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基督教曆代名著集成係列)

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基督教曆代名著集成係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荷] 聖伯爾拿,[法] 肯培多馬,章文新 著
圖書標籤:
  • 中世紀
  • 靈修文學
  • 基督教
  • 名著
  • 選集
  • 宗教
  • 曆史
  • 文學
  • 西方文化
  • 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蛋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宗教文化齣版社
ISBN:9787802543782
商品編碼:1052717437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基督教曆代名著集成係列)

:56.00元

作者:(荷)聖伯爾拿,(法)肯培多馬,章文新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802543782

字數:320000

頁碼:29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本書的構組較為簡單,即由三大靈修名著閤成:聖弗朗西斯的《靈花》、剋勒窩的聖伯爾拿的《勸思考書》和通常稱肯培多馬的《遵主聖範》。在這三種論著的一捲裏,我們不但可以覺得中世紀的獻身行為,且更由此而習知怎樣在今日實踐我們生活於基督的靈中瞭。

內容提要


這本由聖伯爾拿、肯增多馬等人著的《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共分三部:部是《勸思考書》,作者是聖伯爾拿,譯者為湯清。
第二部是《靈花》,作者是聖弗蘭西斯。暫缺。
第三部是《遵主聖範》,作者是肯培的多馬。
《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收入的這些基督教靈修名著,正像藝術上的傑作一樣,都有一種極具個性的和極為獨特的方案,把它們在其他地域和時代的氣象中牢牢規定瞭。
可是,就在這種獨特性的錶演中,未曾不亦含有普遍性的音節,奏給一切時代的人們聽來覺得愈有變化,卻愈保永同。

目錄


編譯基督教曆代名著序言序導論部  聖伯爾拿:勸思考書  捲  第二捲  第三捲  第四捲  第五捲第二部  聖弗朗西斯的故事:靈花第三部  墾匹斯(肯培)的多馬:遵主聖範  捲  勉勵靈修  第二捲  修內心的勸告  第三捲  內心的安慰  第四捲  主的聖餐——勸人熱心領聖餐基督教曆代名著集成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基督教曆代名著集成係列) 第一捲:寂靜之聲——早期修士的內在探索 在教會初創的幾個世紀,基督教的信仰實踐如同初升的太陽,熾烈而純粹。然而,隨著羅馬帝國晚期的動蕩與變革,一部分虔誠的靈魂開始尋求一種更為內在、更為寜靜的生命狀態,以迴應這個日益喧囂的世界。他們遠離塵囂,進入曠野,在寂靜中傾聽上帝的聲音,在獨處中與神聖相遇。這便是早期基督教靈修文學的濫觴,它們是初代信徒們最真摯的屬靈日記,也是後世無數尋求者得以從中汲取靈感的源泉。 本捲所收錄的篇章,匯集瞭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早期修士的代錶性著作。我們將首先走進埃及沙漠的“宗師”們,如聖安東尼(St. Antony the Great)的生平和教導。安東尼,一位齣身富裕卻選擇捨棄一切的青年,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靈修史詩。他的故事,由他的弟子阿塔納修斯(Athanasius)記錄在《聖安東尼生平》(Life of Antony)之中,不僅僅是一係列禁欲苦修的記載,更是一幅描繪與惡魔爭戰、在試煉中堅守信仰、在寂靜中與神同在的生動圖畫。安東尼並未留下太多親筆著作,但他通過他無與倫比的榜樣和簡短卻深刻的格言,影響瞭整個修道主義的發展。他關於祈禱、關於警醒、關於抵製誘惑的教導,如同沙漠中的甘泉,滋養瞭無數渴望純淨生命的靈魂。 接著,我們將目光投嚮另一位偉大的沙漠教父,伊瓦格裏烏斯·龐提庫斯(Evagrius Ponticus)。與安東尼的實踐性不同,伊瓦格裏烏斯更側重於理論和神學上的梳理。他早期在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接受良好教育,後來也來到埃及沙漠,師從聖馬剋(St. Macarius)。他的著作,如《論祈禱》(On Prayer)和《實踐者之誡》(The Praktikos),係統地闡述瞭靈修生活的不同階段:從“實踐”(praktike),即禁欲和行為上的操練,到“認識”(gnosis),即屬靈的知識和對上帝的深刻理解。伊瓦格裏烏斯對“念頭”(logismoi)的分析尤為精闢,他詳細列舉瞭各種內在的誘惑和障礙,並提供瞭剋服它們的屬靈策略。他的思想深刻影響瞭後來的東西方教會,尤其是在默觀祈禱(contemplative prayer)的領域。 除瞭這兩位極具代錶性的人物,本捲還將呈現其他一些重要的早期靈修文獻。例如,聖約翰·卡西安(St. John Cassian),一位生活在帝國晚期的僧侶,他通過《會談錄》(The Conferences)和《論修道院製度》(The Institutes of the Monastic Life)等著作,將東方沙漠的靈修智慧係統地介紹給瞭西方教會。卡西安的著作不僅記錄瞭沙漠教父們的教導,更重要的是,他以一種更加理性、更加體係化的方式,將這些經驗性的靈修原則梳理成可供西方修道院學習和實踐的指南。他的工作為後來本篤會修道院的建立和發展奠定瞭重要的理論基礎。 我們還將審視一些早期教會聖人的書信和講道,它們雖然篇幅不長,但卻充滿瞭真摯的信仰情感和深刻的屬靈洞見。例如,聖西裏爾(St. Cyril of Jerusalem)的《要理講論》(Catechetical Lectures)中,雖然主要是麵嚮初信徒的教義講解,但其中蘊含的關於洗禮、聖餐以及基督徒生命倫理的論述,也閃爍著早期靈修生活的樸素光輝。聖約翰·剋利馬庫斯(St. John Climacus)的《聖階》(The Ladder of Divine Ascent)雖然成書稍晚,但它將修士的屬靈生命比作攀登天國的階梯,將人生的各個美德和罪惡一一列舉,並提供瞭升階的方法,成為中世紀無數修士的精神指南。 本捲的編排,力求展現早期基督教靈修文學的多樣性與深度。我們不迴避其禁欲主義的嚴苛,也贊賞其對內在潔淨的執著追求。這些文本,如同深埋在地下的古老寶藏,它們沉默著,卻蘊含著無盡的生命力,等待著每一個渴望在信仰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的靈魂去發掘和體會。它們是寂靜的迴響,是心靈深處的低語,邀請我們一同進入那條通往屬天之國的內在旅程。 第二捲:愛之火焰——中世紀修道院的屬靈盛宴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傳播和鞏固,修道院逐漸成為基督教世界的心髒和靈魂。這些神聖的避難所,不僅是知識的燈塔,更是靈修實踐的溫床。中世紀的修道院生活,雖然有著嚴格的規章製度,但其核心卻是一種對上帝全心全意的愛,一種將生命全然奉獻給神的熾熱火焰。本捲所選取的篇章,正是對這一時期修道院靈修生活的深刻寫照,它們以其豐沛的情感、深刻的神學反思和生動的個人見證,構成瞭中世紀靈修文學的華美樂章。 在這一捲中,我們將首先迎來聖本篤(St. Benedict of Nursia)的《聖本篤會規》(The Rule of Saint Benedict)。本篤會規並非一本純粹的靈修書籍,而是一套指導修道院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然而,正是這套嚴謹而充滿智慧的規章,奠定瞭西方修道院的基礎,並塑造瞭無數修士的靈修生命。本篤在《會規》中強調瞭“祈禱與工作”(ora et labora)的平衡,強調瞭謙卑、順從、寂靜和守貧等美德。他深知,屬靈的生命並非空中樓閣,而是需要通過具體的、日復一日的實踐來建立。這本《會規》雖然看似實用,但其字裏行間流淌的卻是對上帝的敬畏和對秩序的尊重,以及對建立一個真正敬虔社群的深切渴望。 緊隨其後,我們將深入探究剋萊爾沃的聖伯爾納多(St. Bernard of Clairvaux)的著作。伯爾納多是十二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教會人物之一,他不僅是一位傑齣的演說傢和神學傢,更是一位情感豐富、充滿激情的靈修大師。他的《論愛上帝》(On the Love of God)和《雅歌釋義》(Sermons on the Song of Songs)是中世紀靈修文學的璀璨明珠。在《論愛上帝》中,伯爾納多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將人與神之間的愛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他認為,上帝是愛的源頭,而人的生命就是為瞭迴應並迴愛上帝而存在。他描繪瞭愛上帝的不同階段,從膚淺的愛到深度的閤一,其論述既充滿瞭神學深度,又充滿瞭感性的力量。而在《雅歌釋義》中,他將《雅歌》中描繪的男女之愛比作基督與教會,乃至靈魂與上帝之間的靈修之愛,他以其雄辯的文筆和熱烈的情感,將基督徒的靈修生活描繪成一場場與“愛人”之間充滿激情與渴望的約會。 除瞭伯爾納多,我們還將審視另一位十二世紀的傑齣靈修作傢——希爾德加德·馮·賓根(Hildegard of Bingen)。這位非凡的修女,不僅是神秘主義者、作麯傢、作傢,還是植物學傢和醫生。她的著作,如《聖靈之道的榮光》(Scivias)記錄瞭她一係列震撼人心的神視。這些神視內容豐富,涵蓋瞭創世、救贖、教會以及末世論等多個層麵,展現瞭她對宇宙和上帝奧秘的深刻理解。希爾德加德的寫作風格獨特,充滿瞭象徵意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她以一種充滿活力的語言,將她與神聖的相遇描繪得淋灕盡緻。她的作品不僅具有重要的神學價值,更展現瞭女性在靈修領域同樣可以達到極高的境界。 本捲還將收錄一些著名的修女和隱修女的著作和見證。例如,蘇維尼的伊麗莎白(Elisabeth of Schönau),她的神視和預言在當時産生瞭廣泛影響。此外,我們將看到一些匿名作品,它們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記錄瞭普通修道士和修女們在日常生活中與神同行,尋求聖潔的經曆。這些作品,雖然沒有大師的華麗辭藻,卻以其真誠和純粹,觸動人心。 我們還會探討中世紀晚期一些新興的靈修潮流,例如辯道(Devotio Moderna)運動。這場運動強調個人化、情感化的靈修體驗,以及對《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等著作的推崇。雖然《效法基督》本身並非由特定時期的人物創作,但它代錶瞭這一時期靈修精神的集大成者,強調瞭基督徒如何通過效法基督的榜樣,在生活中踐行謙卑、順從、愛與犧牲。 本捲的選篇,旨在展現中世紀修道院靈修文學的豐富多彩和深刻內涵。它們不僅是那個時代的思想記錄,更是永恒的屬靈指引。這些“愛之火焰”般的文字,邀請我們反思自身與上帝的關係,鼓勵我們在紛繁的世界中,尋找那份超越一切的、恒久不變的愛。它們提醒我們,真正的生命,是在捨己和奉獻中找到,是在與神同行的寂靜和喜悅中綻放。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簡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走進瞭那些中世紀修道院的庭院,空氣中彌漫著羊皮紙和燭光的味道。閱讀它,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那種深邃的、近乎凝固的虔誠。它不是那種膚淺的勵誌讀物,而是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探索。書中收錄的那些著作,文字往往古樸而莊重,像是一塊塊打磨瞭數百年的石頭,每一麵都摺射齣不同的光芒。我尤其喜歡其中對“靜默”與“獨處”的描繪,那種在喧囂世界中為自己鑿齣一片清淨之地的渴望,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這些文字的魅力在於,它們要求你慢下來,去品味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萬韆哲理的詞句。初讀時可能會覺得晦澀,但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它們像是指路的明燈,照亮瞭內心深處那些晦暗的角落。這種文學性與精神性的完美結閤,讓它超越瞭單純的宗教書籍範疇,成為瞭一部關於人類精神史的珍貴文獻。

評分

老實說,我最初是被這個書名吸引的,以為會是某種枯燥的說教集閤,但實際閱讀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這套書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性和韻律感,即便是翻譯本,依然能感受到那種古老的詩意。這些靈修大師們,他們寫下這些文字,很多時候是為瞭自我勸誡和精神訓練,但無意中卻為後世留下瞭無價的藝術遺産。他們對自然景象的觀察,對內心狀態的細膩描摹,很多地方已經達到瞭散文的巔峰水準。我甚至會隔一段時間就重新翻閱其中幾頁,就像品嘗一杯陳年的佳釀,每一次都能品齣不同的迴味。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沉靜下來的能力,一種在紛繁世事中錨定自身精神坐標的力量。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文學力量”,是能夠穿透時間壁壘,與不同時代的人們進行真誠的靈魂交流。

評分

這套選集最大的價值,在我看來,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人如何麵對虛無”的曆史樣本。中世紀的人們對於死亡和永恒的思考,遠遠比我們現代人要直接和深刻得多。這些靈修文本,如同一個時代的集體日記,記錄瞭無數人在麵對生命終極問題時的掙紮、頓悟與和解。那些關於“煉獄”或“天堂”的想象,雖然在科學時代顯得有些遙遠,但它們所承載的人類對意義的終極追問卻是永恒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們那種毫不避諱的直麵人性的軟弱和罪性的勇氣。他們不會粉飾太平,而是用最赤裸的語言剖析自我,力求在精神上達到一種純淨的狀態。這種坦誠,讓我在閱讀時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最隱秘的角落也被光亮照亮。它不像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個智慧長者帶著你在迷宮中行走,每一步都充滿瞭對自我邊界的拓展。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選集時,我立刻被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堅韌不拔的意誌力所震撼瞭。這些中世紀的靈修者們,他們的生活充滿瞭禁欲與剋製,但他們的文字裏卻湧動著一股強大到足以撼動宇宙的內在力量。這套書的編排非常巧妙,它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簡單羅列,而是似乎在引導讀者進行一場內心的朝聖之旅。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愛”的論述,那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浪漫愛情,而是一種無私的、包容一切的、近乎神聖的奉獻精神。閱讀這些文字時,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關於“犧牲”和“恩典”的段落。那種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對世俗的徹底抽離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瑣碎的執念。坦白說,這書的閱讀體驗是具有挑戰性的,它要求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去穿透語言的錶層,直達作者彼時的心境。但一旦你做到瞭,你會發現自己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生命中的苦難與喜悅。

評分

對於一個對西方思想史有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本選集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它不僅僅是關於信仰的闡釋,更是一部生動的文化史和心理學文本。通過這些作傢的筆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基督教神學如何滲透並塑造瞭整個歐洲的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我發現,很多後來哲學傢們探討的自由、意誌、本性等概念,其最原始、最富激情的錶達都根植於這些靈修文學之中。書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徵手法極其精妙,它們構建瞭一個復雜而自洽的象徵體係,初讀時可能需要查閱注釋,但一旦掌握瞭其內在邏輯,閱讀的樂趣會幾何級增長。我發現自己不自覺地開始用這些中世紀的框架去理解現代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這無疑極大地豐富瞭我的認知維度。這種跨越時代的思想碰撞,令人心潮澎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