ATO)的升级: 随着社会工程学攻击的精细化,针对客户身份信息的窃取已成为直接攻击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手段。本章将详述现代网络钓鱼(包括语音钓鱼和深度伪造技术应用)的攻击链条,以及金融机构如何在客户旅程的不同接触点(从开户到日常交易)部署多重身份验证和行为生物识别技术,以实时识别和阻止身份盗用行为。 三、 监管环境的收紧与合规框架的深化 反洗钱(AML)和反恐怖主义融资(CTF)的全球标准正经历重大调整。金融机构必须理解这些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内部控制措施。 3.1 国际反洗钱标准与区域性差异: 我们将考察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最新的建议和指导方针,特别是针对新兴技术(如DeFi)和高风险司法管辖区的具体要求。同时,鉴于各国在执行FATF标准时的具体落地差异,机构需要建立具有弹性的全球合规策略,以应对不同司法辖区在客户尽职调查(CDD)深度和交易监测阈值上的差异。 3.2 监管科技(RegTech)的赋能与应用: 单纯依靠传统规则引擎的交易监测系统已难以应对海量数据和复杂关联。本部分探讨如何有效集成和部署RegTech解决方案,包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分析非结构化数据(如新闻报道、监管文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优化误报率(False Positives),并实现对客户风险画像的动态和实时更新。 四、 风险评估与治理体系的重塑 有效的风险管理依赖于一个清晰、多层次的治理结构和一套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流程。 4.1 机构性风险评估(IRA)的全面性: IRA不仅仅是应对监管要求的文书工作,它是指导资源分配和技术投资的蓝图。本章将指导机构如何系统性地识别和评估其产品风险、客户风险、地理风险和渠道风险。重点在于如何将新兴业务线(如跨境支付、数字财富管理)纳入现有的风险矩阵,并量化其潜在的合规敞口。 4.2 客户尽职调查(CDD)与增强型尽职调查(EDD)的实效性: 客户信息(KYC/KYB)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风险防御的基石。我们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持续性KYC”模型,超越传统的年度审查。对于高风险客户,EDD的实施不再是简单的文件收集,而是需要深入挖掘资金的最终受益人(UBO)结构、关联交易网络以及声誉风险事件的内在驱动因素。 4.3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与报告: 合规部门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定期的、独立的测试来验证。本章阐述如何设计测试用例,以模拟真实的欺诈场景和洗钱路径,检验监测系统、调查流程和上报机制的端到端有效性。同时,如何将测试结果清晰、有效地传达给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确保风险治理的自上而下的承诺。 五、 结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的战略转型 金融机构的未来在于将合规职能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通过对全球犯罪模式的深入理解、对新兴技术的审慎采纳以及对内部治理结构的持续强化,机构可以构建起一个具有韧性、能够预测风险并主动打击金融犯罪的防御体系。这场斗争需要跨部门的协作、持续的技术投入以及对监管精神的深刻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是如何保持警惕,及时发现那些试图利用金融系统进行非法活动的“黑手”的。这本书的“识别、分析和报告”这几个关键词,精准地概括了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典型案例解析”更是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因为理论知识再扎实,也需要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检验和深化理解。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一线,了解他们是如何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从海量的交易数据中抽丝剥茧,找出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蛛丝马迹。我想知道,那些看似平常的交易,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警报?分析过程是怎样的?最终的报告需要包含哪些关键信息,才能有效传递风险并推动后续处理?这本书如果能回答这些问题,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专业,色调稳重,一看就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读物。书名“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分析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典型案例解析”本身就点明了主题,而且“典型案例解析”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对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和合规性运作非常好奇,尤其是洗钱、欺诈等灰色地带是如何被金融机构洞察并处理的。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仿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并且通过真实的案例来佐证,这对于我理解抽象概念非常有帮助。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从交易发生到被标记为可疑,再到最终报告的整个流程,包括在这个过程中会用到哪些技术手段、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监管机构对这些流程的要求。尤其想知道,对于一些新型的、更加隐蔽的可疑交易,金融机构又是如何突破传统方法的限制,进行有效识别和应对的。此外,书中如果能涉及一些国际上的最佳实践,那就更好了,毕竟金融是全球化的。

评分

作为一名在金融监管部门工作多年的老兵,我对各类金融风险的洞察和防范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书名“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分析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典型案例解析”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深入分析金融机构在执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合规义务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的背景下,传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可能已显滞后。我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当前金融犯罪趋势和监管重点的案例,并详细剖析这些案例中金融机构的处理流程、技术应用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对如何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画像能力、构建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如何与监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等议题有所阐述,为我所主管的机构和被监管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在当前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对金融合规和反洗钱工作有一定了解的人,我非常关注能够帮助我提升业务能力、深化理论认识的专业书籍。“典型案例解析”这一点尤其吸引我,因为理论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案例来落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规则和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在海量交易数据中,哪些特征是识别可疑交易的关键信号,这些信号是如何被算法或者人工经验捕捉到的。同时,我也想了解,当可疑交易被识别出来后,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形成一份有说服力、能够被监管机构接受的报告。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在反洗钱领域的应用案例,那将是锦上添花。我期待它能是一本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实践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金融从业者,对很多操作流程和专业术语都还在摸索阶段。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眼前一亮,感觉这正是我当前急需的“救命稻草”。“识别、分析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这个主题,对于我理解金融机构的核心风险管理职能至关重要,而“典型案例解析”则意味着我不用再凭空想象,而是能看到真实的业务场景。我希望书中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开来,比如什么是“重点可疑交易”,它和一般的异常交易有什么区别,以及为什么需要“报告”。我还特别想了解,在处理这些可疑交易时,金融机构内部不同部门是如何协作的,是否存在一些不成文的行业惯例或者技巧。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案例,说明某个金融机构因为未能有效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而受到的处罚,那也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让我对合规工作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